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映秀镇鱼子溪村的舞蹈队在表演锅庄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22:07  新华社
图文:映秀镇鱼子溪村的舞蹈队在表演锅庄舞
5月1日晚,映秀镇鱼子溪村的舞蹈队在表演锅庄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心怀感恩 从头再来——重返震中映秀

  5月1日晚,映秀镇鱼子溪村的舞蹈队在表演锅庄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锅庄舞是藏、羌民族的传统舞蹈,每逢重大节日时,各村寨的年轻人总会聚在镇里相互比赛。

  映秀镇,一个213国道边上的小镇,一年来强烈地牵动着世人的目光。2008年5月12日,一场旷世灾难摧毁了小镇的宁静、美丽。8级地震,震中在映秀。5月14日,当大批受灾群众向小镇外安全转移时,记者乘坐冲锋舟,又身负沉重的摄影、通讯器材,艰难步行3小时穿越了当地群众逃难的生命线,紧急进入映秀,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一令人窒息的沉重时刻……

  一年了,地震留下的痕迹依旧随处可见。山体上,一道道滑坡,似道道伤痕,深深地刺痛我们的记忆。百花大桥,一座进入映秀最后的桥梁,此时正静静地残卧着。往前行,一块“天崩石”牢牢地地插入岷江之畔,上面镌刻的“5-12震中映秀”,十分醒目。在漩口中学,校园内几幢倒塌的楼房已被封存,这里将作为地震遗址永久保留。进入映秀老城,记者当年在直升机上拍摄的震后映秀小学,如今已不见踪影,在被夷为平地的原址上,一面红旗高高飘扬。

  4月28日,记者来到映秀镇,站在高高的碎石坡上,放眼望去,一排排板房整齐有序,蓝白相间,层层叠叠。由于规划一直在修改和完善,整个映秀镇的大规模重建还未启动。但当你深入板房区内,了解映秀人的生活现状,你便能深深地感受到灾区群众积极自救的行动和希望重建的冲动。

  “地震毁了我的家。”4月29日,在板房区内的小饭店,映秀镇中滩堡村3组村民柏兴华对记者说,“地震前,我家有500多平方米的钢筋水泥房,2007年年底,还清了所有贷款。2008年希望把房子装修一下,再买些家具和电器。一场地震把一切都毁了。11岁的儿子也在地震中失踪,至今也没找到。”柏兴华的眼角渗出泪水,嘴唇也不停地颤抖。许久,柏兴华说,“日子还得过下去,只要人还在,可以从头再来。”今年初,柏兴华在板房内经营起这家小餐厅,虽然没赚多少钱,但靠自己劳动,已能维持基本生活。”她说,“我爱人杨和勇有时也去当治保员,虽然是个公益性的工作,但每个月也有550元收入,可以补贴家用。”

  像柏兴华一样,在映秀镇,受灾群众从零开始,不等不靠,积极开展自救行动。在板房区,众多的餐馆、美容美发店、水果店、百货店、裁缝店等小商铺和“出租板房”日渐活跃,由于有了政府的税费减免政策,“板房经济”红红火火。

  “光等着靠救济不行,要养活自己,还要把日子过好了。” 中滩堡村3组的杨和群对记者说。4月30日,在她的板房家中,记者见到了正在与广东来的客商商谈代理商品事宜的杨和群。她说,2008年那场特大地震,她失去了包括母亲在内的6位亲人。原本家底殷实,但在地震中变得一无所有。对于未来,杨和群的爱人朱高明表示,希望政府的重建规划能早点定下来,有了永久性的住房,再干自己的老本行,开一家饭店,买一台拖拉机……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4月30日,在映秀小学的板房校园内,传来悠扬的歌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映秀小学正在组织学生举行“放飞希望、感恩劳动”活动,经历了地震磨难的人,在放飞梦想中,铭记关爱,懂得感恩。

  新华社记者袁满 汪明丽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