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张老照片记录时代的足音(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08:39  兰州晨报
百张老照片记录时代的足音(组图)
上世纪80年代穿喇叭裤的年轻人在游览五泉山公园。

百张老照片记录时代的足音(组图)
上世纪80年代初次“下海”的公职人员。

百张老照片记录时代的足音(组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兰州汽车西站。

百张老照片记录时代的足音(组图)
赵清华老人向记者展示珍贵照片。

  我省知名摄影家赵清华老人积极响应本报大型影像征集活动送上第一手珍贵资料

  本报讯 (记者李林娜) 甘肃省第一批自产的春风电视机上市、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掖路的旧貌、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的风采、第一批国企职工下海练摊的生动情景……随着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影像征集活动的启动,每天我们都能接到来自热心读者的咨询电话,倾听来自不同人群对于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变迁的生动故事。10月29日,我省著名老摄影家赵清华老人积极响应本报活动,提供百余张珍贵的老照片,这些定格在上世纪70、80、90年代的照片,生动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兰州城市建设、人文环境、百姓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这些十分珍贵、而且很多第一次公诸于世的照片,不禁让人为之感动和感叹。

  老摄影家提供百张珍贵老照片

  10月29日,记者来到赵清华老人的家中,小小的三间房里有一间半都堆满了他几十年来拍摄的照片。今年已经77岁高龄的赵清华老人,解放后先后在兰州市文化局、友谊饭店、七里河区文化馆工作,1992年退休。从1958年开始痴迷于摄影,1971年转为专职摄影,到现在和照相机打交道已经整整50年了,可以说,老人是甘肃省摄影界的知名人物,同时也是我省第一个使用彩色暗房的摄影家,曾经荣获1985-1986年度尼康奖全国公开摄影比赛冠军等多个奖项。

  “这些照片很多都已经是独一份了,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我平时都舍不得拿出来给别人看,怕弄丢了,这次晨报的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想应该让它们‘见见光’了。”随着一张张老照片的翻阅,加上赵清华老人清晰的讲解,照片所展现的各个年代的生活场景、文化特征等仿佛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记者眼前。

  多个场景记录首批电器入兰

  您知道兰州市第一批甘肃自产的电视机、第一批国产录音机和第一批进口洗衣机上市时是什么情景吗?1983年,赵清华分别在民百大楼、安西路百货公司拍到了这些珍贵的瞬间。两台春风牌黑白电视机摆在柜台上,营业员正在摆弄着长长的天线,一群戴着军帽穿着军大衣的青年人在好奇地围观;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戴着袖套的年轻女孩子望着一台在现在看来有点笨重的录音机,大概正在试听着什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近10台进口日立牌洗衣机初入兰州市场,市民大老远地纷纷赶来,戴着口罩围着围巾,对着这些先进的玩意比划着,还有一个穿着军绿衣服的小男孩从人缝中探出头来也想看个究竟。

  永远定格小贩初次练摊瞬间

  上世纪90年代初,小摊小贩初入“江湖”所展现出来的心态也各有不同,您瞧,这张照片上一名身着呢子大衣的女人,戴着眼镜和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地坐在三轮车上,生怕被别人认出来,在她面前是一堆随意搭在三轮车上的衣服。赵清华老人笑着说,当时他过去拍照,女人忙把头转了过去,显得很不好意思。另一张同时期拍的照片上,两名青年男女大方地面对着镜头,还不忘把自己卖的蝙蝠毛衫在镜头面前显摆显摆,尤其是那男人西装革履打着红色领带,似乎张罗着想让赵清华也买上一件;再一张照片显示的是当年在矿机厂工作的几名工人最先“下海”的情景,在路边摆上了一个摊,原来他们干的是维修炉盘等厨房服务的活儿。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

  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的大学生坐在安宁盛开桃花的桃园里读书的情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家庭流行在黑白电视机上挂上一张三色胶片变成“彩电”的情景、1985年兰州第一家彩色照相馆里的一家三口在红色背景前照相的情景、分别拍摄于1986年和2006年展现兰州市西津东路的对比照片……赵清华老人的每一张照片都能讲出一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不同层面的特征。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