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经适房供不应求 倒房号成为谋利手段(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22:30 CCTV《经济半小时》
伟业顾问公司市场战略研究中心总监 张剑认为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基本标准存在漏洞。 中国地产报评论部主任 王子鹏认为,年收入超过12万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实际上是整个国家的个人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如果能够数据联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所存在的漏洞。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宏新认为,从单纯的利润率来讲,经济适用房显然不是一个开发商欢迎的品种。但是在接受项目后,开发商总有渠道将利润最大化,其中肯定存在政府部门和开发商之间的猫腻。 CCTV《经济半小时》4月29日播出“安得广厦千万间”,以下是节目内容。 随着房价一再上涨,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越来越难以实现。针对这个问题,各地想出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适用房,第二就是廉租住房制度。这两个制度到底能不能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呢? 所谓经济适用房,顾名思义,就是要既经济又适用,它应该是为收入不高的普通老百姓量身定做的,可实际上,真正的中低收入家庭要想住进却不容易。记者在北京展开了调查。 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倒卖房号成为谋利手段 在北京,要想购买经济适用房,首先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拥有北京市户口,二是没有住房,或者住房达不到国家标准,三是家庭年收入要在六万元以下。也就是说,经济适用房应该主要是为中低收入群体准备的,可是北京市的很多经济适用房小区都存在着近两百平米的大户型,在小区里,也经常可以见到高级轿车。无论如何,大户型和高级轿车是中低收入群体买不起的。 伟业顾问公司市场战略研究中心总监 张剑:“我们现在定的这些标准实际上包括比如说你开收入证明,比如说你的单位证明等等这样一些方式实际上他里面本身存在着的漏洞就比较大。” 要买经济适用房只要单位或者街道提供年收入在六万元以下的证明就可以了,因此很容易给人钻了空子。 中国地产报评论部主任 王子鹏:“比如私营企业随便找一个,自己开一个公司随便拿一章一盖,我说我自己有多少钱,月收入多少,我这一个并没有完全对他收入进行审核的制度。 北京师范大学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宏新:“你就是在我们城市居民跟他的工作单位,以及跟我们经济适用房的审核部门之间,这信息上是分割的,因此说很多人能够轻松的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拿到一个地书的证明,这的确是我们感觉到忧心忡忡的一个问题。” 监管不利,审核不严,收入证明随便开,一连串的窟窿应该怎么去堵上呢? 教师:“现在就是有一个办法,就是大家可以开始交税,交个人所得税了吗,这个可以,像我们这种什么网上申报的,我觉得只有那种才是比较准确的,你要说用单位去开一个证明来证明他的收入的话,这个就很容易作假,这个很松的。” 记者:“通过税会怎么样呢?” 教师:“通过税的话你报税,你都要收入,就是单位有那种工资单吗,工资单已经给你交了税,那样你的收入是最准确的。” 王子鹏:“从现在来看呢,我们现在开始实行的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人,要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否则的话要发现的话要罚款五万块钱,这个情况实际上是我们整个国家的个人信用体系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就能使一部分,如果他们能够数据联网,就很容易能查出来你的个人收入是多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漏洞。” 除了从银行和税务所查个人收入之外,还有人认为要想堵住这个漏洞,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企业职工:“应该还是个人信用体系的建力要完善吧。” 个人征用信用系统就是将分布在各行业银行,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中的,与个人信誉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形成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商业机构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伟业顾问公司市场战略研究中心总监张剑:“将来你这个系统你可以去联网查,比如说你说你是中级收入家庭,OK,那你们家有几个人,收入各是多少,有多少处房产,然后买过车没有,买过什么重大的其他东西没有,你这些重大的支出是不是再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你发现这里面任何一项不符,那说明他就不是中级收入家庭。” 2005年,接到群众举报后,北京市有关部门取消了46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但只是对于没有签订合同的购房者,而对那些已经签订合同的,只能要求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补足房款。有购房者提出应该加大处罚的力度。 公司职员:“让大骗子怕,对这样的人来讲,一年两年差不多,要是真是像这样的话,大多数做买卖的,有一年两年在监狱里呆着,估计这点钱也就快交代了。” 除了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之外,经济适用房在销售过程中的倒号问题也影响到了市场的公平。倒号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 北京市现有经济适用房3200万平米,尽管经济适用房每年以300万平米的速度进行开发,但仍然是供不应求。 购房者:“从上一星期我们就开始关注这事,我们一直从上星期没选上合适的房,然后第二期了。” 购房者:“昨天晚上我8点钟到这儿的。” 购房者:“都认了。” 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一些房号的流失,倒号者利用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房号,在网上大肆叫卖,要价甚至高到十几万。 倒房号者江先生:“我们这个16万块钱的钱是在进交易大厅之前,在崇文门瓷器口那儿。在那里你进这个门选号之前你把钱先给我。” 记者:“那我把钱给你了,我怎么知道我能不能签呢,我要是签不到我这钱不就白花了?” 江先生:“你给我的同时,我会让他们人把你带进去。” 倒号者宣称,他是通过关系从开发商那里拿到房号的,再找到买家之后,就由开发商负责以后的一系列购房手续。很明显倒号者与开发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一些买主还是宁愿花上一大笔钱去购买房号,因为对他们来说,其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利益。 王子鹏:“为什么一个号15万,还有人去买,因为他们还能从中获利,我们看卖15万一个号的这个小区,房价还不到3000块钱一平米,如果是一个80平米的房子的话,我们看他的总价是24万,24万加上15万,是39万。我们市场价的话是5000一平米,五八40万,他们还是有的赚的,利差至少有三四万。” 对于房号的外流,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据了解,北京地区的经济适用房利润率规定在3%以内,从单纯的利润率来讲,经济适用房显然不是一个开发商欢迎的品种。但是在接受项目后,开发商总有渠道将利润最大化。 王宏新:“应该是两板子拍出来,一板子应该拍成,有一部分足力的购房者,也就是升迁者他们拿到了这个资格,但是他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且另一部分呢,很可能就是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在里面有一些猫腻。” 记者在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网站上发现,编号为2003第0010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写到,某家房地产公司,擅自将北半部5栋楼由16层建至18层,南半部8栋楼由20层建至24层,增加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在这5万平方米超过部分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利润不得而知。 事实证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手中掌握的放号权的确存在着寻租的可能。比如说,去年三环新城的放号就不是从001号开始的,是从163号开始的,至于163号之前的房号做了怎样的处理,开发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购房者认为,相关部门需要对放号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 退休职工:“专门派一个政府人在那儿监督,然后你不允许开发商接触,你只能开发建筑,你得往起建,你不能卖,不能让他插手。” 公司职员:“我觉得就不能给这些中介买这些号,他买了号他再一个号,他抬高价再卖给那些有钱的人,他们不应该拿到这些号,应该遏制他们。” 王宏新:“开发商事实上是在为政府在做一部分不该做的服务,但是恰恰也使得两方主体变成了一个三方主体,也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所以以后可以采取一种办法,也就是说开发商把房子盖好以后,那就交回政府,他不要来作为一种代理政府来销售的这种业务。”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