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作启动(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21:14 CCTV《东方时空》
对沉船附近海域进行警戒 记者现场采访 实施打捞 实时警戒任何靠近的船只 CCTV《东方时空》5月29日播出“《时空连线》——南宋沉船 即将出水”,以下是节目内容。 (字幕:2007年3月28日,广东阳江海域) 指挥员: 全体注意,全体注意,我艇到达目标海域,加强瞭望,加强瞭望。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阳江边防支队参谋长 黄晓宏: 这个海域方圆一海里是个禁区,距离岸边十八海里,任何船只不得在此停留,对可疑船只我们要进行检查,我们公安边防在这里的巡逻要持续到六月底。 对岸的渔船,别往这边过来,离开,离开海域,离开海域。 (字幕:2007年3月28日,广东阳江海军某部雷达观测站) 海军某部雷达站指挥员 王建: 我们海军在前方十八海里处设置了雷达警戒区,一旦有船只进入,停留时间超过十分钟,立即上报,这段警戒我们将持续到六月底。 记者 刘雪松: 这片普普通通的海域,为什么让人们如此的关注呢?在这几十米深的海底又有什么东西?6月底是一个什么日子?到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解说: 就在公安边防海军雷达站持续警戒的期间,3月18号,一艘我国最新建造的亚洲最大打捞工程船——华天龙号,也从上海启程,奔赴这片海域。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打捞一条八百年前在此沉没的南宋古沉船,这次打捞也将成为我国水下考古史上规模最为浩大,也是最为复杂的一次打捞工作,而打捞时间就定在今年的6月底。八百年过去了,在这23米深的海底,这艘沉船还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了弄清这条南宋沉船在水下的状况,其实早在1987年开始,国家博物馆和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水下考古队,已经对此进行了多次的探查。 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队队员 崔勇: 因为它是沉在一个非常合适保存它的地方,沉到瘀泥底下去,就被海上的浮泥给盖住了,在一种完成隔氧环境中的状态下,包括微生物也不能生存,所以船体保护,会比沉在地质非常好的海域的船体要保护得好得多,地中海有很多水下考古,但它只剩下一些陶器或者是硬的比较难以坏的东西的保存,除了南海一号以后,别的都说不上,都是剩下一段或者是散乱的,那个排水量应该是超过150吨吧,它的尺寸应该是在25米到30米之间,从木船来说,现在的木船也是很大的木船。 解说: 对于这条沉没于南海海域的南宋沉船,专家们决定,最终将其命名为“南海一号”,南海一号保存地如此完整,实属罕见。那么在这条南宋沉船里,又到底装载了些什么呢?被后人所扰动过吗?经过初步的探查,结果震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物考古界。 崔勇: 南海一号整个沉在泥底下,就是在人类有潜水技术之前,是没有办法触及到南海一号的,在找到南海一号这十几年中,被盗挖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一个坐标就要求是一直保密的。 解说: 在随后的探摸中,水下考古队在沉船中发现了大量南宋时期的各种瓷器,保存状况也是相当完好。 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队长 张威: 搞了一个小面积的发掘,当时发现的时候,那些瓷器都是成摞码放的,作为一个原始堆积状态的,当时沉没时候状态还是保存的,所以当时大家也挺激动的。 崔勇: 我以前听过江西的一些陶瓷老师讲课说,把那几片陶瓷一包一包的翻开,给那些学生做示范,这是胡田窑的什么瓷器,烧得怎么漂亮,但是这次出的文物,都是一个个完整的瓷器,而且不是一个,是一批。 解说: 经过近两年的初步探摸,在这条南宋沉船上出水的瓷器数量,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仅仅在四个一平米左右坍方里,考古队员们就清理出近四千件精美的瓷器。而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到八万件,其烧制之精美、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世界罕见。 记者: 这里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设的水下考古基地,而其中出水的部分文物,就在这个展示厅里进行展示。到底在这艘840年前的沉船上,载了些什么样的东西,如此吸引现代人的注意呢?在经过允许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到这里看看。 解说: 在这所还未完全对外公开的展厅里,各种瓷器虽然琳琅满目,但是这还仅仅是出水文物中的极小部分。 记者: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在南海一号上出水的一件南宋龙泉窑系的青釉盘,它的釉彩富有润泽,像玉一样剔透。我们知道,宋朝的瓷器工艺水平,曾经达到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巅峰,而宋朝的瓷器也曾经在国际拍卖会上,拍出了30万美元一件的价格。 解说: 令人惊叹的是,在这样一条南宋沉船上,已发现的瓷器,包括景德镇窑系的颖青瓷、德化窑系的印白瓷、龙泉窑系的青瓷、建窑系的黑釉瓷,至少同时集中了江西、福建、浙江三个省区四个窑系的瓷器。那么这条南宋海船和船上所载的货物,会是什么人的呢? 崔勇: 当时发掘出来的有墨书的一些瓷器,就是用墨在瓷器底下书写的,可能是货主辨认的一种依据吧,出现最多的是“大用”或者“李大用”,当时我们对这个“李大用”查了一下,最后发现明代有一个“李大用”,但是是海盗。这没关系。这是我们捞起来的一条镀金腰带,有一米七长,但是从风格来看,不像是我们本土的一种风格,但是船上到底是不是有外国人,从目前的资料上来说,还说不清楚,有待以后的发掘来证实吧。 解说: 看来,在沉船没有完全出水之前,这些问题依然会是无解的谜,但是这些瓷器和工艺品,在当年又是要运到哪里去呢? 崔勇: 这是一件仿银器的一种瓷器,在中国基本上是见不到的,跟阿拉伯的银器非常像,可能是定做的,由此来判断,当时我们这批货物,是作为出口用的。 解说: 根据史料记载,南海一号沉没的位置,恰巧是中国古代海上商贸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而满载货物的南海一号,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样本,也为今人描绘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魏峻: 根据宋元时期的文献记载,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是从泉州、福州或者广州这些主要的港口出发,沿着中国的海岸线,经过东南亚的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然后向印度的孟加拉方向进发,经过一些货物的交换之后,继续将这些货物运送到西亚,运送到非洲的索马里跟坦桑尼亚,现在在整个非洲的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沿海,包括它的岛屿,都发现了大量宋元时期的沉船跟瓷器。西方文献的记载,这些货物在埃及和西亚地区,经过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商人,直接运抵了当时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罗马帝国。 解说: 正是由于南海一号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水下考古队,对此进行了数年的水下探查和试挖掘,对南海一号的水下考古,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深海考古作业。而不同于陆地考古的是,由于海底环境的特殊,水下考古工作对装备和人员的要求都极为严格。 按照计划,对于南海一号沉船的整体打捞工作,将由广州打捞局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沉船体积庞大,被泥沙所覆盖,船舱又装满了易碎的珍贵瓷器,那么用什么方式才能保证沉船在打捞中及出水后不致受损呢? 崔勇: 我们是一种整体打捞,就是用一个沉箱,把沉船整个装在沉箱里面,连泥带船一块装进去,连泥带船一块吊起来。 记者: 这个重量用多重? 崔勇: 将近四千吨重。广州打捞局新造了一条七八万吨的大吨位的打捞船,起吊重量是四千吨,是亚洲第一的,它的第一次打捞,就是南海一号。 解说: 南海一号在海底泥沙下埋藏了800多年,突然出水,暴露于空气中后,将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害,这个问题又如何避免呢? 广东省阳江市宣传部副部长 冯绍文: 这个船从海边打捞,平移到这个水晶宫博物馆里面后,也就把整个船泡在海水里面了,可以透过透明的墙体看到里面水下考古的整个过程,温度、盐分、微生物跟原来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保护沉船,可以是中国、亚洲都没有先例。 主持人: 非常可惜,这个南海一号所在的海域海底是漆黑一片,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亲眼目睹整个考古发掘的过程。正在记者略感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得到了一个新的信息,就是在遥远的西沙群岛发现了一个规模差不多的南宋的沉船,而那儿的海底可视条件非常好,所以明天我们的记者将带您去西沙群岛,潜入海底,走近历史。好,感谢收看今天的《东方时空》,再见。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