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代表委员:学生不应为高校豪华成本买单(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05:42 大河网-河南日报
3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正在上课。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将配置最好的资源,从招生、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就业以及职后教育等方面做好制度设计,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引领基础教育发展。新华社发 3月9日,学生从华中师范大学门前走过。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的师范生招生计划。在所增招生计划中,该校将把西部地区的师范生招生比例增加一倍,并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岗位服务。新华社发 3月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里,一名大学生正在查找图书。华东师范大学表示将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和鼓励大批有志于教育事业,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青年学子报考师范专业。新华社发 ——代表委员热议高等教育 “豪华成本”不应由学生买单 一边是大学校长喊没钱,一边是学生和家长喊收费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局面?部分代表委员认为,当前大学收费高的主要原因是让学生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办学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董凤华提出,大学生应当分担部分教育成本,但问题是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是多少,应该如何核算,还缺乏明确的核算标准。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现在,大学各种建筑越盖越高,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存在豪华办学、负债办学现象。由于没有科学的成本核算依据,事实上学校其他活动的部分成本也被转嫁到学生身上。“学生只应该对自己接受的教育教学服务买单,现在学生分担了不合理的教育成本,包括学校豪华办学的成本,这才是学费高昂的主要原因。”董凤华代表说。 孙继业委员认为,大学生培养成本应该通过公开程序来进行科学认定,让老百姓知道到底哪些因素构成了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哪些因素不能计入培养成本之中。 董凤华代表说,学生不应为高校的豪华成本买单。高校应该实行成本核算,将收费标准与成本相结合,与公共拨款的分配相结合,同时解决普遍存在的“奢华病”,减轻学生的学费负担。 “大学城”增加了办学成本 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城已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新现象。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已超过50个,涉及21个省、市。大学城普遍建立在城郊位置,规模很大,有的投资几十亿元,有的甚至上百亿元。但是,随着各地大学城陆续投入使用,一些新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王志民代表说,大学城大多位于城市郊区,而教职工通常住在市区,增加了高校办学成本,也给老师带来许多不便,也造成许多老师几乎没有和学生的交流时间。张志焜代表说:“教书育人是老师的两个重要职责,没有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育人从何谈起?” 部分人大代表说,一些大学城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因此,一些大学城目前基本没有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仍然各自为政。 张志焜代表认为,大学城建设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对学校而言,校本部土地的置换、学生学费收入是还款的重要途径。然而能够置换校本部土地的,仅是少数学校;由于适龄大学生数目将来还会下降,靠学费还贷的设想已很不现实。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减缓,将来这些高校很可能会面临校舍闲置的危机,通过大学城建设来拉动一方经济的设想很不现实。 高校为债所困“包袱”谁来背 “麻省理工学院就几千个学生,咱们的大学多数都1万人以上,占地几千亩。虽然短期内长‘胖’了,但却是虚‘胖’,背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全国人大代表倪永康说。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高校负债成为代表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大学副校长王武也深深表示了对高校债务问题的担心。据王武介绍,目前,全国仅72所部属高等院校的负债已经达到360亿元,平均每所高校的欠债就有5亿元。 高校为何会欠下如此多的债务?代表们认为,这主要由于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校必须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以容纳数量激增的学生。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每年招生人数,从10年前的不足百万人发展到目前的500万人左右。全国大学也从10年前的1000所左右发展到目前的近2000所。伴随着扩招潮,高校也兴起了基建潮。“如此巨大的债务如何解决?”这两天,来自教育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一直讨论着这样的话题。他们认为,解决高校债务无非三种办法:政府拨款、学校自筹、社会筹款。目前的状况下,如果完全让高校来偿还债务,肯定是没有出路的。 师范生免费能否缓解基层师资匮乏 我国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教育界人士表示,这一政策不仅给贫困孩子多了一个选择,更将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教师匮乏的难题。 教师匮乏:一人教两三门课 1997年前后,高校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传统逐渐被打破。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有所减少,部分优秀毕业生不去从事教育工作,倾斜政策不到位,使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走向发达地区、从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集中,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 因为缺少教师,实行新课程教学后,许多农村小学仍是一位老师教二三个科目,国家课程设定的信息技术、英语,甚至体、音、美等课程难以开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农村学校经费紧张,无力提高教师待遇,也无力组织培训,骨干教师留不住,优秀教师又调不来。 免费师教能否解决匮乏难题 重新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鼓励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是缩小城乡差别、东西部地区差别,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对于这一政策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匮乏问题,专家们有不同观点。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李学农认为,这一政策初衷好,但存在一些现实阻力,比如,在得知要让免费上师范的学生到农村服务三年,招生时可能就有学生不愿意报名了。另外,就算毕业后到农村学校工作,如果地方配套措施跟不上,毕业生觉得没有发展空间,他可能不会真正在农村学校工作,进而影响积极性。 保障基层师资需制度创新 专家认为,要保障师范生投身基层,除了免费等政策外,还需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告诉记者,保障师范生到基层任教还需制度设计上的创新。学校计划为在农村顶岗的毕业生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在顶岗期间,为他们提供攻读教育硕士的机会。顶岗期满时,如成绩合格,授予教育硕士学位。 丁烈云说,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部门,都不能保证师范生或是顶岗期间的学生能够终身任教,留在农村当老师。从根本上来说,要让毕业生终身留在基层从教,还需要强化需求方面的制度设计。“如果能让农村等的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这样,去基层从事基础教育的人就会增多。” (综合新华社电)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