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在海外种地现状调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8日17:51 北京科技报
中国农民在海外种地现状调查(组图)
中国虽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我们都能自给自足。

中国农民在海外种地现状调查(组图)
2008年5月20日,孟加拉国粮食危机,首都达卡市民排队购买廉价粮食。

  □文/本报记者 王宁 □供图/IC CFP

  苏丹耕地面积足足有16亿亩,但人口只有6千万。这个数字有多惊人,对比一下中国的数据就可以:中国13亿人,全国可耕地面积仅18亿亩左右,而且还在不停地减少。

  在辽阔的非洲平原上,非洲第一大河尼罗河蜿蜒流过。它的两条最重要的源头: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然后流入埃及。在河的沿岸,是一片片富饶的绿色土地,但却很难看到人影。偶尔出现的零星小块耕地上,农民们使用砍刀、锄头和铁锹,用最简单的办法种植着作物。从中国辽宁来的一个考察团看到这一场景,有人脱口说道:“太可惜了!这么好的地,如果能利用起来,得生产多少粮食呀!”

  在苏丹种田的李跃是中国山东人,到苏丹之前,是个普通的农民。家中的土地很少,劳动力却很富余。李跃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原来到海外种地也是一个机遇,于是他联系了中非相关的机构,跟随一个考察团出国考察之后,毅然把地种到了苏丹。

  李跃租种的500亩地对于广袤的非洲平原来说微乎其微,他的地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养殖。李跃告诉《北京科技报》,像他一样,在非洲种地的中国农民现在为数不少,除了种植绿叶蔬菜,饲养家禽外,栽培蘑菇也是非常受欢迎的项目,有人因为种蘑菇而在当地拥有了自己的农场,前景非常不错。但总体来说,他们的规模无一例外都很小,多则500亩,少则100亩—200亩,缺乏大规模的系统投入。

  比起在非洲租种土地的零星个人行为,中国农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租种则起步更早,更具规模。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缅甸等国家,都有中国的项目。在这些地方,中国的投资以企业形式进入,主要经营水稻、蔬菜、玉米等作物,成绩显著。

  菲律宾农村综合发展基金会的负责人爱丽丝·瑞慕多告诉《北京科技报》,菲律宾将本国农业土地向外国公司租借的历史已经长达75年。租借费用由签约双方决定,并无固定价格,而且外国公司和企业可以用租借的土地种植出口农作物。

  “中国吉林省富华公司就在菲律宾租种了100万公顷的土地用于种植玉米,时限为50年,黑龙江的北大荒种子公司则租种了20万公顷土地,时限为25年,还可能会更长,全部项目累计起来超过了130万公顷土地。” 爱丽丝·瑞慕多说。

  但是,就在近期世界普遍发生粮食危机,食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在海外租种土地的事情却让一些人感到非常刺眼。

  5月8日,国际新闻社(IPS Inter Press Service)刊发的一篇文章称,当泰国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想成立“稻米输出国组织”(也称大米欧佩克)来保护出口大米国家的权益时,中国的农业专家却在想法设法地阻止这一组织的正式化。“因为在泰国的米价翻了三倍时,中国却安然渡过了米价暴涨的危机……这其中的解决方法就包括在境外购买土地,中国靠这种方法保证了自己的食品供应。”文章中称。

  5月10日,美国之音报道说,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简尼·特拉森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颇有心得,她认为:“中国现正面临农用土地质量和数量不断下降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农田,西北地区由于过度耕种和放牧,土地质量严重下降。与此同时,中国水源短缺威胁着农用土地的灌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把目光转向外国,希望利用国外土地资源来保障中国的食品供应安全。”美国有农业专家提出,要美国学习中国,尽早到国外屯田,以保证在将来的竞争中占得上风。有的媒体则干脆指出,中国到海外种地的目的就是为了殖民,为今后的扩张打下基础。

  中国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和平告诉《北京科技报》:“中国虽然耕地数量在减少,但是,外国媒体故意避而不谈中国农业技术上创造的优异成绩,只是一味地报道中国要买下其他国家的土地,这只是为了他们的政治目的造势而已。”

  曾在非洲七个国家进行考察的蒋和平说,中国在国外的投资和努力都是为了共同发展而做的,同时也加深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友谊。

  事实上,我国在海外开展农业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在苏丹援建了“杰西拉”水稻农场、“哈尔法”渔业项目和“马拉卡尔”农场水稻种植项目。项目建成移交,我方人员撤离后,苏方因管理不善,各个项目都逐渐荒废了。海外农业合作发展,更大意义上是中国做出的有益探索,以及对目标国家的帮助。

  “以非洲的苏丹为例,境内拥有近一半尼罗河流经路程的苏丹,耕地面积足足有16亿亩,但人口只有6千万。这个数字有多惊人,对比一下中国的数据就可以:中国13亿人,全国可耕地面积仅18亿亩左右,而且还在不停地减少。” 蒋和平说。但是由于缺乏劳动力,使苏丹很多地区处于半荒废状态中。

  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等地,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缺少优良品种,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连施肥和挖渠等技术也没有掌握。那里种植作物只靠原始经验,不进行田间管理,对病虫害防治还依靠撒一些草木灰的落后方法,根本没有轮作、套种等概念。并且,由于当地农民连续几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土地能力退化。他们生产用的种子都以自留种子为主,种子质量严重下降。在一些偏远地区,日常交流还使用部族语言,严重制约了对外交流,农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知识贫乏。所以,对于中国的投资,当地政府所持的态度是欢迎之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