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大招生万里挑四 港大毕业月薪万余(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7:42 青年周末
北大招生万里挑四港大毕业月薪万余(组图)

北大文化学术氛围浓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北大招生万里挑四港大毕业月薪万余(组图)

港大更具国际化 ◎供图/刘小璐


北大招生万里挑四港大毕业月薪万余(组图)

港大博物馆


  -北京大学:流失几名状元就沦为二流?

  -香港大学:来内地“掐尖”成了一流?

  ◎文/本报实习记者 张卫华◎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连日来,旅美学者薛涌在博客中撰写的一篇《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惊起千层浪,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并大肆炒作“北大清华沦为二流”。尽管后来双方不断出面澄清,但这种争论余波延续至今。那么,香港高校到底有哪些优势?劣势又在哪里?同样,内地大学又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本文尝试从知名度、生源、师资、教育方式、成本、就业出路等8个比较点,对香港排名最高的港大和内地排名最高的北大进行一番客观理性的比较,其中有两校学生的切身感受和教育专家的评点,加上事实数据对比,希望通过我们的比较,能给学生、家长以及众多读者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比较点一:

  知名度北大:国内最好的大学 港大:近几年才被内地考生熟悉

  >>>结论 北大胜过港大

  “根本没有考虑北大之外的大学。”米大鹏,山西省2001年文科状元,去年从北大经济学院财政专业毕业,后被保送至厦门大学读研。

  “北大在我心目中依然是国内最好的大学。”米大鹏说,即使现在他也不会选择港大。他的观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北大学子的真实想法。

  出于同样考虑,几天前,浙江理科状元卢毅放弃香港某校高达70万元的奖学金,毅然选择北大。

  “北大沦为二流说,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这种说法不攻自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郑晓齐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大招走一些尖子生,表面上北大流失一些生源,但本质上不会对北大的名声和知名度产生影响。郑教授介绍说,港大只是由于近几年在内地的招生,才被内地考生和家长所熟悉和了解。

  从全球大学排名看,北大的名次远高于港大。在英国《泰晤士报》全球最佳200所大学排名中,2004年北大名列17位,2005年又上升到15位。而港大两年分别为39位和41位。有专家认为,该项排名北大的名声起了很大的作用。>>>比较点二:生源质量

  北大:万里挑四

  港大:十里挑一>>>结论 内地生源质量好于香港

  从状元数量看,北大生源明显好于港大。今年北大共录取全国各省第一名共48人,状元数量名列全国各高校第一。港大一共招收了325名内地考生,包括6名状元。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为950万,招生计划为530万。北大的招生计划是3845人。也就是说,全国一万个考生中只有四个能上北大。

  而香港中学生每届约有10万人,其中有500人被保送大学,实际考生只有3万多。香港每年大学招生人数不到15000人,其中的10%来自内地和其他国家。2004年港大在校本科生总人数为11700人,按照三年制可以估算,港大每年的招生计划不到4000人,除去当地保送和内地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考生,大约3500人。也就是说,在香港当地考生中,不到10人中就有一人上港大。

  “中国内地的生源质量是全世界都认可的。”郑晓齐教授认为,这也是香港大学以及世界各地知名大学来内地招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万里挑一,跟十个人中挑一,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比较点三:专业特色

  北大:基础研究更出色

  港大:应用学科有优势>>>结论 各有专长,难分胜负

  在状元米大鹏眼中,北大的文化学术氛围是港大没法比的。这是他坚定地认为北大优于港大的最重要原因。

  从北大专业设置表看,共有80余个专业,其中文史哲、语言、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占了绝大部分。郑晓齐教授认为,北大的优势在于人文学术环境和传统基础学科研究,“北大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文化学术氛围是港大所欠缺的。”

  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考察了香港高校后认为,北大长于基础研究,而港大等在应用研究方面有优势。北京搞学术、做学问的大环境远好于香港。考生如果要学数理化,他不建议他们去香港。

  港大的专业设置涵盖建筑、牙医、法律、工程、经济等,共有47项本科课程。日前,港大校长徐立之在接受央视东方时空栏目采访时介绍说,精算学、土木工程学和医学是港大最热门的三大专业。其中,医学是港大恒久的热门。

  “香港是个商业社会,港大的专业设置自然也会表现出商业特色。”郑晓齐教授认为,港大在经济金融、财政会计、法律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同时,随着十多年来不断发展,港大在人文社科方面也有了较大提高。>>>比较点四:教育方式

  北大:传统方式是主导

  港大:全人教育和英语授课>>>结论 港大更加人性化

  “这里的教育方式跟内地是完全不同的。”刘小璐是港大金融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对在港大的三年学习生活深有感触。之前,港大安排她在复旦大学读了一年预科。

  她说,在港大学习自主性很大,“学校将不会规定去选择某些课程,而是提供了许多专业的课程,以及其他学科的拓展课程,自己去选择那些自己发展需要的。”

  港大学生一般要做5件事:“学习”、“上庄”、“住hall”、“兼职”和“拍拖”。其中上庄即是参加学生社团,能够很好地培养自身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积累经验。“住hall”即是住宿舍,港大每间宿舍都有自己独特的舍堂文化以及良好的学生自主管理。

  港大提出并倡导的“全人教育”,要求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要强。

  除了中文、日语等极少数专业科目外,港大所有课程授课和笔试语言均为英语。

  郑晓齐介绍说,港大学生最大的体会和感受就是学校特别尊重他们。这一点,刘小璐深有体会。“比如转系这么大的问题,只要你写一封理由充足的信就ok了。”

  “相反,内地大学在教育方式和理念上跟港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对学生重视不够,投入不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利益。”郑晓齐说。

  前不久北大承诺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为100%,硕士平均不低于90%。对此,郑晓齐非常赞同,同时希望加大对本科生的投入。>>>比较点五:师资力量

  北大:今七成来自国内

  港大:超过一半为非本地>>>结论 港大师资更具国际化

  毫无疑问,北大汇聚了国内最一流的教师队伍。目前,北京大学任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另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人。拥有800多名博导,1300余名教授。已经形成了国外引进1/3,国内引进1/3,本校培养1/3的格局。

  不过,跟港大超过半数为非本地的教师队伍相比,显然后者更具国际化。这些教授来自包括美国、欧洲等地。

  在教师薪酬方面,港大是世界一流。港大教授的薪酬水平,在亚太区12个地区称冠,即使是经济非常发达的日本也要甘拜下风。根据港大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资料,在2000年,港大教授的每月薪酬平均为12.6万多港元,最少有10.2万多港元,最高则达17万港元。2004年,香港的大学讲座教授薪酬比英国高41%,比美国同行年薪高16%-30%。

  “花大钱把他们请来,就是要让他们高高兴兴地为港大工作,待遇自然要很高才能留住人。”郑晓齐对港大教授的待遇印象深刻。>>>比较点六:奖学金

  北大:去年共发放750余万

  港大:1000万港元重奖尖子>>>结论 港大虽高但不易拿到

  米大鹏入北大时,作为山西省的文科状元,他获得了每学年4000元的奖学金。据了解,北大对每年的状元以及前三名新生都有入学奖学金。

  2004-2005学年北大奖学金总额近755万元,其中单项奖学金最高金额为1.2万元。北大奖学金一览表中显示,奖学金项目共有71项,数额最少的800元,最多的4万元。

  而不久前,为了录取云南文科状元刘涵,港大拿出了45万元的高额奖学金。

  港大教务长韦永庚日前表示,今明两年港大可动用1000万元为尖子提供奖学金,他们每年可获得3-10万港元,而港大为全球的海外学生设置了100个全奖,每年12万港元左右,内地有部分考生拿到了这个全奖。

  “高额奖学金对内地尖子生的吸引力最大。”郑晓齐教授认为,处于商业社会中的港大要与其他港校竞争,必然会不断提高奖学金。

  今年,有1万多名内地生申请港大,数量是去年的两倍多。港大最终录取325名,目前已经接到270多名内地考生确认接受录取的回函,其中包括了6名内地高考状元,同时他们也拒绝了2名状元。

  《中国青年报》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香港高校的哪些优势是你最看重的”选项中,有46.1%的人选择了“能给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这也被认为是包括港大在内的香港高校最大的优势之一。

  今年,港大将拿出总额5500万港元的奖学金分为三年奖励学生。并非一次性发放,而且只有10%-20%能拿到奖学金。

  另外,港大每年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如考核不过关会被取消奖学金。即使你拿到了 40多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也仅仅是够学费、住宿费和最基本的生活费。>>>比较点七:求学成本

  北大:四年10万元足够

  港大:每年12万港元>>>结论 港大适合有经济实力的家庭

  “四年下来总共花了六七万吧。”米大鹏告诉记者,除掉总共1.6万元的新生奖学金,实际上他自己只掏了4万多。

  记者调查发现,在北大读完本科,四年下来10万元足够。如果家庭困难,还可申请

助学贷款

  如果去港大,这个数额连一年的费用都不够。港大应届毕业生刘小璐当年的学费是4.2万港元/年(一港元约合一元人民币),加上生活费,三年下来,她共花费了30万港元。

  港大目前学费是8万港元,住宿费约1万港元,一年下来接近10万港元。由于港大是三年制,目前第一年在内地高校读一年,费用约为一半即三四万港元,生活费用内地会少一些,加上余下的三年,至少也得三十六七万港元。

  除了学费和住宿费,每年的基本生活费至少也要1-2万港元。总之,自费读港大,四十万港元是底数。

  统计显示,2005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3元,一个三口家庭总收入约在3.5万元,供一个学生读港大需要十多年的收入。

  至于奖学金,在港大所占比例总体上为10%左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还要自掏腰包。

  “除了成绩要好外,家庭经济条件要有保障。”郑晓齐教授说,包括港大在内的香港高校更适合那些有相应经济实力的家庭,并不适合所有的考生。

  除了经济实力,郑晓齐认为,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也是港大他们录取的重要标准之一”。>>>比较点八:就业前景

  北大:已经感受到压力

  港大:毕业生不愁高薪>>>结论 港大毕业生更牛

  已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北大应届毕业生罗冰清说,找工作过程还算顺利,不过,她同学中至今仍有几个人没有落实工作。

  北大2006年共有7700余名毕业生,除了考研和出国,预计实际参加就业的约4600人。作为其中的一员,罗冰清告诉记者,北大的许多学生已经感受到找工作的困难,其中就包括用人单位的挑剔。

  在北大应届毕业生中,有88人争聘北京郊区的村长助理,其中还有多名博士和20多名硕士生。

  2005年北大本专科学生(含医学部)总就业率为96.74%,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1%。

  前不久中国社会调查所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近7成的被访同学表示,只要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就可以接受。

  9月份,港大毕业生刘小璐将去法国里昂高等商科学校攻读管理学的硕士。她告诉记者,她周围的同学一半出国继续深造,其中大部分去了英美知名大学,一半留在香港就业,有去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去投资银行的,月薪一般三四万港元。

  港大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

  郑晓齐教授认为,对内地生而言,如果打算读完本科后继续深造,尤其是打算去国外深造,国际化的港大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