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慈善捐款没能拯救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9:50 央视《大家看法》
慈善捐款没能拯救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组图)

下岸村小学的教师郜艳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慈善捐款没能拯救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组图)

教师郜艳敏和孩子们在一起


慈善捐款没能拯救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组图)

教师郜艳敏和她的学生们


   【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6月5日央视《大家看法》栏目播出《慈善捐款:究竟应该拯救什么》,以下为节目实录:

  大山深处,被拐女当上代课教师。离奇的遭遇感动无数好心人,爱心救助能否唤醒沉
睡的山村?孩子频频辍学,究竟原因何在?是贫困还是另有隐情?经济上的救助能否让孩子重返校园。敬请关注,cctv12每晚20:00播出的大家看法:——

  今年6月2号上午,在河北省曲阳县下岸村的一个教学点里,正在举行一场捐赠。捐助者来自河北邯郸,受捐者是下岸村的19名中小学生,每位学生收到了200元钱的学费捐助。

  这位正在说话的人是下岸村小学的教师郜艳敏,下岸村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全都是因为郜艳敏老师的离奇遭遇。今年5月,

燕赵都市报连续两天报道了郜艳敏老师和下岸村的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的故事。文章中披露,今年30岁的郜艳敏12年前被拐卖到下岸村,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六岁的羊倌。6年前,上级政府在村里办一个教学点,初中毕业的郜艳敏于是当上了教学点的老师。从那一天起,被拐卖的郜艳敏,成了一名代课教师。在这篇报道中,郜艳敏向记者讲述说下岸村的学生因为贫穷而辍学。燕赵都市报呼吁社会各界为郜艳敏以及下岸村的孩子们捐款。这篇文章发表后,许多好心人专程赶到这里给他们捐钱捐物。

  今年,13岁的杨晓芳已经辍学三个月了,几天前她也在郜老师的学校接受了200块钱的捐款,按理说,杨晓芳在获得学费捐助之后就应该重返校园,但是杨晓芳现在并没有回学校去上学,而是继续在村外的一个箱包厂里打工。

  杨晓芳的父亲是村里的会计,平日里他在附近的煤矿打工,每个月大概有六百多元的收入。当地的村民说,这个收入在当地还算可以,而据杨晓芳的父母说,对于孩子的辍学,他们也感到很无奈。

  母亲:“孩子觉得自己个子太大了,年龄也大了,就不想去上了。”

  王校长:“你像昨天到杨小芳家,杨小芳光我去就去了四次了,到杨小芳家去了四次,我现在在灵山办公,距这也有个十来里地,学校像马校长的老师们,去的都不知道几次了,反正我去过四次。”

  王昭源是曲阳县灵山镇中心学校的校长,郜老师的上级领导,王校长说,当地学生辍学的事情,他们一直也非常着急。

  王校长:“当时去的时候,家长说,我说杨小芳这个孩子挺聪明,成绩,老师说成绩也不错,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他说不是不愿意他去,让他去,我说你们家长让他去,应该跟这个孩子说好去。他们家人送他去,第一次是这样。第二次是这样。第三次也是这样。那个学生说,我觉得父亲负担重,再一个自己个子大了,同班同学比较的话,好像是有点不好意思。其实他这种念书的思想还是不浓,不浓。”

  这一天,来到学校捐款的是邯郸市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除了给现场的孩子们每人捐了200块钱之外,还表示,如果孩子们想去他们的学校读书,他们可以免费接收。

  下岸村是河北省曲阳县的一个小村庄,村民在1958年的时候集体从山上搬到现在的地方,全村一共只有400多人,因为地又薄又少,所以这里是出了名的贫困地区。近些年,村里的人多数都去附近的山西煤矿打工,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几十年来,这里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人读到初中毕业,辍学后要么放羊,要么外出打工,这个传统已经沿袭了几十年。

  6年前,曲阳县整合教育资源,所有的学校合校并点。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下岸村的孩子必须到5里外的辉岭村小学去上学。可是很多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去外村上学,当时,全村只有不到20名学生,一下子有12名孩子辍了学。在这种背景下,乡教委在村子里物色代课教师,专门教不愿去外村上学的低年级学生,于是郜艳敏被作为了第一人选当上了代课教师,下岸村的教学点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不过,教学点成立后,陆陆续续还是有些孩子辍学。

  郜老师:“你看这村里,祖祖辈辈也就是这么放羊,没有文化出不了大山,出不了大山,想着赚个钱,出去挣个钱,娶媳妇,盖房,娶媳妇,就是这样。”

  记者:“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所以就没有想到过自己靠读书能够出人头地?”

  郜老师:“对,这个想法可能会是很少,这孩子们这样想。”

  记者:“哪种想法很少?”

  郜老师:“就是想着用文化, 学了文化以后走出大山这种想法可能很少。因为他,这地方没有什么

文化人,有文化的人很少,再者也就是说他们穷,男孩,主要都是,或者女孩也是一样,有的是想帮助他哥哥,或者弟弟娶媳妇,盖房,盖房也得花几万块钱,娶媳妇也是这样。”

  记者:“你看现在有很多好心人捐款,你觉得这些人,这种救助的方式给他们捐款之后,这些学生就会回到学校了,不再辍学了吗?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吗?”

  王校长:“首先谢谢这个好心人为我们这个学生读书来献爱心,但是捐款以后,救助以后,这个学生也很难说不辍学,经常包下来,连小学带初中一下包下来,我就是一直给你出这个学费,杂费,也不敢说不辍学,主要一个观念就是思想对这个读书不重视,我很难说,根据这几年的情况吧,我很难说。”

  记者:“你觉得他们这种救助方式?”

  王校长:“对救助方式应该说是一个善举,是善举,是对我们这些贫困孩子,或者山区孩子一种善举,这个咱非常感谢。但具体到这个村里边这个思想,尤其是下岸村这个家长跟学生这个思想,我觉得这很怪,有的时候琢磨不透,琢磨不透,我们学校下的工夫不少,琢磨不透。”

  今年17岁的杨红艳,几天前也在镐老师的学校接受了捐款,她辍学已经一年了。她哥哥在前年也辍了学。

  记者:“这次领了两百元捐助之后,你会回到学校吗?”

  杨红艳:“不会。因为我年龄太大了。”

  王校长:“他没有尝到读书的念头,不大重视。其实下岸的学生到慧岭小学读书的这个同学们,大部分成绩很优秀,也就是说下岸村这个小学生们,他们智力素质都是不错的,就是因为他们思想还是对这个不大重视,导致这样的。我刚才说的,当然有的是,极个别的是经济困难,在这个事情报道以后,我们也给予了实行双免,就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双免了以后,还有的继续辍学,我们肩上担子非常重。”

  王校长:“反复到下岸村走村串户,一家一家的动员,说服了学生,说服家长。我想这个下岸村的学生,现在说来,明天是不是能保得住,也不见得。”

  记者:“为什么?”

  王校长:“因为他们的思想上不重视,这是那个主要原因。也许一段时间很好,也许再待一周或者是两周,他们又辍学了,我们还得在家里去找他。所以说在回首这个辍学生的当中,我们也是尽最大力度,但是这个效果,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人的思想问题,我们确实觉得很难,很难。”

  记者:“为什么会这样,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呢?”

  王校长:“他们有的,因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的想着,尤其是男生吧,想出去干点活,觉得外边的世界挺精彩,走向社会,看到别人跑在外边了,觉得在学校里不如外边潇洒,也可能是这样,主要是想外边干完活能挣点钱,可以享受一点,如果在学校念书,他能享受什么呢,除了家长给他的钱以外,他能享受什么。人们这个眼前利益,看这个眼光太近。包括家长们都是这样。”

  王校长:“你念书有什么用,你考上大专,考上大学,又不能给你安排工作,有什么用啊,你就不如家里放一群羊,放一群羊能挣个钱,这个意识,这也是我们从工作当中感到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我们遇到的像下岸村这样的村,确实很少见,很少见。我们下的力度也是相当大的。”

  6月2号这天,和捐助团一起来到下岸村教学点的,还有一位省城的退休教师,这位退休教师看到报纸的报道后,主动来到下岸村教学点,这一天,她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课,她希望有可能的话,能和高老师结成帮教的对子,今后能定期来这里帮助他们。

  记者:“现在因为你向社会求助,因为觉得他们太贫穷了,所以上不起学,希望大家能够救助,能够使他们重新步入学校,可是有的人就认为,即使给了他这笔钱,给了他这笔捐款,也许依然不可能回到学校里,你怎么看你这个行为?”

  郜老师:“我也可以说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帮助他们,他们实在也就是说不愿意,因为种种原因实在不愿意回到学校,我真的,那我也束手无策了。我就想用自己的一颗诚心来打动他,假如说我真的打动不了他,你说我有什么办法,我也没办法,他真的实在不想念了,咱也不可能硬让他上学校念去,是吧?”

  记者:“你拿到两百元捐款会怎么花?”

  孩子:“给家长。”

  记者:“家长会拿去做什么你知道吗?”

  孩子:“不知道。”

  主持人:“下岸村的孩子之所以会辍学,不仅仅是因为贫困。这是那些好心的捐助者没有想到的,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可能也是一个新问题,新困惑。那么,对于下岸村的这些学生,以及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我们能给与他们的最有效的捐助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本期《大家看法》的核心话题。”

  为下岸村的孩子们捐款3000多元的李成英先生是被郜老师的遭遇深深打动又十分同情贫困孩子的热心人士,他之所以慷慨解囊是因为他认为读书是这里的孩子的唯一出路。曾拍摄《希望工程》组照的著名摄影师解海龙先生在《大家看法》的连线中同样赞同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点。

  主持人:“对于下岸村的这些家长来说,他们的周围可能缺乏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事例,因此在他们的思维里,让孩子好好读书的想法就多少有些淡漠。但是对于这些地区的孩子来说,如果不依靠知识,他们的命运最终仍将回复到父辈们的老路上。”

  栏目介绍

   《大家看法》,力图通过多元观点和独特角度,呈现高热度新闻故事、解读高关注度新闻话题,并通过展现见仁见智的缤纷看法、针锋相对的犀利观点,缩短人们与新闻之间的距离。

  鲜活热辣的新闻故事,精彩纷呈的思想表达,正是《大家看法》的生命与灵魂。每晚八点,央视社会与法频道。 《大家看法》,您可以参与的新闻!

  首播时间:每晚20∶00 重播时间:次日8∶15 12∶30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