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震灾民迎来震后首个春节(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5日20:13  新华网
地震灾民迎来震后首个春节(组图)
  1月24日,在映秀镇临时板房里,中滩堡村村民邓汉明一家人和亲戚在一起吃团圆饭。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镇人民积极生产自救,目前各族群众在积极准备,喜迎农历新年。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地震灾民迎来震后首个春节(组图)
   1月24日,红色的灯笼点缀着汶川县映秀镇的板房安置区。 随着春节的临近,住在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镇板房区的人们也在忙碌着准备过年。 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新华网成都1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 叶建平 王艳明 段博

  25日中午,在四川地震极重灾区安县睢水镇的一间板房里,村民彭国华一家9口“四世同堂”吃着热腾腾的“团年饭”。彭国华夹起一块香喷喷的腊肠塞进了年仅4岁半的女儿嘴里,并给15岁儿子的碗里也添上了一片腊肉。

  “过年嘛,虽然简简单单,但一家人在一起,感觉很温暖!”彭国华说。

  当日,曾饱受灾难蹂躏的四川灾区千万群众,迎来了震后第一个除夕。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品美食……新华社记者在四川、陕西、甘肃三个地震灾区走访时,深深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受灾群众正在暖意和希望中迎来震后首个春节。

  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城区边的“勤俭人家”板房区是四川省地震灾区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共安置了1.2万多名受灾群众。大年三十中午,新华社记者在这里看到,大红灯笼挂在两侧板房的屋檐下,红色的灯笼与白色的板房墙壁、蓝色的屋顶相映衬,显得格外喜庆。

  住在146幢7号的胡素琼家中,兄弟姊妹几家十多口人都来到她这个小小的板房聚会“团年”。桌子上满满地摆着香肠、腊肉、肺片、烧白等四川地道农家菜,锅里还咕噜咕噜地炖着蹄花。

  胡素琼的爱人陈子义端着酒杯对大家说:“地震发生后,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用买断工龄的钱购买的房子就这样毁了,心里真的觉得什么都完了,没有什么希望。没想到,今天能在这么好的板房里和大家一起过这个春节,心里很满足,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略阳县是陕西省受灾最重的县之一,共有20余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新华社记者当日来到略阳县郭镇街村安置点,同受灾群众一起吃“团年饭”。

  记者赶到时,村民张月音正在调试刚刚领到的“村村通”卫星接收器。年前,张月音下定决心换掉了用了十几年的黑白电视机,换上了大彩电,准备同家人一起在新房里收看春节晚会。

  “政府和各级组织补贴了3万元,自己贷款了两万元就盖起了这幢新房。老伴此前在山西煤矿打工,年初六过完可能就要出去了,来年希望能够早日还清贷款。”张月音说。

  在甘肃省受灾较严重的村庄——陇南市武都区郭坪村,全村106户中已有95户于春节前搬进了新居。

  “今年办年货花了400多块钱,比去年都要多100多块,买了米、面、油、酒等,搬入新居,心里踏实多了,这么多的人关心我们,这个年一定要过好!”郭坪村村民王刘徐说。

  “家家户户都有肉、有酒,尽管受了很大的灾,重建又花了很多钱,但今年这个年过得并不比往年差!”郭坪村党支部书记郭兵全激动地告诉记者。

  牛年新春是中国地震灾区迎来的震后首个春节。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资金的大量投入,大批灾后重建项目纷纷上马,地震灾区的面貌正悄然改变,也给受灾群众带来了希望。

  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带领下,四川省受灾群众正积极投身于灾后重建。铁路、公路、学校、医院、工厂……数量庞大的重建项目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预计将有数百万灾民能在未来两年中获取稳定的收入。

  在甘肃,受灾群众更是享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过去只听说干部有烤火费,今年连我们农民都有了。”陇南市武都区蒿坪村李文斌的家里生上了火炉,推开房门,里边热乎乎的。春节前夕,他们全村每户人都领到了85元的取暖费。

  在陕西,一项项重建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当中。郭镇街村村主任郭建军谈起开春的打算信心满怀:“开春后要尽快把规划好的村道硬化,建好村边的河堤,让村民的日子早日走向正轨。”

  迎着暖意和希望,中国地震灾区新年的太阳即将冉冉升起!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2009年春节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春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