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多老物件明在石头城社区展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8日02:24  扬子晚报
200多老物件明在石头城社区展出(组图)
高松馆长正在帮助记者挑选此次参展的老物件。

200多老物件明在石头城社区展出(组图)
市民向本报提供的铜脚炉。

  本报讯 铜脚炉唤起温暖记忆

  随着空调、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的普及,冬天的概念在现代人的心中已经越来越淡薄了。然而,你可知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百姓是用怎样的方式度过数九寒天的?许多热心读者给本报送来了那个年代的取暖设备——铜汤壶、铜脚炉,也送来了关于那个年代的温暖回忆。

  故事一:

  铜脚炉能取暖还能烘尿布

  家住秦淮区龙蟠花园的粟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家里仍完整无缺地保存着一个铜脚炉,那可是过去他们一家人冬天用来取暖的法宝,陪伴了他们老两口40多年。因此,王先生对铜脚炉的记忆十分深刻。

  粟先生一手托着一个铜脚炉,一边向记者比划:“这个盖子上有孔,热气就从里面透出来,人们常常用它来焐脚。那时候人们还没有现在的白炭,用稻皮和谷糠装满半个炉子,然后在上面铺上带火星的柴灰,让它慢慢地渗透燃烧。每隔半个小时就用一根木棒子挑一下,火就燃得更旺。一炉火可以焐上三四个小时呢。”

  除了取暖,铜脚炉还能当烘干机。有一次孩子尿床了,褥子湿了一大片。那时候家里穷,没有褥子换,可把粟先生急坏了。情急之下想到了脚炉,便煨了一炉火,放在被子里烘,没多久褥子就烘干了,被窝里暖暖和和的。

  故事二:

  奶奶用铜脚炉帮孙女焐脚

  家住卫岗的刘女士今年20多岁,家里也收藏着一只铜脚炉。她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用不到了,她却一直舍不得卖掉,因为脚炉是奶奶生前用过的,藏着奶奶对她深厚的疼爱。

  小时侯,每到冬天,奶奶就用铜脚炉把被窝烘得暖暖的。“那时候,冬天特别冷,我喜欢在爸妈房里看电视,看完电视才回屋睡觉。刚上床的时候,脚冻得跟冰块似的,奶奶嗔怒道,让你跟我睡觉取暖,还不如我一个人睡暖和呢。”说归说,奶奶还是很心疼她的,赶紧把热脚炉移到她脚下。踏在热乎乎的脚炉上,她的心里格外温暖。

  故事三:

  摔破铜汤壶把外婆吓坏了

  家住栖霞区化工新村的王先生家里收藏了另外一种取暖工具——两只铜汤壶。与脚炉不同的是,汤壶是用开水装在里面取暖的。

  因年代久远且长期未使用,一只铜汤壶上的铜绿都已变成灰褐色,另一只颜色虽然光鲜,却“长”了一圈难看的伤疤。但当年,这可是个新式玩意。两只壶均成扁鼓形,分底、腰及顶3部位,设计有把手、壶盖,用锡焊接而成,为防止漏水,壶口内还有一个铜芯。

  王先生告诉记者,一只汤壶是他的母亲用的,年代比较久远;另一只是妻子生第一个小孩时花了9元钱买的,就是那只带着伤疤的汤壶。关于这道伤疤,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有一天,孩子在床上玩,一不小心把汤壶踢到了地上,装满热水的汤壶一下子炸开了。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外婆也慌了神。这么冷的天没有汤壶可不行啊,大人还可以挺过去,孩子怎么办!如果女儿女婿回来知道了,肯定会特别生气,孩子也要挨打。外婆四处打听,得知附近有一个铜匠,她赶紧把铜壶送过去焊接。就这样,这只汤壶留下了一道丑陋的伤疤。

  故事四:

  脚炉还能当蚊香炉用

  家住玄武区北苑新村的陶女士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特意买了一个铜脚炉用来点蚊香。“你看,把蚊香放在里面点着了,盖上盖子,烟就从这些孔眼里冒出来,有了这个盖子,被子、衣服掉下来也不用担心被蚊香点着。”陶女士对自己的小创意感到非常得意。

  陶女士以前住在城南的雨花台区,全家挤在一个18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屋里用屏风隔出一个空间,前面放了一张上下铺的铁床给两个女儿住,后面是自己的卧室。一个初秋的傍晚,侄女到家里来玩。玩得晚了,陶女士就留她住下来,跟她和丈夫挤一张床。陶女士还特意给她拿了一床薄被子,没想到半夜被子掉下来被蚊香烧着了。当陶女士被浓烟呛醒的时候,吓坏了。幸好发现得早,要不然就酿成大祸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家里有一个铜脚炉不用了,想卖掉。陶女士一激灵:这个用来点蚊香不是正好吗?朋友也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5块钱卖给了她。王颖 吴俊 文/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