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瓯南大桥建成通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09:51 温州都市报
浙江瓯南大桥建成通车(组图)
鳌江两岸的人民们打着伞走瓯南大桥上走过。 图片来源:张炳钩/PhotoBase

浙江瓯南大桥建成通车(组图)
龙鳌飞虹

浙江瓯南大桥建成通车(组图)
瓯南大桥昨晚调试灯光。郭大斌 摄

浙江瓯南大桥建成通车(组图)
鳌江两岸的人民们打着伞走瓯南大桥上走过。 图片来源:张炳钩/PhotoBase

  老百姓的眼里:瓯南大桥是鳌江流域发展的希望

  地方官的眼里:瓯南大桥是两岸“淡化行政圈”的良好契机

  规划师的眼里:瓯南大桥是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建设的第一步

  经济学家的眼里:瓯南大桥是两岸经济实现第三次跨越的新坐标

  社会学者的眼里:瓯南大桥是两岸文化积淀的沟通与融合

  一汪浅浅的江水,横亘在百年古镇鳌江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面前。在两镇城区之间建一座大桥,这是两岸民众多年来的一个梦想。如今,夙愿终于实现,两岸人民在欣喜之余,又对大桥贯通后的前景充满了希冀。

  意味深长的沟通之旅

  今天,伴随着瓯南大桥的通车,鳌江两岸终于从时空上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历史性时刻来临之前,大桥曾记录下了一则两岸“首脑”互访的趣闻。

  通车前的某天下午,苍南县委常委、龙港镇委书记汤宝林接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电话。从手机来电显示可知,对方是平阳县委常委、鳌江镇委书记申卫国。

  “老兄,我正在龙港的地盘上给你打电话。”电话里传来了申卫国爽朗的笑声。“好啊,那就顺便来我办公室坐坐吧!”汤宝林热情地发出邀请。

  “改天吧,我是走路过来的,现在正站住大桥中间的龙港一侧先睹为快。”通车在即,申卫国等徒步上桥检查工程收尾情况,并特地对龙港镇作了一次“登门拜访”。

  时隔一天,汤宝林以同样的方式来到大桥中间,对鳌江镇作了一次礼节性的“回访”。“双方以这样的形式互访还是第一次。”他说起这趟历史性的“沟通之旅”,有种别样的味道。

  鳌江和龙港分属平阳、苍南两县的经济中心,两镇隔江相距虽然只有短短400米,但沟通两岸的这座“瓯南大桥”却姗姗来迟。

  去年4月份,新华社曾以《一座400米的桥20年没架起来》为题披露了瓯南大桥建设的艰难历程,最终促使有关部门为大桥的通车敲定了时间表。

  老百姓:

  两岸“牵手”谈“恋爱”

  “从大桥人行道的这头走到那头,我只用了8分钟时间。”瓯南大桥正式通车前几天,在苍南县渡运公司上班的鳌江居民谢进旺通过开“后门”捷足先登,“如果乘渡轮到对岸,通常需要10分钟。”

  尽管谢进旺乘渡轮由公司“买单”,但他表示通车后肯定会骑摩托车上班,“这样来去多方便啊!”

  1981年,苍南县从平阳县析置出时,鳌江镇有许多像谢进旺这样的国有企业员工分流到对岸工作。近年来,随着龙港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鳌江人又纷纷来此开店经商。

  “大桥通车后,两岸来往会更加频繁,这边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做。”在龙港镇龙跃路开服装店的鳌江居民黄先生颇有“超前意识”,“鳌江镇这几年虽然落后了,但发展潜力很大,最近我正筹备在鳌江镇也开一家服装店。”

  不过,瓯南大桥通车对谢进旺所在的单位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据苍南县渡运公司测算,2006年鳌江两岸民众靠渡轮来往的日流量达5000人次,营业收入达260万元。大桥通车将对公司的日后经营带来严峻的考验。

  “渡运业务的萎缩是大势所趋,但有失也有得。”该公司经理陈绍增透露,大桥建成后开通两岸的公交车迫在眉睫,公司决定转型参与竞争。

  “瓯南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两岸的第一次‘牵手’,但我更希望两岸能够‘拥抱’并谈成‘恋爱’。”在鳌江镇工作的龙港居民朱女士诙谐地道出了心中的期盼。她听许多人说起,鳌江流域将来要组建一个区域中心,“这座大桥看来像一位从中撮合的月下红娘。”

  地方官:从竞争进入合作时代

  在鳌江和龙港两镇干部的眼里,瓯南大桥的贯通不仅仅意味着两岸时空距离的缩短,更多的是面临着执政理念的考量:未来的龙、鳌两镇将何去何从?

  由于分属两个不同的行政区,两地沟通协调难度大,曾经给两岸带来产业雷同、重复建设等现象,拖了加快鳌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后腿”。

  在汤宝林的眼里,瓯南大桥的建成通车,这是两岸“强化经济圈,淡化行政圈”的一个良好契机。他认为,在目前行政区划还未调整的情况下,鳌江流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发展和协调机制,促进鳌江流域城市化和产业化良性互动。

  在申卫国的眼里,组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是大势所趋,只要对鳌江流域发展有促进作用就应该支持。他认为,当前鳌江流域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一个分工合理、相互协作、配套齐全的生产体系。

  双方在各种场合频频“对话”,遥相呼应,呼吁鳌江两岸要“步调一致”,其出发点只有一个: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与人员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促进鳌江流域的发展。

  今年2月,市第十次党代会在工作报告中提出:“重视鳌江流域城镇群建设,形成协调推进的城市发展格局。”“高度重视鳌江流域的发展,通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培育等途径,强化南部地区在我市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汤宝林和申卫国在分组讨论市党代会工作报告时,两人向市委、市政府的建议更是不谋而合——

  “当前,应尽快审定鳌江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大产业的整合与培育,改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布局,加强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与运作,努力向鳌江流域区域中心迈进。”

  规划师:鳌江上至少再建三座桥

  “在瓯南大桥和原有龙港大桥的基础上,今后还将在鳌江上规划建设3座桥梁,以改善龙港和鳌江两镇城区过江交通,并根据滩涂围垦情况再增加两座过江桥梁。”市规划局注册规划师、城乡处副处长徐强如是说。

  徐强的这种说法源自我市的鳌江流域中心沿江地区发展协调规划。

  目前,包括平阳、苍南、文成和泰顺等四县在内的鳌江流域,总人口占整个温州的30%,但税收不到15%,GDP不到17%。许多专家分析,温州到福建宁德市将近200公里的沿海地带,缺乏一个集聚与辐射效应较强的区域中心,鳌江流域小城镇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状态,这是其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根据《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市将鳌江流域作为“温州南部城镇圈”来加以规划建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鳌江流域未来的区域中心将如何组建?产业布局等究竟如何规划?这些都还需要有关部门研究部署。

  “目前,这些相关的具体规划已经在编制过程中,到时将会广泛征求意见,共绘鳌江流域发展蓝图。”市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汪浩表示,目前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进行这项工作。

  专家学者:城市化应避免简单拼凑

  目前,我市的三江流域分别属于三种建制:瓯江流域属于地市级建制,发展速度较快;飞云江流域属于县级市建制,发展空间较大;而鳌江流域属于镇级建制,由于受体制性制约而显得发展后劲不足,大桥的通车,是鳌江两岸实现第三次跨越的新坐标。

  “瓯南大桥的贯通,是组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的第一步实践,如果两岸还是继续搞重复建设,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只能离未来的区域中心越来越远。”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朱康对颇为担忧。

  “城市不是几个乡镇的简单拼凑。”朱康对建议,在现有的行政归属下,两岸要缩短与未来区域中心的差距,目前急需市里牵头成立一个专门协调小组,进一步优化两岸的资源配置,以实现经济与政治的协调统一,促进鳌江流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鳌江流域出现一个区域中心,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温州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茆永福说,“但不是把土地圈进来就成了城市,不是让农民住进高楼就变成市民。缺乏城市文化的积淀,并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目前,龙港经济总量位居鳌江流域各镇之首,鳌江镇依托瓯南大桥和温福铁路火车站的建成乘势崛起。茆永福认为,龙、鳌两镇在加快产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应该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城市文化层面的管理和引导,这样才能使未来的区域中心变得名副其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24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