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甘肃考古发现最大规模齐家古墓葬群(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09:08  兰州晨报
甘肃考古发现最大规模齐家古墓葬群(组图)
规模最大的齐家古墓葬群(图片由毛瑞林、谢焱提供)

甘肃考古发现最大规模齐家古墓葬群(组图)
出土的青铜颈饰

  2008年7月到11月,甘肃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甘肃临潭陈旗(今王旗)齐家文化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中,意外地发现了目前规模最大的齐家古墓葬群!

  2009年1月14日,尚未结束的发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评为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获此殊荣的发掘项目全国仅有六个。

  甘肃临潭,这块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之地,一时间吸引了中国考古学界的目光。

  ■  本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临潭:齐家文化考古名震华夏

  轰动京城

  2009年1月13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礼堂内座无虚席,中国考古界的精英云集于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考古研究所及考古杂志社协办的“考古学论坛——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正在进行中。

  叠在一起的人骨,闪烁着光泽的金饰,被铜锈包裹着的青铜器,一幅幅幻灯片,在演讲者的解说中缓缓打开,一个被人遗忘了数千年的史前部族,渐渐地浮现在中国考古学界的面前。

  2月10日,记者通过网络采访了西北大学的钱耀鹏博士,他作为项目组代表,参加了“考古学论坛——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学术演讲,重点介绍了此次发掘的成果。

  钱耀鹏说:“经专家遴选,本项目作为入选的六个项目之一,应邀参加了2009年1月13日上午的讲演。”

  “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大厅里坐满了来自北京的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本项目的内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评议专家王仁湘研究员对这次大发现作了激情洋溢的评议和肯定,与会学者争相举手提问,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一一满足。演讲效果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仁湘是论坛指定的甘肃临潭陈旗(今王旗)齐家文化墓地发掘项目的评介人,他认为:这一发现令人耳目一新,为进一步认识齐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了解西部地区古代民族的迁移及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齐家文化墓地新发现轰动京城,也当之无愧地被列入了2008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参加完论坛后,返程前,钱耀鹏博士又匆匆来到了他的博士导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家里,就临潭齐家文化墓地的相关问题请教了严先生。

  “严先生起初尚有种种疑问,待看完演讲稿后,表情释然,不无激动地提了两点意见:一是建议尽快整理出版学术报告,二是建议乃至要求出版报告时一定要用那些揭示埋葬过程与埋葬特点的照片。”

  最大墓地

  人们并不知道,就在7个多月前的2008年7月18日,钱耀鹏、毛瑞林等人还在为如期开工而发愁,可他们丝毫也没想到数月后考古学论坛上专家们的惊叹神情。

  说起来,临潭陈旗齐家文化墓地的发现,没有丝毫的秘密。毛瑞林是甘肃省考古所的副研究员,是甘肃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抢救发掘项目的考古领队。

  临潭县陈旗(今王旗)磨沟遗址,在距离陈旗乡政府南约1公里的洮河北岸,是一个马蹄形的山间台地。

  临潭陈旗遗址面积为30多万平方米,经前期调查发现了仰韶中晚期、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存。其中齐家文化墓葬区在距磨沟村北面100米、靠近洮河的台地上,面积大约8000平方米。

  “临潭陈旗遗址在发掘以前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发掘是为了配合九甸峡水电工程而开展的抢救性发掘。”毛瑞林说。

  为此,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合作进行这一项目。毛瑞林和他的同事谢焱,西北大学考古系钱耀鹏主任及他们的15位硕士研究生和司机,还有当地的农民参加了这次发掘。

  2008年7月中旬,考古队伍抵达现场时,大片的大豆和小麦长得正旺,再过几天,就将迎来收获的日子。18日是开工的第一天,他们就遇到了难题。

  薄雾在山间飘荡,山脚下大片大豆、小麦丰收在望,不远处洮河水在潺潺流淌,缓缓升起的太阳,将阳光洒在山间。

  “陈旗遗址的风景非常漂亮!”面对如此美景,毛瑞林却没有心思欣赏。干了20多年考古的毛瑞林怎么也想不到,让他发愁的大豆地下面,却埋藏着一个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块齐家文化墓葬和遗址。

  他们自己动手清理现场,大豆拔了,小麦割了,尽管有些可惜,但时间紧张不得不如此。

  “2008年7月18日开工后,只要天气条件许可,我们不分节假日投入到工作中,一直到11月中旬结束!”

  齐家文化正处在文明的前夜,齐家人站在青铜时代的门槛上。

  齐家文化类型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后,根据碳测年代,齐家文化出现的年代在距今4200年-4100年到3800年-3700年间。这是新石器晚期文化类型,处在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1924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首次在广河齐家坪首次发现而得名。1996年,齐家坪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现至今,齐家文化的聚落遗址发掘地比较多,但墓地还未进行过较为完整的大面积考古发掘,考古学界对充分地认识这个文化还存在很多空白。

  “2008年的4个多月中,共发掘了1700余平方米,共清理齐家文化墓葬346座,寺洼墓葬3座。出土了2600余件(组)的各种器物。”毛瑞林介绍说。

  在2600余件(组)随葬品中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及金饰器。石器和骨器中主要是生产工具,有研磨器、斧、凿、骨柄石刃刀、匕、铲、针、签等等。

  谢焱给记者展示了一把骨制匕首的照片。这把骨制匕首长约15厘米,宽约3厘米,匕首把上雕着一个非常古拙的人头像。由于经常使用,握手处非常光滑。生活在临潭陈旗磨沟村一带的齐家人就是靠着这些简陋的工具,同猛兽作斗争,一步步走向文明。

  毛瑞林说:“洮河流域发现如此规模的齐家文化的公共墓地尚属首次,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齐家墓地。”

  2008年11月中旬,天气寒冷,地面已经开始上冻了,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收工。经过紧张的整理,一份发掘报道于12月24日刊发在《中国文物报》上,小半个版介绍了他们的最新成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考古 挖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