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薪火长征路专题 > 正文

手脚并用爬山 探访长征中最后一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11:16 东方网
手脚并用爬山探访长征中最后一仗(组图)

上山的路都是陡峭的山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手脚并用爬山探访长征中最后一仗(组图)

上山的路都是陡峭的山路


  东方网特派记者钱程灿8月21日报道:徒步体验过红军长征最后一段路的长征小队队员们,今天来登上了红军长征最后一场战斗的旧战场——胜利山,来实地探访红军与国民党那场战斗的故事。虽然登山的过程充满了艰苦,但是这让队员们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

  辛苦爬山路

  胜利山原名叫平台山,1935年月10月21日,红军到达吴起镇的第三天,红军与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割尾巴”战斗。战斗从早上7点开始,进行了两个小时,打死敌人600余人,俘虏1000余人,结束了长征中最后一仗。毛泽东在这场战斗结束后给指挥员彭德怀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胜利山并不高,不过上山的路并不好走。队员们对山路的陡峭有深刻的体会:“有的路太陡了,坡度大概超过了60度,我们都是手脚并用才爬上来的。”队员们上山的路并不是当年红军上山走的路,当地人告诉他们,当年那条路更窄更陡更险。

  队员们告诉记者:“上山的路有的地方很窄,只有一人宽,路的另一边就是悬崖。而且这条路有的地方有塌陷,很不好走。到后来,我全凭自己的意志力才爬上去的。”队员胡敏骏有些恐高,在这样的山路上走得并不轻松,他紧紧抓着其他队员的衣服,队员李涛说:“他紧紧地抓着我的衣服,我们好几个人将他抬了上来。”在队员们的帮助下,他勇敢地通过了这样的险峻路段。

  吴起是中国退耕还林第一县,退耕之后,这里的山上种上了沙棘。沙棘树有大概一人高,带刺的枝条让队员们吃尽了苦头。作为长征小队的探路先锋,队员沈磊首先尝到了沙棘的厉害:“我原先还不知道这是沙棘,路过的时候,枝条刺得我很痛。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我走过之后就听到后面传来阵阵惨叫。”李涛跟大部队一起穿过了沙棘丛,沙棘条在他身上留下了几道划痕,使他对这次行程记忆深刻:“沙棘枝条是柔软的,前面一个人过去之后,带起的枝条反弹在后面人的脸上、手上,每个人都在‘惨叫’。”

  听老馆长讲述红军故事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当年“割尾巴”战斗的过程,队员们找到了吴起革命纪念馆的退休老馆长吕军,让老馆长在当年战斗发生的地方给他们讲讲当年战斗的故事。

  胜利山二道川,这里曾经是红军伏击东北军的战场,而二道川的附近的三道川就是红军击退西北军的战场。老馆长在二道川的山梁上向队员们介绍:“当年东北军来了三个团,西北军来了一个团,都是骑兵团。红军在山上都筑好了战壕,埋伏好了部队。东北的骑兵都下马了,从山下往山上进攻,红军打退了他们的进攻。”

  在胜利山山顶上有一棵杜梨树,红军当年的指挥所就设在这棵树下。老馆长向队员们介绍说,毛主席在战斗开始前的黎明来到了这里,在向红军指战员做好了战前动员后,疲劳至极的毛主席要休息,他对警卫员说,战斗激烈的时候不要叫醒我,等枪声零星了再叫我。毛主席运筹帷幄,酣然入睡。

  队员们虽然很累,但登上了胜利山山顶的喜悦冲淡了他们的疲惫。观察员施峰虽然在登山的过程中脚底磨出了水泡,但这也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他说;“昨天我们徒步走了一天,今天又登上了胜利山,人虽然感觉很累很疲劳,但红军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这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长征精神,就是一种为了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

  来源:东方网 作者:钱程灿 选稿:马俊

  相关专题:薪火长征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