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家乡民众赴北京凭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08:01 长沙晚报
毛岸青家乡民众赴北京凭吊(组图)
  昨日下午,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本报关于岸青老人逝世的报道,吸引了不少乘客的目光。陈国忠 小刘军 摄影报道

毛岸青家乡民众赴北京凭吊(组图)
1990年11月,毛岸青最后一次回到板仓,参加母亲杨开慧遇害60周年纪念活动。图为毛岸青与夫人邵华和儿子毛新宇在杨开慧雕像前合影(照片中间为毛岸青)。

  『悼念』带着家乡人民的深切哀思

  本报记者赴京送岸青

  本报北京今晨专电 (特派记者 陈国忠 小刘军)带着家乡人民对毛岸青老人的深切哀思,昨日下午,本报特派记者飞赴北京采访,送岸青老人最后一程。

  毛岸青1923年出生于长沙。长期以来,毛岸青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为家乡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本报也多次对毛岸青夫妇及其儿孙的情况作过报道。毛岸青逝世的消息传来后,本报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不惜版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并计划推出一系列专版,以纪念这位饱经苍桑的老人。

  得知本报记者是去北京采访毛岸青老人的消息后,昨日下午,长沙某航空公司在机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是通过其他渠道为本报记者争取到了机票。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记者看到不少乘客都非常关注本报对毛岸青老人的报道。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王姓乘客看完报道后说:“岸青老人的一生充满坎坷,我们非常怀念他……”

  毛岸青老人的灵堂目前暂设北京西山办事处。由于瞻仰时间限制在白天,所以本报记者昨晚未能入内寄托哀思。但值班人员表示会将本报的相关报道尽快交到毛岸青老人的家属手中。此外,毛岸青老人遗体告别仪式的时间尚未最后确定。

  『缅怀』生于斯,长于斯;亲不亲,故乡情

  毛岸青五回板仓

  本报讯(记者 周和平 实习生 王俊)亲不亲,故乡情。毛岸青去世后,消息在一时间传到了其出生地——长沙县开慧乡板仓。获悉亲人的去世,板仓人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他们一起追忆毛岸青在板仓的点点滴滴。昨日,记者在板仓采访时了解到,解放后,毛岸青曾先后5次回到故乡板仓。

  板仓游客陡增

  与往常不一样,昨日板仓多了不少游客,在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杨开慧烈士陵园,随处可以看到游人的身影。与以往不一样,游客神情肃穆,不约而同地问起了毛岸青的相关情况。

  “他是伟人之子,但他也经受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在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了解了毛岸青生平的游客周达如是说。

  “从昨日开始,来这里的游客明显增加,尤其是散客,今日散客的接待已超过了300人,这些游客一般要问问毛岸青在板仓的事迹。”杨开慧纪念馆讲解员陈婷感受颇深:“毛岸青去世后,不少游客自发来到板仓,追忆这位出生在板仓外婆家的伟人儿子。”

  毛岸青生在板仓

  1923年11月23日,毛岸青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外婆家中,刚满月,父亲毛泽东奉命离开长沙去上海,此后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毛岸青4岁的那年秋天,毛泽东奉命发动秋收起义匆匆告别妻儿,从此天各一方,直到20年后,父子才得重逢。7岁时,母亲杨开慧被害后,毛岸青被迫离开板仓,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流浪期间,因惨遭特务巡捕的毒打,毛岸青两耳失聪,留下了脑震荡等毛病。

  毛岸青五回板仓

  “离开板仓后,毛岸青一直关心生他养他的故乡,解放后,他曾先后5次回到板仓,看望故乡的亲人,给母亲杨开慧扫墓等。”杨开慧纪念馆馆长李勇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该纪念馆保存的档案中,记录着毛岸青5次回板仓的时间分别为:1962年5月9日、1977年4月2日、1983年2月3日、1986年3月1日、1990年11月14日。其中1990年最后一次回板仓,毛岸青参加了纪念杨开慧牺牲60周年暨开慧雕塑揭幕典礼。

  “他最后一次回板仓,在那里停留了一天时间,祭扫了母亲的墓。”“我记得他当时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杨开慧纪念馆工作人员罗怀谷至今记忆犹新。

  据馆长李勇介绍,毛岸青23天凌晨去世,早晨7时多,他们就接到了工作人员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为了悼念这位亲人,杨开慧纪念馆将派出代表前往北京,参加悼念活动,届时长沙县各界也派出代表一同赶往北京。

  韶山两路人马赴京

  本报湘潭讯(记者 刘炬)毛岸青逝世的消息传到韶山,岸青家乡人民无不深感悲痛。昨日,记者从韶山有关部门获悉,韶山除自发地组织一些悼念活动外,还派出两路人马赶赴北京悼念毛岸青。

  昨日下午5时乘飞机先期抵达北京的,是由韶山管理局局长罗宏书、韶山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萧国梁、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龙剑宇和毛岸青的堂弟毛岸平组成的慰问悼念团。他们是受湖南省委韶山管理局的委托赴北京进行悼念的。今日,由韶山市委副书记黄韧、韶山市政协主席赵正坤、韶山市政协学习文史联谊委主任刘栋林和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组成的韶山市悼念团也将赶赴北京,凭吊毛岸青同志。

  这里有他英姿飒爽的照片

  清水塘是毛岸青儿时的居住地

  本报讯(记者林俊)清水塘故居,毛泽东和杨开慧结成革命伴侣后居住时间最长的真正意义上的家,也是毛岸青儿时的居住地。对清水塘,毛岸青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建国后,岸青首长曾多次回清水塘省亲。”昨日,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魏明向记者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多次负责接待毛岸青一行。

  八一路上的清水塘故居,是毛岸青儿时的居住地。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周英介绍,1923年11月,毛岸青出生于长沙县板仓,12月,杨开慧带着满月后的毛岸青来到清水塘,毛泽东匆匆见过儿子一面后,便离开长沙。杨开慧则携带年幼的毛岸英、毛岸青在清水塘一直住到1924年5月。故居内,有一张杨开慧与幼时的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这张照片就是1924年5月他们离开清水塘之前拍的。”周英说。“当年,杨开慧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所以,毛岸英、毛岸青两人基本上由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来照顾。”魏明介绍。

  建国后,毛岸青几乎每次来湘,都会到清水塘。昨晚,记者在长沙市博物馆的资料室里粗略一翻,便查到了多次毛岸青参观的记载:

  1983年,毛岸青一家参观;

  1990年3月21日,毛岸青、邵华参观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即清水塘故居);

  1991年,毛岸青、邵华来长沙市博物馆出席杨开慧烈士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

  1995年2月15日下午,毛岸青一行来参观……

  据魏明回忆,仅自己印象中,就接待过毛岸青五六次,“最早一两次,毛岸青都是和夫人邵华一起来,身体还行。后来,毛新宇也跟着一起来。1997年时,毛岸青的身体已不如以前,走路不太行。记得当时年轻的毛新宇三步并两步跑到故居前,毛岸青还在后面由人慢慢搀扶着走。”长沙市博物馆凡是上了点年纪的员工都对毛岸青有印象。已经退休的易家敏几次负责拍照任务,“毛岸青话不多,但人很亲切。”易家敏说。

  “毛岸青每次来都是直奔故居,参观后又匆匆离去。他不需要讲解,跟接待人员握手说‘你好’后,便陷入沉思,很少说话。”魏明说,“按照规定,我们应该称呼他为首长,但我们更多是亲切地喊他‘岸青首长!’——因为他来清水塘故居,不是上级领导视察,而是回家省亲。毛岸青对这一称谓也欣然接受。”

  2000年以后,因为身体原因,毛岸青再没有来过故居,但邵华将军和毛新宇依然把这里当成老家一样,经常来看看。

  1993年,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在长沙落成,当年也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毛岸青委托夫人邵华带来了题词“亲爱的爸爸,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一题词现仍珍藏在长沙市博物馆。昨晚,记者在长沙市博物馆资料库里还发现了毛岸青从前苏联写给中国儿童的一封信,题目为《我们的文化生活》,以及毛岸青当年的照片——身穿中山装的他英姿飒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