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务院正式批准辽宁成立沈北新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7:14 东北新闻网
国务院正式批准辽宁成立沈北新区(组图)

  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中),沈北新区区委书记王世伟(右),沈北新区代区长蹇彪(左),在新区牌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国务院正式批准辽宁成立沈北新区(组图)

沈北新区成立庆祝大会暨揭牌仪式


国务院正式批准辽宁成立沈北新区(组图)

沈北新区将建设山水环境为依托,以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国务院正式批准辽宁成立沈北新区(组图)

“十一五”期间,沈北新区将引进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000家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 马哲)2006年11月22日上午10时20分,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文信,沈阳市政协主席赵金城,沈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赵长义一起为崭新的“沈北新区”牌匾揭去了红彤彤的蒙布,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郑州郑东新区之后,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的中国第四个新区。

  沈北新区--这个中国最年轻的新区,从呱呱坠地伊始就有着一串傲人的光环和头衔--
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中国特色旅游之乡、国家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东北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

  “沈北新区的建设和兴起将拉动沈阳的全面振兴,通过沈北新区要联结铁岭等城市,沈北新区将成为沈阳变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桥头堡。”陈政高对新生的沈北新区给出了这样的的定义。沈北新区区委书记王世伟意气风发,他说,5年之后,一个超千亿产值的经济增长带将初具规模。10年之后,将再造一个“沈阳城”。

  沈北新区地处东北三省经济走廊的“黄金分割点”,辽宁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新区区域面积1098平方公里,堪称东北的枢纽重地。

  在揭牌仪式上,陈政高笑意始终挂在脸上,他说,“这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把新城子老区和农业高新区进行合署办公,然后两区并为一区。经过国务院批准,起名为沈北新区。沈阳现在有四大发展空间,其中北部就是沈北新区。”

  陈政高充分肯定沈北合署、建区的大手笔:“三月份以来,两区合并以后,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沈北新区今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说,2002年我们把铁西和张士开发区合并,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功。沈北新区经过半年的努力,已经迈出了扎实成功的第一步。”

  说起沈北新区的未来,陈政高用了一个“美”字。他列举着心目中的蓝图如数家珍:“沈阳老城区北部要形成一个生态绿色的城市;蒲河两岸要形成高档环保,水系贯通的新型城市;新区要成为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玉米的深加工的产业密集地;

  陈政高最后说出了由衷的祝福,“希望沈北有更大的发展。同时,沈北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大幅度提升,改变沈阳的南北差距,使沈阳这座城市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作为辽宁省最具发展潜力区的掌舵人,王世伟领军的沈北人已经喊出了“创新沈北、生态沈北、文化沈北、宜居沈北”的口号。

  面对国际资本涌入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王世伟说出了心中的目标,即打造一个超百万人口的绿色生态和谐城市,建设全国最大最好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集群,培育东北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

  王世伟透露,沈阳地铁2号线和3号线将使新区和沈阳母城融为一体。他说,建设中国北方最具魅力的生态

宜居城市水到渠成。陈政高对此作了印证,他语气坚决,“地铁建到沈北,事情已经定了。” 

  展望未来,沈北新区代区长蹇彪信心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新区人将以创新的精神,百倍的努力,不懈的奋斗,创造出沈北新区灿烂而辉煌的明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32,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沈阳 城区”的相关新闻
沈阳公布扩城规划 于洪等四郊区变城区(图) (2006-11-15)
新版沈阳大城区地图上市 (2006-08-17)
沈阳郊区县经济增速高于城区 (2006-05-17)
沈阳5条地铁线对外公布 可到达城区任一地点 (2006-03-30)
沈阳四郊县百姓有望变城区人 (2006-02-10)
2010年沈阳城区面积计划扩充50% (200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