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图文:古窑的工人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22:35 嘉兴日报
古窑的工人们 我国古代人的生活中,吃、穿、住、行有多项是窑烧出来的。因此,我国古代的瓷窑和砖窑是相当发达的。但一般人往往对瓷窑比较关注,而对砖窑缺乏更多的了解。 在浙江省 嘉善县的干窑镇,地处江、浙、沪交汇处,当年面积不到38平方公里,却拥有过千座窑墩,史称"千窑之镇"。如今"千窑"镇只剩下的土窑20座。相传,嘉善早在宋朝就是著名的窑乡,南宋建都临安用的砖瓦均产于嘉善。明清时期,各地建筑都以用嘉善干窑的砖瓦为荣。 为了“申遗”,近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许多古建筑纷纷上马整修,一大批仿古建筑相继建造。因此,古法烧制的京砖、城砖、瓦当等古建材成了“紧俏货”。于是,干窑镇幸存下来的“土窑”厂纷纷开始烧制古建材。就在2006年岁末,嘉善干窑镇一座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古窑相继烧出了两炉“京砖”,古窑又复活了!有人说,这是文化的呼唤,催醒了古窑经济。 随着古窑的“复活”,新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因为“土窑”一直被视为生产工艺落后和污染环境的产业而被县里列入取缔、拆除的名录中。 窑,能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所有的“土窑”从燃薪火,烧窑需要水、土和燃料,对嘉善的生态将有很大的破坏,且窑烟对于当地的空气污染很大。嘉善县黏土的含铝量高,烧制的砖瓦,品质优良。然而,黏土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无论从保护耕地、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还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都有理由拆掉这些"土窑"。因此,县里曾计划用两年时间把全县的小土窑全部拆除(省文保单位的除外)。 然而,那些存世已经百年的窑墩也是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2005年3月,嘉善干窑镇治本园林古建筑材料厂的一座“复合窑墩”被评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这个窑墩在定为省级文保单位之前,就已经被该窑的后代卖下,成为私有。厂长沈刚认为,该窑墩定为省级文保单位后免于被拆的厄运,但如果有经验的窑工后继乏人,传统的制砖、制瓦工艺终将失传。如今,能够请来维修窑墩的师傅都是70岁左右的人。而且窑墩维护费用很高,动辄上万,而且,窑墩不用就要坍塌。因此,对古窑墩怎么个保护法,是政府投资,还是使用者来投资?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省里文保专家建议:留几座典型的窑墩,作为一种砖窑博物馆的形式存在,将其保护起来。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有窑工,可以操作,是“活窑址”的,如:治本园林古建筑材料厂的这座“复合窑墩”。另一种可以是陈设性质的。搞得好应该也是一种地方性特有的文物和旅游资源。还有就是当地的文物工作者应该把这些烧窑的流程记载下来,可以作为古砖窑博物馆的陈列用词。 <链接>“京砖”,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又因砖运北京'京仓',供皇宫专用,称之"京砖", 后逐渐走向民间富户。古籍《金砖墁地》这样解释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