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三北防护林建设能否降住沙尘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8:55 新华网
三北防护林建设能否降住沙尘暴(组图)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陈凤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三北防护林建设能否降住沙尘暴(组图)

沙尘暴卷过之处最小能见度只有200米


三北防护林建设能否降住沙尘暴(组图)

毛乌素沙地治理


三北防护林建设能否降住沙尘暴(组图)

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农民石光银在苗圃中移树苗(摄于2005年4月10日)。新华社记者刘泉龙摄


  新华网宁夏频道5月19日电(新华网记者 周健伟 刘泉龙 )今年入春以来,几场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再次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解决的重大国计民生问题之一。然而,风沙危害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防沙治沙的现状如何?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能否降住沙尘暴?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陈凤学。

  1.目前,我国三北地区沙尘源呈现出什么样的态势?

  答:沙尘暴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灾害。由于大气环流产生的大风是沙尘暴的动力源;细微的可以随风吹扬的尘土是沙尘暴的物质源。但是,只有直径0.05毫米以下的粉尘才能长途吹扬,吹到人们脸上的大多数是当地各种原因形成的尘土。

  在越干燥的地表能够吹动的尘土越多,但是在不同的地表,能够长途吹扬的粉尘含量有很大差异。研究表明:地表0.05毫米以下粉尘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干旱湖盆及干旱河床、退化草地、旱作耕地、沙漠边缘地区、沙漠和零星沙地。

  包括西北、华北、东北的我国三北地区,沙尘源的多样性非常明显,并随着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水源退缩,部分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草原退化等,沙尘源呈现扩展态势。

  随着人口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扩大,虽然现代绿洲增多,却导致古老绿洲萎缩,从而出现了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突出矛盾,河流水源退缩的地方便成为新的沙尘源。

  在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减少,祁连山冰川雪线上升,黑河水源减少,工农业开发用水增多,直接威胁全流域的生态。由于多种原因,下游的阿拉善盟的天然梭梭林由上世纪50年代的113万公顷减少到80年代的55万公顷,严重退化的草场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阿拉善盟的沙化土地正以每年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强沙尘暴源头。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同时,当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大柳塔镇防风固沙林场因矿区企业在林场地下大量采煤,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林场地表的沙生乔灌木植被大量枯萎。加之,人为地滥采、滥挖、滥樵等,大面积破坏植被等,以及由耕作制度造成的大面积裸露农田等,导致沙尘源出现多样性,并呈现扩展态势。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2.三北防护林工程对减轻沙尘暴有什么作用?

  1978年,国务院批准启动三北防护林时明确指出:"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从文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马三北工程的自然和经济背景,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三北工程的历史使命。概括地说:三北工程的主战场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牧业,建设主体是农牧民。国家希望建设三北工程,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防风固沙与治穷致富协调发展,达到蓄水固土与兴林富民的多重目标。防沙治沙是三大任务之一。

  三北防护林对防治沙尘暴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减弱动力。虽然大气环流形成的大风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过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可以减弱地表风速,达到减轻沙尘暴的效果。这是三北工程的直接功能。最根本的是通过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力,减轻对沙质土地的经营压力,反过来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达到减弱动力源和物质源的双重效果。

  3.生态建设"点上治理、面上恶化"一直是生态治理的难题,面对三北广大区域,你们如何解决点面结合、综合治理问题?

  对于生态建设而言,点上的建设是为了积累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解决面上的问题才是根本。为了解决面上的问题,首先需要规范广大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减轻破坏,同时依靠大自然的自我恢复力。所以,三北工程建设倡导和促进了《防沙治沙法》的立法,并且特别注重加强封山育林。

  在具体工作中,三北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三北工程建设线长、面广、量大和国家财力投入有限的实际出发,在建设思路上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工程建设的重点放在沙化土地扩展活跃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和生态区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重要的地区,优先治理这些地区的生态。

  二是从三北地区地形地貌、立地条件复杂多样的实际出发,在建设策略上,坚持抓典型、做示范、建样板的做法,在不同类型区建设了一批代表不同治理模式的示范区,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全局。如二期工程以来,我们就抓了7个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示范区,起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在建设机制上,充分发挥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的作用,不断挖掘工程建设的动力源。20世纪80年代,我们坚持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较好地解决了工程建设投入不足、进展缓慢的矛盾。进入新世纪后,我们进一步创新工程建设机制,鼓励引导各种社会主体参与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形成了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同步发展的局面。

  四是实施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面发展的战略。在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突出抓了"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京-包铁路绿化"等一批区域性重点项目建设。通过这些重点区域建设有力地带动了整体工程建设发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