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刘鼎访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17:13 新浪文化
组图:刘鼎访谈
刘鼎。

组图:刘鼎访谈
快感的废墟2。

组图:刘鼎访谈
快感的废墟。

  参展画廊:玛蕊乐画廊

  1976年出生于中国常州;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1976, Changzhou, China; Lives and works in Beijing

  评论:

  我在展厅中铺设一片白色的沙滩,上面放置10-15片用三合板做的大小不一的海浪。通常海浪的形象总能让人想起浪漫的海边假期,但是我的海浪看起来很粗糙——朝观众的一面粉刷了淡绿色,但另一面是裸露的——木制的,一点也不浪漫,虽然它们尽力试图表现浪漫的感觉。它们更像游乐场或主题公园里随处可见的装饰品,希望给人海洋和沙滩的印象,却不太成功。我的海浪还能在观众接近时发出持续不断令人烦扰的装修的声音。这个作品嘲笑的是现实中常用的“再现”和“代表”的想法以及它们荒诞和可笑的结果。

  对你影响最深的艺术家是谁?

  我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艺术家感兴趣。

  在你记忆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展览是哪一个?对你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个人并不太关心其他展览对我产生的影响,创作是自身的问题,展览和展览的效果是和这个行业的水平和这个行业在社会的的影响力相关联的。十年前有意思的展览现在很多想起来都很模糊了。

  近年来有许多关于亚洲艺术的展览,你认为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在风格上有共通之处吗?

  这些大规模的以地区归类的群展还是发生在欧美居多,我也看过并且参加过一些。这样的展览一方面体现了西方社会的多元性,以及地区之间文化的认同性,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在全球殖民主义的语境下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给西方社会增添了开放性的筹码。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选择参加展览的作品很容易看上去有很多共同性,比如,2006年Francesco Bonami在意大利都灵做的亚洲展览,他把展览命名为“看上去都一样?”,这是一个带有诘问的提法。我们因该辨别这种共通性。这种共通可能是一个警告。并不是“看上去都一样”了就全球化了,亚洲化了。

  你去过亚洲的哪些国家?你希望在亚洲的哪个城市或地区举办展览,为什么?

  在亚洲我只去过韩国,其他城市我并不了解,在哪个城市做什么样的展览关键看展览的内容和必要性。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电影?音乐?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书、电影和音乐。

  什么样的状态是你希望在人生当中能达到的最理想状态?

  “状态”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人生的状态那就更难描述,排除一般性的带有虚假幸福性的词语来描述的话,在这个复杂,快速变化和没有价值诉求的时代,能主动地和自我做斗争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了。

  你喜欢很多人来买你的作品吗?或是喜欢很多人来谈论你的作品吗?

  现在是一个以经济目的为中心的时代,消费和被传播是必然的,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也不以我的个人意志来改变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消费和传播并不是我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你觉得最理想的画廊负责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画廊就是一个公司,只是从事一个带有一些意识形态产品的中介角色。画廊和画廊主应该具有充分了解一般商业规则和商业运作的能力,也应该带有鲜明的审美趣味和在资本与艺术政治上斡旋的能力。

  遇到创作瓶颈时,你会怎么办?

  创作是一个此一时彼一时的事情,任何依赖简单“渐进历史观”线性发展的创作是一个简单的功利做法,创作中并没有一个瓶颈的问题,是自我对弈的过程,是和无聊、无知和不自信一起工作的过程。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未来?

  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是空洞的,因为时间除了它后面的时间再也不会有其他的内容。未来也不是由我们当下的体验、记忆、选择和梦想决定的,这样的未来是一个黑洞洞的未来,下一刻也不会比现在更好。能看清楚现在和过去就已经很好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