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教父俞敏洪回忆高考:两次落榜终入北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0:05 中国网
留学教父俞敏洪回忆高考:两次落榜终入北大
  俞敏洪1978年参加高考,两次落榜,第三次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他创办了“新东方”。

  今年高考将至,而今年又恰逢恢复高考30周年。30年前,全国570万有志青年怀揣惊喜涌向考场,开始努力改变命运,同时也在铸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拐点。而今,在高考前夕,本网采访了恢复高考的亲历者,并以此作为一种纪念。

  俞敏洪1978年参加高考,第一次落榜,第二次也落榜,第三次,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他创办了“新东方”。

  俞敏洪喜欢读书,而当时的政策是,贫下中农家庭只能有一个子女上高中。姐姐已是高中毕业,所以俞敏洪没有机会。1977年年初,同村一个女孩不愿上高中,俞敏洪妈妈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可以让俞顶替这个女孩上高中,几经说服,学校终于同意了。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俞的目标是江苏省常熟市地区师专。当时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

分数线是38分,俞的英语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考得不好。就这样,第一次落榜了。

  高考失利后,俞敏洪就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这样干了两三个月。大队中学教英语的老师怀孕回家生孩子,学生的英语课没有人上。校长找到俞敏洪,但他既没有当老师的想法,也不敢去。这时,母亲却认为俞是一块当先生的料,不应该干农活,于是拼命鼓励儿子去。就这样,年仅十六岁的俞敏洪成了代课老师。

  代课时,俞敏洪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上,准备再参加一次高考。复习了大概八个月以后,1979年的高考又开始了。俞敏洪报了名。这一年的高考,俞的同学中有两名考上了。俞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再度落榜。

  两度失利之后,俞敏洪报名参加了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英语考了95分。五门功课总分是500分,俞敏洪考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拿到了

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对话俞敏洪

  问:看了你的高考故事,三个细节挺吸引我。第一,我发现你妈妈在你高考前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譬如安排你顶替女同学上高中,譬如在落榜后鼓励你去代课,包括你考上北大后,她安排酒席招待全村人。你现在怎么看待你妈做的那些事情?

  俞敏洪(以下简称“俞”):我妈对我寄予了期望,她对我有个决心——不能在农村呆着,因为农村太穷,农民太苦。我妈想到的最适合我的职业是老师,当老师就要读高中,当时还没想到要读大学。另外,我本人很爱学习,一干完农活就喜欢看书,我妈觉得我不适合在农村呆着。而我当时没机会读高中,很明显对我、对我家构成了打击。“四人帮”一粉碎,中国迅速改变教育方针,学生不用劳动了,就需要好好学习。那么,这给我创造了机会,而我妈的愿望也得以实现。

  问:当时你是十几岁的孩子,主要看些什么书?

  俞:也没什么书可看,《艳阳天》之类的书,还有一些教科书,当时集体劳动完了,我还在家学画画。

  问:第二个细节是,英语考试两个小时,你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最后你考了95分,这跟你后来的事业有没有联系?

  俞: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当时的英语考试,就是一些选择题,英译汉、汉译英,写篇小作文等等。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太熟了,所以做的很快。上了大学也这样,我不会检查答案,但做的时候一定很认真。

  问:你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英语为什么学得这么好?

  俞:学了三年,第三次参加高考时,我已经做了上千份考卷。我觉得还是勤奋练出来的,当时不用考口语,英语也相对简单,就是背、记、写。

  问:第三个细节:你第三次高考通过了。你们班40个同学,有38个考上了大学。你分析这么高的录取率是什么原因?

  俞:一鼓作气。第一,大家都是落榜生,需要鼓励,我们在一起,就把所有人的信心都带起来了。这帮人中,现在有三个在

新东方集团。我在中学、大学看得起比较有才气的人。补习班是一鼓作气的情况。我当时是班长,把气氛、冲劲、激情、梦想全部调起来。第二个原因,大家都有一定基础,因为都是落榜生,所以不止考过一次。当时录取比例这么低,我们班算是一个奇迹。

  问:你考上了北大,应该很牛。

  俞:当时考上北大,应该比现在更牛。我的分数也是突然上去的,第三次高考前,我就不劳动了,全身心投入复习,大年初一也没放过,一共9个多月。

  问:刚才谈的是我对你高考经历的一些印象,你对30年前的那场高考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俞:希望。那时在我身边很多人,这个上大学了,那个读大专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当时城市的道路已经向农村打开了,你知道,农村的孩子变成居民户,唯一的希望是高考。

  问:回顾30年前那场高考,你觉得它给你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和变化是什么?对那一代的很多人是不是都起到了改变命运的作用?

  俞:巨变。应该说是一辈子的影响,命运从此不同。虽然现在面对的是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但不会害怕失败。第一次不行,那就第二次,关键是你内心那份自信。

  问:你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在多大程度上和那场高考或高考后的大学教育有关?

  俞:百分之百的关系。从知识结构上来说,主要是北大给予的,当然农村的经历对自己影响也很大。两方面正好完美的结合。我参加的补习班老师和同学的推动对我也很有影响。我如果不上,相信也能上大学,但通过补习班一推,就上了一个很好的台阶。现在新东方跟我高考那段经历也是有联系的。在他们失去信心,在感觉不行的时候,支持一把。

  问:如果没有那场高考,或者假设你没有走高考的道路,那么你现在又会怎样?

  俞:没有高考,我会在农村种地,或找个乡镇企业工作。我一些没考上大学的伙伴现在就是这样。在农村,你虽然爱读书,但没有其他机会。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道路。

  问:当时你似乎迫切希望离开农村?

  俞:我有很多城里的亲戚,也有同学的一年考上大学了。认为到城里去比在农村好。就是简单的朴素的想法。

  问:你和当年补习班上的两个落榜生还有联系吗?现在他们做什么?

  俞:落榜的两个人之一做了很大的公司,其实,做事情需要靠经验,眼光,心胸和智慧。当然,他们也挺羡慕我们上了大学。(黄欢/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2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