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华禅寺挖出28枚手榴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21:31 中国新闻网
广东南华禅寺挖出28枚手榴弹(组图)
李汉魂当年在南华禅寺建造的“证因小筑”。作 者:冯昶 谭清华

广东南华禅寺挖出28枚手榴弹(组图)
  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政府史志办公室主任林其新(左一)称挖出的二十八枚手榴弹疑为李汉魂军队所留。作 者:冯昶 谭清华

  中新网韶关3月7日电(冯昶谭清华)三月五日,几名工人在广东韶关市南华禅寺施工时挖掘出二十八枚手榴弹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韶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粤北山城,但在素有佛教圣地之称的南华禅寺内为何会有军火弹药的踪迹?是何人所留?又是何时放置的呢?

  三月七日,记者随当地警方到有关部门探个究竟。

  手榴弹历史最少五十年

  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武装部的技术人员在对挖出的弹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检验后称,手榴弹有价值的信息一般都写在手柄上,弹体上偶有标记。而这批手榴弹大部分的木柄都已腐朽,有的连手柄也已掉了下来,而且每个弹体上都生满了厚厚的铁锈,上面的字迹已看不清楚,因此无法对弹药的型号和出厂时间作鉴定,只能从外形上对弹药的时间段进行判断。

  这名技术人员还称,制作手榴弹木柄的用料都比较“真材实料”,而且还涂了一层保护膜,耐潮、抗腐性都很好。从这些手榴弹的式样和外表的腐蚀情况来看,他们的“年龄”至少也有五十多岁了,估计是

抗日战争时期生产的军火。

  疑为李汉魂军队所留

  在了解弹药的年代后,笔者又辗转来到了曲江区人民政府史志办公室。

  史志办林其新主任从书柜中拿出了几本厚厚的《韶关史志》和《曲江史志》等资料,向记者介绍了几十年前一段关于南华禅寺的历史。

  据林其新主任称,一九三八年十月,广州被日本侵略军攻占,广东的政治中心转移到粤北,曲江(即现今韶关)成了广东战时省会。次年二月,李汉魂迁居曲江,并在曲江接任广东省主席。期间,其儿子不幸去世,李汉魂非常痛心,经人介绍在南华禅寺后山建造了一幢小院子,取名“证因小筑”,然后将儿子的生前衣物摆设在房中,以示吊念。后来,其家人也不时前往瞻仰,有时亦在房中居住一段时间。

  “李汉魂曾任广东省主席,还兼任过国民党独立第三师师长,他居住的地方肯定会有重兵把守。而发现手榴弹的地方是一个小山头,正是布防的好位置。结合各种因素来看,这二十八枚手榴弹很可能正是李汉魂的军队遗留之物。”林其新主任说道。

  此外,林其新主任还告诉记者,李汉魂在广东期间曾长时间在南华禅寺居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随从部队肯定携带了大量的军火,所以不排除附近还会发现类似物品的可能。

  李汉魂其人

  李汉魂(一八九五——一九八七年)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中山镇岭头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小时在家读书,曾肄业广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又改考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及武昌陆军预备学校第二期,一九一六年转入保定军校第六期,一九一九年毕业。他早期参加同盟会,后参加中国国民党。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任见习军官,后因病回乡,在吴川中学执教。不久到粤军第二师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广州失守。同年十一月,李汉魂受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十二月率师回粤。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中旬,日军两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分三路向粤北进攻,李汉魂受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暂编的第二军、六十二军、六十四军及中央军增援部队,在广东北江西岸追剿敌军,取得胜利。为此,广东各界在曲江召开了胜利祝捷大会。一九四零年一月,李汉魂辞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职,全力从事广东政务,他在广东任省政府主席六年八个月。抗战胜利后,李汉魂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后到欧美考察。一九四九年元旦,李宗仁代总统职,他应召回国任上将参军长。三月,何应钦继孙科组阁,李汉魂任内政部长,不久辞去职务,转道香港赴美定居,一九八二年应廖承志同志的邀请回国访问。一九八七年六月三十日病逝于美国纽约。其骨灰由女儿李侦带回祖国安放在广东韶关古刹——南华禅寺。

  李汉魂生前癖爱藏书藏画,忱于佛教哲理,公余还爱舞笔弄墨。著有《岳武穆年谱》、《梦回集》、《日记》(上下集)、《欧洲散记》、《拉丁美洲游记》等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8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