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图文:大院的女主人付女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7:10 北京晨报
大院的女主人付女士 图片作者:李木易 拍摄日期:2007-01-18 拍摄地点:中国. 组照说明:大昌古城:行将淹没水底的记忆 从秭归沿长江而上,大约三个小时后,到达巫山县城。在巫山换乘小船沿长江支流大宁河上行,经过风景秀美的小三峡后,便到了有着1700年历史的大昌古城。不过,现在的大昌古城已经不复存在,仅有最后一座庭院在等待拆除,其余的老房子都已经被整体搬迁至大宁河下游8公里的西包岭。今年10月份,三峡工程三期蓄水到156米,大昌古城将被淹没。 大昌古城曾经是古代陕西、湖南、四川等地商人运货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更特别的是,大昌古城是三峡沿岸唯一按江浙风貌修建的古城。古城的南门有几十级石阶连着大宁河,由于水位上涨,多数台阶已经没入水中 ,南门也已经被拆除,只留下两只残损的石狮子立在原地,进行着最后的守望。 在大昌古城仅存的古建筑――大院门口,大院的女主人付女士绘声绘色地讲起大昌古城的历史。1700多年前,大昌的先民在此筑城,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也往大昌迁徙了很多广东等地的百姓。水运交通咽喉的地位,加上大宁河与洋溪河冲积而成的数千亩肥田沃土,让大昌成为了三峡地区的“小江南”,富足一时。 现在,昔日的古城墙,古民居,都已经拆除完毕,之所以独剩大院,是因为院子的主人还没和政府就拆迁的事宜达成一致。付女士告诉记者,这座始建于清朝初年的院子曾经是古镇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故大院也被看成是大昌古城的浓缩。 大院占地32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穿斗式结构,大院由门厅、正厅、后厅三部分组成,均以椽木作为房梁屋顶,共有12柱37架梁。窗棂镂木雕花,工艺考究。雕花窗户像巨大的双喜字,刻有仙桃、蝙蝠、菊花、牡丹等祥瑞之物。天井里的水漏是排污水和雨水的地方,天井四周围合的房屋形成了走廊。正厅是家族长老会客的地方,摆放着两把椅子,上方“祖遗厚德世代昌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提起马上就要拆迁的大院和行将被淹入水底的古城,付女士说到动容时流下了眼泪。“我们的家族在这里生息了12代,这眼看就要淹了,心里很难受。”和上了年纪的付女士相比,开船带我们到古城的年轻船工冯斌少了很多感伤,他只是一个劲地告诉记者,县里没按规定给他补足拆迁费。 冯斌原来也住在大昌古城,现在已经搬到六公里外的新大昌镇,在那里,他分到了一套楼房中的两居室。大昌古城原来居住着将近1.5万人,如今已经全部搬迁完毕,大部分搬到了新城,也有部分回到了他们祖居地安徽、广东。他们已经在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