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职务犯罪出现30岁现象 国企等部门高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00:56 中国新闻网 (来源:信息时报)
广州职务犯罪出现30岁现象国企等部门高发
职务犯罪领域分布图(单位:人)

广州职务犯罪出现30岁现象国企等部门高发
职务犯罪的年龄和金额度概况表

广州职务犯罪出现30岁现象国企等部门高发
市司法局局长卢铁峰从心理方面分析了“70后”、“80后”职务犯罪增多的原因

  昨日,第十四讲羊城青年学堂在市委礼堂举行。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铁峰为近千名来自市直机关的青年干部做了主题为“青年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透视与预防”的讲座。卢铁峰介绍,广州职务犯罪有四成是30岁左右的青年所为,而广州青年职务犯罪人数的85%年龄在30~45岁,他们掌握一定权力,有许多是单位和部门主管。此外,调查显示,国企、建筑、行政执法、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是青年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域。

  “59岁现象”“30岁现象”

  两极分化

  卢铁峰介绍,广州职务犯罪四成是30岁左右青年所为,其特点是高学历、高智商,犯罪手段呈现高技能、高智商趋势,涉案金额巨大,危害程度深。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6年11月,广州职务犯罪立案数为2158件,涉嫌犯罪人数为2264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职务犯罪立案数为673件,占职务犯罪立案总数的41.9%,涉嫌青年人数为563人,占职务犯罪总人数的44.5%。其中女青年为99人,占青年职务犯罪总人数17.6%。

  多是单位和部门主管

  卢铁峰说,目前,广州青年职务犯罪人数的85%年龄在30岁~45岁,他们掌握了一定权力,有许多是单位和部门主管等。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广州青年职务犯罪中的单位领导(包括部门领导)为98人,2001年为99人,2002年为63人,2003年为71人,其中不乏处级、厅局级干部。

  广州青年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巨大,动辙数万元,10万元以上的占了63.5%,上百万元的也屡见不鲜。高学历青年占有相当比例,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1年,本科以上学历青年占青年职务犯罪的27.9%,2002年为34%,2003年为36%,远远超过45岁以上职务犯罪的学历比例。调查显示,国企、建筑、行政执法、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是青年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域,其中国企青年职务犯罪有上升趋势,而建筑部门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是青年干部职务犯罪的高发区。

  “少壮派”犯罪起步早

  卢铁峰也指出,近年来,青年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涉案数目大,大案要案多;二是涉案领域宽,窝案串案多;三是涉案影响广,两极分化多;四是单位犯罪突出,经济领域多;五是科技程度高,手段方式多。

  卢铁峰提醒各级青年干部,职务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年轻。之前都知道“59岁”现象,也就是在临退休之前冒险捞一把,为退休后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作前期准备。现在比较突出的“30岁”、“26岁”现象。30岁左右的“少壮派”,思想过度开放,正值当年,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导致其犯罪起步早、胆子大、作案手段更加狡猾,比重不断增大。呈现两极分化。

  “70后”“80后”追求物质化生活

  广州市某区看守所关押的“80”后占了8个监仓

  卢铁峰介绍,“70后”、“80后”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在信息网络时代,工作在稳定舒适环境。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年轻好胜,自尊心强。

  网上总结了他们100个特点,包括:业余爱好中必有一项是睡觉,虽然不困,就是想睡;经常发呆、都不知道自己脑子在想什么;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儿去了;熟人面前是“话包子”,生人面前一言不发;不洗脚,只洗澡,认为洗澡了还用洗脚吗等等,“70后”、“80后”满嘴是“超女、快男、酷、有型”等时髦词语,服饰紧跟时尚潮流,他们不再是小年轻、未成长的代名词,而是非常有个性、坚持“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原则,有头脑、有想法的一代人。

  “但是,他们大都顺境多、逆境少。”卢铁峰说,有的从小到大没做过一次饭,没洗过一次碗,没洗过一次衣服。有一份问卷调查把“70”、“80”的青年特点归纳为“三高三低”:即普遍对国家发展认可度很高,对所处现状的满意度低;对工资待遇期望值很高,对劳动付出的情愿度低;对物质化生活追求很高,对挫折失败的承受力低。

  卢铁峰指出,少数青年理想不够坚定、信念比较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容易走向极端。表现在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务犯罪年轻化”的严重性、危害性日渐突出,特别是在法理上已经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70后”、“80后”青年干部,职务犯罪不断显现。广州市某区看守所关押的“80”后,大概就有整整8个监仓。

  青年职务犯罪心理分析

  ●上行下效,从众心理。

  近年来,一些权力部门的少数青年干部,尤其是掌管一定权力的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收受“红包”、“礼金”不断,认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礼仪”。

  案例

  原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李向雷,是

复旦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不到33岁即担任广东省公路局副局长,当时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公路局副局长。遗憾的是,这名年轻干部从担任局长职务第二年便开始收受贿赂,认为节日收点购物券、礼品之类的没啥,慢慢产生了“不贪白不贪、不拿白不拿”的思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3年。

  ●能捞就捞,失衡心理。

  当前不少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与收入,认为自己付出与得到的不相称,不能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案例

  出生贫寒的孙某,从部队转业不久,很快升为某区人防办综合科科长。他在工作中常与包工头、

开发商打交道,看着那些包工头开名车、住洋楼,吃喝潇洒自由,心理失衡了,认为自己的文化、能力不比他们差,为什么到头来连
装修
房子的钱都没有?结果利用职权向开发商索贿55万元,栽了进去。

  ●“按劳取酬”,交易心理。

  一些权力职能单位的青年干部,为别人办了事、帮了忙,内心总希望别人“投桃报李”。

  案例

  省疾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原所长罗耀星,利用职务便利,在采购疫苗过程中受贿1118万元,被判无期徒刑。案发前,罗才38岁。他在忏悔书中写到:“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初第一次收钱时也曾犹豫过,但心中的贪念逐渐占了上风,不知不觉堕入了深渊,不能自拔。”

  ●追求享乐,奢华心理。

  许多青年干部向往大款般的奢华生活,追求吃喝玩乐,挥金如土。

  案例

  原广州海关的一名青年科长,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就是好赌波。一次输了20万元后,经济入不敷出,就贪污用于举报的奖金,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青年职务犯罪特点

  一是涉案数目大,大案要案多;

  二是涉案领域宽,窝案串案多;

  三是涉案影响广,两极分化多;

  四是单位犯罪突出,经济领域多;

  五是科技程度高,手段方式多。

  名词解释 所谓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就是指有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员,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不正确履行职责,触犯刑法应受到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职务犯罪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腐败,是一种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腐败与反腐败的长期对峙与抗争中,人类社会始终未能摆脱贪污、受贿犯罪的侵袭和困扰。(来源:信息时报)时报记者 朱小勇 实习生 张静文 通讯员 郭军勉 周红燕 本版摄影 时报记者 陆明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