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探访: 农民工的生活与梦想(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5:34 华商网-华商晨报
记者探访:农民工的生活与梦想(组图)

几位农民工在鲁园零工市场寻找就业机会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萧石逸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记者探访:农民工的生活与梦想(组图)

几位农民工在鲁园零工市场寻找就业机会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萧石逸摄


记者探访:农民工的生活与梦想(组图)

农民工希望真正融入这个城市


  时令已进冬天,转瞬又是一年。

  当你周围的街道变得宽阔平坦,你感受到舒适。当你周围增添宾馆酒店购物中心,你感受到便利。可你是否想到在你享受的背后,是无数来自不同地区建设者的汗水。的确,在城市的关怀下,他们的生活已经有所改善,可他们的内心呢?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此组报道,就是从关注作为新市民的农民工内心开始,关注他们的爱与挣扎、苦闷和梦想及并不远大却朴素动人的人生追求……

  他的房子梦

  2006年11月13日,清早,38岁的刘奋强就开始盘算,春节回家过年拿多少钱,才显得自己“混”得很好。

  接着,刘奋强简单洗了一把脸,准备到鲁园零工市场找活,今年是他从老家江苏南通来沈阳的第十个年头。

  求职:明星梦的破灭

  刘奋强已记不清具体来沈阳的日子了,他惟一的印象就是———刚结完婚。

  “因为最初几天是跟老乡在鲁园找工作,我就在鲁园附近找小旅店,那时候挺便宜的。”不错,最低2元一宿的费用还能够让农民工接受。不过,在2006年,因为鲁园附近百余家黑旅店消防存在隐患,已经被取缔了。

  刘奋强能够清楚记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啥活都干。”记忆如此清楚的原因是:“第一个月600元的工资,我买了一个传呼机。那时候,我老羡慕城里人腰上别个BP机了,好像我也有一个,就能像城里人一样了。”

  在工地后两个月,刘奋强没有领到薪水,向工头要的时候,不但被打了一顿,而且被解雇了。刘奋强第一年没有回老家过年,因为“混得太惨,没脸回家”。

  1997年,刘奋强看到一个招聘临时演员的广告,说是日薪100元。刘奋强兴致勃勃地去报了名,“一个自称是剧组助理的女的,说我气质好,应该拍几张照片。我当时光想着当明星了,也没多想,交了300元的拍照费。”直到现在,刘奋强也没看到自己的“艺术照”。等刘奋强再次去询问的时候,早已人去楼空。

  2000年夏,刘奋强看到电线杆上有招聘男公关的广告。“我按照电话打过去,说是让我到某宾馆面试……”当刘奋强往指定的银行账户上打入400元的服装费后,再无下文……

  鲁园工会副主席杨春文告诉记者:“最近,我们在鲁园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人每年求职期达到186天,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个农民工在鲁园有186天在求职而没有工作,这个记录时间最长的是263天。”

  讨薪:曾经不得不的手段

  零工市场的不稳定性,让刘奋强不得不再次寻找建筑工地的工作。2001年,在某楼盘建筑工地干了一年后,刘奋强和23名工友每人只领到3000元,还不足当初约定的三分之一。刘奋强在三包、二包、一包以及开发商之间来回奔波,可是依然不见薪水的到来。

  那一年的最后一天,刘奋强和工友们爬到楼顶。“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刘奋强说。那次“跳楼”的结果是,在政府的调解下,刘奋强领到了80%的工资。

  随后的时间,刘奋强不停地更换着包工队,2003年春天,连续3个月没有拿到钱的刘奋强找到工头李某,并随身携带了一把刀,尽管后来拿到了工资,但刘奋强还是后怕了,并表示再也不能这么干了,“万一他报警的话,我就完了。”

  对于不断出现农民工讨薪的事件,刘奋强说:“其实上面下发的很多政策都是好的,就是让一些歪嘴的和尚,把好经念歪了。”

  期待:能有自己的住房

  “一个人在外,最受不了的就是孤单,20多个男的住在一起……”刘奋强并不知道“性压抑”这个词,但是,本能的需要,让刘奋强找到了足疗店,在这里也找到了和他搭伙过日子的张娇(化名)。

  吃饭时,刘奋强说:“听说我们住的这个地方,要开发商品房了,咱们还得找地方租房。”

  看到张娇难看的脸色,刘奋强又说:“不要放在心上,咱们一起努力,也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在这个城市能够拥有自己的住房及稳定的收入,这是所有农民工成功的标准。”刘奋强说。

  于是,流传在农民工之间的成功样板并不是李嘉诚、霍英东这样的商业巨贾,而是和他们一样从泥巴中走出来的人。比如,某某成立了包工队,某某获得机会,得到施工工程而咸鱼翻身。

  他们的旅游梦

  “等咱们挣到钱了,我带着你旅游去,海南、桂林、西双版纳……”

  同刘奋强一样,26岁的李涛和妻子在沈阳市于洪区金山路租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间。两人是打工时认识的,一个是厨师,另一个是服务员。结婚后,两人同时辞职,开了一家小饭店。

  李涛和妻子都是从湖南过来的,每天早晨4点,两人就得起床准备早餐,但是,欠缺经验的李涛显然没当惯“老板”。“能对付个房租钱,饭店太难干了。”

  李涛的妻子并不害怕辛苦,让她头疼的是:“最怕那种喝起酒没完没了的客人,三四个人,没几盘菜,能从下午一直喝到后半夜去,用你们东北话讲就是磨叽。”

  李涛妻子想的是“生意能够好起来”。不过,这样的想法遭到李涛的“嘲笑”:“一点追求都没有,等咱们挣到钱了,雇人干饭店,我带着你旅游去,海南、桂林、西双版纳……”

  子女的未来梦

  “我有很多理想,长大了我想当记者,想当服装设计师,还想当警察”

  在沈阳,学生超过50%是农民工子弟的小学有30余所,但这对1.4万适龄的农民工子弟仍显不足。

  沈阳砂山四校是第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也是农民工子弟比例最大的学校,455名来自新疆、广东等16个省份的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80%。

  学校的马校长很不赞成把农民工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区分出来,“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学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说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农民工子弟的基础教育稍显薄弱。”

  该校一个6年级的女学生文文(化名),她来自江苏徐州。文文告诉记者:“我比城里的孩子不怕脏不怕累,就是英语不如他们,但是,我会赶上去。”

  “我才来沈阳刚刚一年,再过一年,我就是沈阳人啦。我现在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前十名呢!”文文自豪地说,“我有很多理想,长大了我想当记者,想当服装设计师,还想当警察……”

  记者调查 沈阳人眼中的农民工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名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近70%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有40%的农民工认为外出务工,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城市生活开销大、自身缺乏专业技术,50%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在城市发展、定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沈阳地区为例,多数农民工是能适应城市的生活的,但关键问题是,并没有能够过上城市里的生活。一些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多数时间都是与钢筋水泥为伴,与外界接触少。

  那么,城市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农民工的呢?

  “有些农民工没有遵守城市规定,比如随地吐痰、大小便、乱扔垃圾。”一家

房地产监理公司的工作人员魏泽强说,“当然多数农民工都是守法的。”

  在一家物业公司担任行政文员的于莎莎女士认为,多数沈阳人对农民工还是持宽容态度的。一些人对农民工有偏见,主要是因为对“苦力性质”劳动的偏见,同时也受到一些教育、经济等因素影响。

  记者手记 总有梦想成真那一天

  居住的困扰,求职的不易,难以言表的性压抑……生活的艰难仍然摆在农民工面前。

  但是,这些并没有使他们丢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他们的参与下,沈阳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地铁正在建设中……事实证明,他们和我们一样,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出台。其实,在城市大跨步的前进中,“他们”似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称呼,因为城市化的进程中,“他们”和“我们”已经是血脉相连无法分割,“我们”才是共同的称呼。

  因为,这个城市需要我们一起来建设。

  在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刘奋强的房子梦、李涛的旅游梦、文文的未来梦,在每个人的努力之下,相信总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丛治国原家强采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4,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农民工 生活”的相关新闻
记者探访:北京农民工的文化娱乐生活 (2006-10-16)
一个农民工家庭的进城生活 (2006-10-09)
北京农民工夫妻生活调查 性健康状况堪忧 (2006-10-09)
新京报:关心农民工群体的奥运生活 (2006-09-29)
城市农民工的业余生活:进京10年没去过天安门 (2006-08-19)
马文刚:农民工的“性”福生活也要关心 (200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