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黄的照片 一个时代的记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9:19  兰州晨报
发黄的照片一个时代的记忆(组图)
1986年白银普遍使用的自行车执照和牌照。

发黄的照片一个时代的记忆(组图)
上世纪70年代兰州市使用的购物证和城镇居民煤炭供应证。

发黄的照片一个时代的记忆(组图)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流行的染色照片(何宏炜供图)。

发黄的照片一个时代的记忆(组图)
何宏炜儿时吃冰棍的照片(何宏炜供图)。

  积极响应本报活动,读者纷纷送来“看家宝贝”

  本报讯 (记者李林娜) 老读者来了,老摄影师来了,外地的热心读者也来了……自10月27日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影像征集活动启动以来,目前已征集到了数百张不同年代的老照片,读者热情的参与让本次活动始终被一种温暖的氛围浓浓地包围着,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见证着时代变迁、金城风貌,也记录了岁月流转、人情冷暖。重读老照片,是为了体会兰州的历史底蕴,追怀激情年代的风起云涌,也通过本报让更多不同年龄的读者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本报再次提醒广大读者,11月底本报将联合安利公司举办为期5天的“与您共同见证”改革开放30年图片展,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尽快将您手中的老照片送达本报。

  白银三口之家

  护送“宝贝”到报社

  读者的热心让我们感动!在本次活动启动之初就积极响应的白银市民王献曾将自己上世纪70年代在兰州五泉山、白塔山照的6张黑白老照片,在第一时间发送到本报邮箱内。11月3日一大早,热心的他又带着自己的老伴和女儿专程从白银赶到本报,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另外几张老照片和老物件亲手交到记者手中,“这些东西可能在别人眼里不值钱,但是在我眼里,这些可都是宝贝!”王献原本想通过邮寄的方式将东西交与本报,但是又怕弄丢了,于是一家三口坐车亲自护送“宝贝”到本报,这才放下心来。

  老照片,黑得简单、白得明了。1978年在兰州白塔山与友人的合影留念,老式的工作服和胶鞋,朴实的笑容挂在曾经青春的脸上,远处古朴的亭台廊阁透着一种古老的气息;1983年一家五口在照相馆里拍摄的全家福,厚实的棉衣棉裤、手工制作的布鞋、没有习惯于照相的一张张略显局促的脸,如今看来却显得异常可爱;1984年王献和同事们在白银某施工现场的黑白照片上,几乎每个人都戴着专属于那个时期的军帽,身着翻着毛领的棉衣或中山装,排列整齐地站着,表情有点拘谨。同时,他保存的一张在上世纪80年代普遍使用的老自行车证,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见证。

  晨报热心读者

  与我们共享童年照片

  近日,记者来到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这里有一位热心的读者何宏炜,多少年来他一直是本报的忠实读者,在看到本报征集老照片活动后,他翻出了自家的好几本老影集,由于何宏炜的父亲是搞摄影的,因此这些照片记录了何宏炜从婴儿到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不同年代孩子的穿着、周围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何宏炜说:“父亲留给我的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想把它们‘留’在晨报上。”

  在何宏炜的影集上,我们能看到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流行的染色照片,由于那时候彩色照片很少,于是大家用水彩给黑白照片着色,就变成了所谓的彩色,照片中,童年时期的何宏炜扮演的是《打虎上山》中的杨子荣,手拿玩具枪,头戴棉军帽,身穿军棉衣,红扑扑的脸蛋上凝聚着严肃的表情,显得威风凛凛;另外一张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照片中,何宏炜和小朋友一边走一边香香地舔着冰棍。这些老照片从各个角度见证着各个年代人或物、情或景的变迁。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