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京华时报新闻摄影五年展专题 > 正文

图文:快速公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4:45 京华时报
图文:快速公交

快速公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05年12月30日,新开通的快速公交车行驶在畅通无阻的快速通道上。当天4时55分,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王新声签发第一张电子路单,快速公交第一班车驶离德茂庄站直奔前门。至此,全国第一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全线开通,全程月票有效。

  本报记者 张斌 摄

  拍摄手记:2005年12月30日晚上12点多了,督察老骆打电话过来语气低沉严肃的说:张斌你的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全线投入运营的片子是等到的还是摆拍的。。。。。。当我告诉他快速公交已经正常运营了我是等到的。“你等了多久?”我告诉他我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他语气变的温柔了些说道:这是一张很好的时事片子……

  本来已经进入梦乡的我在接完电话后,反而没有了睡意。很久了,我没有被评为一等甲X2的片子了,心里多少的有些失落和不甘,但这次老骆半夜的一个电话,让我感到我不甘的心又开始平静的能面对自己的口了。作为时事部门的摄影记者,很难有一些能让人感到激动或是热血澎湃的采访,大多数是政府安排常规新闻采访,每天各报摄影记者都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在平常的时事类采访中脱影而出。记得有一次我的一张头版与晨报的张片子很接近,值班老总提出批评,老骆给我的头版降为5等稿件并不计工作量,我平时拍摄已经是很小心翼翼了,这样的雷同了我虽然是感到冤枉,但那次的处理我也能理解和接受,毕竟自己做的还不够,你觉得可出画面的人家也会觉得好,这样就很容易雷同。

  当接到通知12月30日上午九点安排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全线投入运营采访时,我就在想着可能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画面,但也在想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算了,“笨鸟先飞”吧,还是早点到现场看看再说吧。采访九点开始,我八点就到了沙子口站台,路上就在观察这条快速公交通道,说实话这样的片子很难拍,你要表现公交车的快、大容量,还是要表现它是一条城南中轴路上的快速公交通道,总要有所取舍。到了准备集合的沙子口站台,看着崭新的售票站台和工作人员在指挥着乘客上下车,虽然到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个什么,但总是觉得在站台上很难拍到出现自己想要的理想画面,就算有也很可能与别人一样,我决定先放弃站台往回走。

  就在来时看到的永定门城门楼那边看看,自己步行着边走边拍着不时从身边驶过的大公交车,当走到距离永定门城门楼不足500米的时候,站在中间绿化带高处望去,我看到了一个极为对称的画面,在中间绿化带两侧的是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通道,再向两侧则是社会车辆通行道路,一条铁路线从画面横向贯通,不远处的就是能最好表现中轴线的永定门城门楼子,这样的画面完全能够表现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全线投入运营,最起码它能在画面中表现出快速公交投入运营的两条专用对驶路线与社会车辆使用路线的不同,及中轴线的表现。

  我认为的最佳的拍摄地点的选好后,剩下的就是只有等了,我盼望着能有两辆对驶的公交车同时出现在我想要的画面中,来达丰富画面更加的对称。但不是左边道路突然的有两辆车出现时,就是右边道路的车不到位,始终没有两辆车能在一个画面中出现,是不是太理想化了,自己也在问着自己,这一等我就等了半个多小时,苍天不负苦等的人啊,我还是终于等到了。

  电话响了,文字记者问我怎么还没有到,说这边已经开始了,我再次回到沙子口站台时,看见个各报的摄影记者都在站台上下忙活着拍摄,所拍摄的画面就是前一天晚上我所能想到的画面,不多时,他们又集体的乘车拍摄车上的内容,我告诉他们你们去吧,我不去了。我自己最明白,我是“笨鸟先飞”,已经拍完了。(张斌)

  图片点评:视觉与信息结合的经典

  一直想动笔,想表达对这张图片的喜爱,但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叙述才能言以达意呢?我想,首先无庸置疑的是,它是一张出色的片子,更准确表达的话,它是常规或日常新闻拍摄的一个经典范例。

  做摄影的都知道新闻摄影中最难拍的不是突发,而是常态活动的拍摄。因为这种日常新闻很难有激烈的碰撞,很容易让记者的热血(相对于面临突发事件而言)慢慢冷下来。这就可能出现两种状况。一种,在冷却中慢慢颓废,也只能这个样子了,拍下来就行了。一种冷静思考,如何做得与他人不一样,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分析这张照片的作者张斌,无疑是第二种,不仅因为他的时常出彩,更在于在时事摄影领域的努力创新,比如画展的拍摄(日本前战犯捐版画道歉侵华),比如签名活动的拍摄(艾兹勇士寂寞旁观追星),这些事件让我记忆深刻。同样事件,他在用不同的视角(从影像、从新闻点)表达他的观感,并将之传达给读者。

  这张照片,他传达给读者的首先似乎是情趣:那么巧的画面上一来一往的快速公交车,接下来,可以读到封闭道两边的普通车道,以及竖在眼前的电线杆和永定门城门楼子,似戏剧性。

  细读作品,就能发现这幅作品好在于信息、视觉、情趣三者的完美结合。作者采用十字构图法,一般这种手法采用率极少,十字构图中的一竖较难处理。(记忆中极为成功的一张采用此手法构图的是贺延光的“非典

医院医生〈竖〉面对死亡患者〈横〉久久无语”。)这里,画面中的电线杆成为关键的“竖”笔,一般画面上尽可能回避的电线杆在这里呼应着永定门城门楼,成为一象征性符号——北京中轴线。

  一来一往的两辆快速公交相交而过,传达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情趣,两条道上只有两辆公交,表述的是快速、畅通。这是新闻的重要信息和要义。

  对称构图,在这里营造了一种对称美,富有情趣,带给我们愉悦感,带来视觉享受.

  你看到的,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你不知晓的,是图片背后他的辛苦付出。(骆永红)

  相关专题:京华时报新闻摄影五年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