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万圣节 芝加哥 200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8:25 新浪文化 | |||||||||
万圣节 芝加哥 2002 《后911》——一部摄录美国甫定惊魂的影集 一个看似柔弱的中国女人背着两部佳能相机,以及数百个柯达黑白胶卷,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一年以后,穿梭行走在14号、29号、83号等美国公路上。 这个女人在完成这次旅行之后若干年的今天,把旅行中记录下来的黑白影像放进了
她就是曾获得荷赛金奖的中国著名女摄影家王瑶。 在这部记录美国人惊魂甫定的黑色影集里,展示的是一些小人物的生活细节,它要回答的却是一个如此沉重的问题:在这混乱和动荡的年代,我们的生活将如何继续? 在这部影集里,《纽约世贸大厦遗址前的悼念,“9•11”周年纪念日,2002》展示的是一对情侣在“9•11”周年纪念日,相互紧紧拥抱在纽约世贸大厦遗址前,他们极度悲伤的肢体语言,叙述着仿佛就发生在当下的生离死别。而正在他们身边兜售国旗的男子,则为这幕人生惨剧增添了一道国家悲情的色彩。 在《情侣 芝加哥,2003》这幅作品里,透过另一对情侣,我们看到了一对情侣款款深情的互视。两对叠加在一起的情侣增加了透视的效果,并强化了爱情的主题。 一项调查显示:“9•11”之后,曾经燥动轻浮的美国人大都回归到了亲情、爱情和友情之中。在这部影集的末尾,一对全身心投入到双人舞中的牛仔情侣则将这样的温情主题表达到了极至。 在《汽车站 芝加哥,2002》中,一双女人的腿和一个塑料玩具正在共同等待一辆公共汽车。可是,她们只是在等待公共汽车吗? 等待的主题在这部影集中不断地被重复和强调:《深夜地铁站 芝加哥,2002》中,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托腮,一手扶着行李箱,坐在长椅上等待下一班地铁;《地铁 芝加哥,2002》中,昏昏欲睡的乘客,在车厢的座位上等待到达目的地;《地铁 纽约,2003》中焦虑地注视前方的黑人男子,手扒着车门在等待下一个车站。 这些等待的情景令人想起了法国一部名叫《等待戈多》的荒诞剧。剧中的所有人都在等待戈多,但是没有人知道戈多是什么。戈多对于他们来说,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这部沉重的黑色影集里,孩子是这部影集里唯一的欢乐元素。《83号路边农场 犹他州,2003》里用头使劲顶着马头的孩子,《华盛顿,2002》中,一个在大人双腿间露出欢乐笑容的孩子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不过,这样的欢乐转瞬即逝,很快又被更大的悲情所笼罩。在《牛仔家 得克萨斯州,2003》中,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正卷曲着身子睡在沙发的一角,这样的姿态令人想起婴儿出生前的情景,也许,只有回到母亲的子宫里才是真正安全的地方。 在《圣帕特里克节 芝加哥,2003》里,一名坐在花车上的男孩有着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忧郁;而在《万圣节 芝加哥 2003》中,一束高光投射在一名男孩严肃的脸上和他捧着橄榄球的手上,周围则全是十字架,画面中所隐含的象征意味令人不寒而慄。 在这部沉重的影集中也有令人莞尔的冷色幽默。如《纽约,2002》中,一名青年正躲在街角举着棒球棒,准备袭击走得越来越近的警察,而这名警察则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觉。不过,再仔细一看却不由得令人捧腹:原来,这位举着棒球棒的青年是商家用来促销的模型。然而,笑过之后却也给我们带来深思:“9•11”之后,美国安全吗? “9•11”的巨大阴影笼罩在美国人的心里挥之不去,如同《纽约,2004》中,一名男子正大步行进在自己阴影之中。如何摆脱阴影?或是在夕阳中走入暗夜,让阴影溶入夜色;或是在晨光中醒来,迎着朝阳行进,将阴影永远甩在身后。 这也许会使不少人在掩上部影集之后,陷入深层次的思索。 这部令人深思的黑色影集引来了中西两位重量级人物赞叹的目光。 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在这部黑色影集的序中写道:“这位世界上最重要的摄影奖——荷赛金奖的获得者,于此显示了一种大家的气质。从容自信,沉静客观;不雕琢、不做作、不寻奇作怪、不对生活现象做浅层次的是非判断。她把自己对美国的理解还原到他们生活的本身,再从中发现出来。这个发现就是抓拍的‘抓’”。 美国著名摄影大师阿特•谢伊则在这部影集的序二中写道:“总之,王瑶永远探索的眼睛,在这么年轻的人身上,简直就是令人敬畏的工具。她现在已有的成就——已经记录在她的履历中——将确保她迟早会成为一位非凡的摄影师——一位富于独创性、善于适应环境的摄影师。”(赖海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