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冀东南堡油田:30年无油探区起死回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18:34 CCTV《经济半小时》
揭秘冀东南堡油田:30年无油探区起死回生(图)
  上世纪60年代初,石油人就开始在被称做南堡凹陷的地质带上寻找石油,并在1979年首次喷出了工业油流。

揭秘冀东南堡油田:30年无油探区起死回生(图)
  1996年,一支数十人的物探队伍开进了一度被认为是冀东油田油藏最少的老爷庙地区,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野外地震采集技术。

揭秘冀东南堡油田:30年无油探区起死回生(图)
10亿吨的整装大油田。储量规模相当于近几年全国新增石油储量的1/2左右。从南堡凹陷几个构造带的布局来看,一条首尾毕现的油龙横空出世。

揭秘冀东南堡油田:30年无油探区起死回生(图)
目前,南堡油田的勘探还在继续进行,南堡油田的储量不止10亿吨。

  CCTV《经济半小时》5月22日节目播出《揭秘南堡大油田》,以下是节目内容。

  最近,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油田,突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它就是位于渤海湾西部的冀东南堡油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冀东南堡油田勘探到了10亿吨的石油储藏,相当于大庆油田20年的产量。消息传出后,温家宝总理激动的彻夜未眠,因为在能源需求日益紧张的今天,发现一个大油田,不仅相当于找到了一个金饭碗,国家的能源安全也多了一道可靠的保障。那么,如此惊人的大油田究竟是怎么找到的呢?

  南堡30年无油老探区今探明10亿吨油气储量

  渤海湾的冀东南堡油田,不久前被探明拥有10亿吨储量的大油田。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油田,竟然出自一个有30年勘探历史,几乎断定无油的老探区。

  渤海湾是我国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含油气田盆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渤海湾已经拥有了胜利、辽河等7个油田,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了6979万吨。位于渤海湾西部的冀东油田,是7个油田当中面积最小的油田。由于被地质学家看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石油人就开始在被称做南堡凹陷的地质带上寻找石油,并在1979年首次喷出了工业油流。1988年,冀东油田成立,提出了“原油年产过百万吨”的奋斗目标。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 周海民:“渤海湾盆地,在我们国内是非常富有,南堡凹陷是一个小凹陷,应该说认为这个地方很有潜力。”

  周海民,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1989年从中国石油大学硕士毕业后,分配到了冀东油田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刚到冀东油田的周海民发现,要找到石油,根本就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记者:“您当时第一次来到冀东的时候,您看到这个油田是什么样子?”

  周海民:“那时候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难,那时很简单的一个感性认识,还到不了理性认识的程度,就是觉得这个油田很复杂,很困难。”

  冀东油田所在的南堡凹陷地质断层太多,油藏很破碎,无论是寻找还是开发的难度都相当大。所以当时的冀东油田尽管打出了油,但年产量却相当低,年产量才40万吨左右,远远达不到100万吨的目标。到了1995年底探明储量只有134万吨,也就是说,采不了多少年,就会枯竭。如果再找不到新的油藏,冀东油田只有死路一条。危急时刻,董月霞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冀东油田。她的任务就是找油。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 董月霞:“那个时候作为油田勘探阶段发展不景气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我们这些人背负的压力最重的时候,如果你找不到储量,后面的开发也就没有更长远的前景,那作为整个油田公司,所有的员工也不知道将来这个企业要向哪个方向去发展。”

  对冀东油田的勘探人员来说,能不能找到油,不只是个技术问题,更关系到几千名油田职工的生存。可是,在冀东油田这个被长期看好的探区,为什么找了多年就是发现不了一个像样的大油田呢?周海民和董月霞发现,他们当时手里的

地震资料都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采集的,陈旧的地质数据和实际钻探的结果差距很大,拿着陈旧的资料找油,就像拿着一张错误的地图到迷宫里去寻宝。

  地震资料对于地质师来说,就如同医生手上的CT光片。CT光片拍不好,医生就找不出病因在哪里。同样,地震资料的品质差,地质师找油就如同雾里看花。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 董月霞:“我预想的应该有油层的没有油层,我预想的应该有那条断层没有断层,然后开发井我想象当中这口井,就是通过我的推断,通过井和井的资料对比,他们俩就应该是连着的,这个层,地下这个层就应该是连着的。但是真正的打下来呢,就是在我注水过程中,它又不连着了,就说很多工作当中,方方面面的矛盾,都显示出来,我在这个整个认识过程当中,有很多资料的不吻合。”

  然而,要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就只能重新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但三位勘探在中国油田还从来没有过。而且,重新做三维地震需要上千万元的资金,在两年的论证中,专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记者:“像我们要做这个第二次的,二次三维地震,这个很困难?”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 周海民:“很多专家都参与了,当时就两个担心,一个担心是你做完了,资料就好了?这很正常,大家都容易理解,你原来做得不好,那你做完了就一定好了吗?这很理解了。第二个担心很正常,资料好了以后,认识清楚了,那就能找到油吗?找油还有风险呢。”

  大胆进行技术更新冀东油田起死回生

  冀东油由于长期没有勘探到油气,即将陷入无油可采的困境。而勘探人员发现,不是地下没有油,而是他们手上的地震资料实在太落后。可如果采用最先进的二次三维地震技术,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风险也很大,一旦失误,本来就不景气的企业,处境肯定会更艰难。关键的一步到底敢不敢迈出去?成了决定冀东油田生死的关键。

  尽管对于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专家的意见存在分歧。但面临勘探困境的冀东油田还是下定决心,对地下重新进行精细勘探。周海民找到了物探能力居亚洲第一的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经理 张玮:“我们在冀东油田采用了地球物理的各种新技术,全部用于冀东油田。”

  1996年,一支数十人的物探队伍开进了一度被认为是冀东油田油藏最少的老爷庙地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野外地震采集技术。上万道的数据采集设备形成了一张密集的大网,铺到了冀东油田的土地上。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总监 李培明:“由原来的50*50面源,在二次采集的时候用12.5*12.5的面源,我的像素变密了。我的像素就可以提高,这样我的精度提高,分辨率大大提高。”

  大量的数据采集之后,立刻被送到了拥有中国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总监 曹孟起:“整个研究院达到了8000多个CPU。今年年底达到一万个CPU。每秒可以做40万亿次的运算。”

  两个月后,一张重新绘制的精密三维地震图摆在了董月霞的办公桌上。上面描绘的地质状况顿时让董月霞喜出望外。新的地震资料完全符合他们的实际钻探情况。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 董月霞:“其实对比一下,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二次三维地震之后,这上头的断层分布规律性非常明显,整个的构造的这种构造形态,背斜的构造形态也非常明显。这样的话,就说我们对地下的规律性的认识,也容易去找到,所以在钻探的过程当中,应该说得到的这个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红颜色的就是我们应用二次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构造图,钻探以后,探明的含油面积。”

  冀东油田立即按照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布置探井。很快,一个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接踵而来。一度被认为是冀东油田油藏最少的老爷庙地区,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居然达1360万吨。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 董月霞:“我们原来一年只找到200万吨,300万吨储量,可是我们17口井下去,我们就找到1360万吨的储量,在当时是比较大的收获,所以就觉得,这说明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找对了,二次三维地震做对了。”

  在老爷庙地区成功找到油后,冀东油田又继续对另外两处油田也进行了勘探,短短几年,原本探明储量只有一百多万吨的小油田,一下子就找到了六百万吨油。大胆采用新的勘探技术,让冀东油田尝到了甜头,为了获得更大的发现,他们开始把目光从陆地转向了渤海湾。

  在冀东油田的滩海上,两家国际著名石油公司勘探6年共打了3口探井。最终带着遗憾离去。作为技术服务方,董月霞曾经向外国公司提出过建议。但外国公司没有采纳。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 董月霞:“我们当时给他提的建议,也是出于我们对这个地区的一个地质的判断,从中浅层一直到深层这样一个兼顾的问题,还有别的单位给他提供说你可以去打深层,去打浅山,恰恰这种深层的这种潜山的这个建议,符合了他的对这个地区的一个看法。他们打了井,打了井以后呢,预想的那个灰岩地层,事实上是火山岩地层,所以没有找到预期的那个(油田)。”

  原来,外国公司的目标是深层,而油却在中浅层。实际上,2003年,周海民就组织20多名地质人员对以前的陆地资料进行重新认识。4个月之后,他们发现,在300多口井中发现了大批以前漏掉的油层,而这些油层都位于中浅层。经简单估算,有上亿吨的储量。

  记者:这上亿吨储量意味着什么?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 周海民:“翻天覆地,你想想,我们干了大概有十几年的时间,也就累计探明了就是一亿吨,而通过老井复查,再补充一个适当的工作量,你就找到一亿吨,那肯定,相当于跟过去的累计储量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储量还优质啊,它在浅层啊,那肯定这油田就翻天覆地地变化了。”

  在海上探矿权收回后,很快冀东油田将陆地经验复制到了海上,中浅层成为冀东海上勘探的主要目标。在正式下海前,冀东油田又一次同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合作,启动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处理项目:南堡凹陷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此次同样集合了世界最先进的地震处理设备。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总监 曹孟起:“叠前技术的应用推广,没有计算机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没有这种大型超大型计算机是不可能的。以前要想做100平法的叠前时间偏移,要用以前的机器要算上半年、甚至一年。现在用一两个月就能算完。”

  然而要完成一个1000多平方公里的精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钻探,需要数亿元的资金,仅靠冀东油田根本拿不出如此大量的资金。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多次亲临冀东油田调研后,决定对冀东油田的勘探投资计划单列,不再限制投资,这在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还是第一家。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经理 张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发挥整体优势,全面部署,蒋总在人才、技术、专业施工队伍都给予了全面支持。”

  2004年,一张覆盖1000多平方公里,经过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高品质地质资料终于完成。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副总经理 张玮:“地质家通过这样的资料,想打哪个地方就能打到哪个地方,准确度非常高。”

  2004年5月23日,胸有成竹的冀东人纵身下海。第一口预探井老堡南一号井开钻。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