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级工资制让我有钱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03:03  新京报
八级工资制让我有钱了(组图)
  家庭相册:1954年照的这张照片,开车的是表姐,我坐最后面,侄女在中间。那天正好表姐去我家,我们三个就结伴去中山公园玩。当时流行照相,我们就在前门一个照相馆里赶了回时髦。王秀兰 口述

八级工资制让我有钱了(组图)
  家庭相册:人老了就爱养些狗啊猫啊的,这只小狗叫豆根,我和老伴起的。它还有个“兄弟”,叫豆丁。

八级工资制让我有钱了(组图)
  家庭相册:这是今年二孙子带着我和老伴照的,说是纪念金婚。我照相拘束,其实我的笑全在心里头。

八级工资制让我有钱了(组图)
  老物件儿:锅铲。结婚前,王秀兰花三毛钱在西单买了这把锅铲,那时候她还住宿舍。一开始就是自己用,后来结婚了,这个锅铲也跟着到了新家。当年它可是出力了,每天都得工作,现在这铲头比原来小多了,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王秀兰说,孩子们老让扔了,她老是觉得“心里舍不得”。

  ●户主:苏广明(77岁)

  ●妻子:王秀兰(80岁)

  ●成员:16口人,包括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女、外孙女婿、曾外孙女

  ●档案:北京人,现居于石景山区金顶山街道模式口社区

  1951年初冬,19岁的苏广明第一次拿到了高薪,50几块。

  他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变得有钱了。

  那是苏广明在首钢(当时叫石景山钢铁厂)工作的第四个年头,由于那一年首钢实行八级工资制,在此后的30多年里,他成了全家人的生活支柱。

  老伴王秀兰还记得,当初父母相中“老头子”,除了人本分,就是因为那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和收入。

  “先婚后恋”,让王秀兰至今觉得那是段辛苦的年月,但老伴那份不菲的收入,也成了全家能度过那段年月的支撑。

  争吵伴随着依靠,如今,老人们最小的儿子已过不惑之年,外孙女也结婚生子了。

  主席回信

  1948年,苏广明进入石景山钢铁厂模具厂,成了一名普通工人。他说,当初只为找碗饭吃。

  一碗玉米粒,这是当年苏广明一天的“工资”。

  他的老家在衙门口,父母务农,四个弟弟妹妹没工作,这碗玉米成了一家人重要的经济来源。

  局面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苏广明回忆,当时钢铁厂的工资等级有几十级,每级多少钱都按“工资分”计算,一个工资分包括定量的小米、盐、油等生活必需品。由于工资级差小到不足2两小米,炼钢工人的薪水还没城里一个土木工人挣得多。

  苏广明说,直到工厂收到毛主席回信,他才知道工资要调整了。

  1951年夏天,厂领导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反映钢铁厂工资制度的缺陷和改革情况,9月12日,毛泽东亲笔回信说:“信看到了,谢谢你们使我知道你们厂里的情况和问题,我认为你们的建议是有理由的,已令有关机关迅速和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

  吃上大米

  随后,工厂成立了“调资委员会”。

  有工友猜测,调整后的工资可以每天吃到大米,当即招来反对,“我们干活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为了大米。”

  1951年9月,石景山钢铁厂实行八级工资制,苏广明成了众多涨薪员工中的一员,“已经记不得是五级还是六级了,反正有50几块钱。”回忆第一次拿高薪,老人说不敢相信,真的可以每天吃大米了。

  苏广明说,那时的50几块钱可以买台最好的落地式半导体,还有剩余,买大米能买300多斤,有同事找领导问是不是发多了,如果是就该退回去,不能占国家便宜,“谁也想不到社会主义会给我们这么多钱。”

  苏广明也想不到,没过几年工资就涨到七级,每月收入78元,在工厂里已属中上等收入。

  包办婚姻

  1958年的一天,一个“陌生人”来王秀兰家做客,表姐神秘地说,“你看那个人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王秀兰一头雾水,表姐说的“陌生人”,就是苏广明。

  王秀兰随后才知道,表姐的儿子也在钢铁厂上班,父母看自己迟迟没处对象,便自作主张通过表姐“相”上了苏广明,王秀兰的父亲告诉她,苏广明人本分,是党员,工作稳定,月薪有70多块钱。

  “完全是包办婚姻”,王秀兰说,此前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看着面前这个“没有感觉”的男人,不知自己该怎么办。

  父亲告诉她,女人快三十岁再不嫁就困难了,面对丧偶还带着两个幼子的苏广明,王秀兰听从了父母之命。

  没拍结婚照,也没聘礼和嫁妆,双方亲属简单吃了顿饭,王秀兰和苏广明便搬进位于金顶街的新房,首钢分的一间10余平米的平房。

  那时,王秀兰在北京市电车公司做售票员,每月挣34块钱,专跑金鱼池到天桥的线路,为方便工作她选择住宿舍,每月取粮票才回新房一次,因为和丈夫不熟,“每次取完就走”。

  辞职风波

  1960年,王秀兰生了大儿子,两年后,小儿子出生。

  那时,苏广明每月仍要给父母和弟妹汇去50元钱贴补生活,日子变得拮据起来。

  王秀兰向单位讲了家里的情况,单位批了近1年的病假,工资照发,这让王秀兰松了口气,但想不到苏广明大发雷霆。

  “你亏心不亏心?”苏广明生气地问她。

  王秀兰说,那时丈夫已是8级工资,每月收入100多块钱,看到自己在家带孩子还白拿工资,丈夫说自己占了党和国家的便宜,坑社会主义。

  苏广明要求王秀兰辞职,王秀兰说辞职就少了34块钱的收入,“我一个人能养家!”苏广明大发脾气。

  王秀兰觉得委屈,“家里家外都是我打理,你什么时候管过?还一个人养家?”满腹委屈,她决定死了算了。

  王秀兰喝了敌敌畏,口吐白沫后被苏广明发现送到医院,几番折腾终于抢救过来。原来,因为喝下去时没掺水,敌敌畏的毒性没发挥出来。

  死没死成,好好过吧。

  王秀兰听了丈夫的意见,辞职。直到小儿子上学,她才到街道工厂上班。

  平均主义

  自己没了收入,丈夫每月还要给家汇去50块,6张嘴等着吃饭,日子变得紧巴。

  王秀兰接管了家里的财务,开始算计着过。

  “每天买菜的预算是3毛钱。”王秀兰说,为让月底有些富余,自己常到菜摊上买成堆儿的菜,3分钱5分钱一堆的,土豆白菜买回家里,一顿饭就有了。

  苏广明说自己不操这份心,老伴会打理,“为省钱,她还自己买布做衣服。”孩子长得快,5块多钱的衣服穿不上一年就变小,那时一尺布几毛钱,量上6尺就能做件衣服,4个孩子一人一件。

  王秀兰说,日子虽然紧巴,但从不让孩子觉得委屈,什么事情孩子间都待遇平等,人人有份。

  月底有三五块结余时,王秀兰到商店里买回两斤饼干,或江米条,摊在桌上,让孩子自己吃。“我不给他们分,摊在明面上才公平。”

  随着孩子先后参加工作,日子也变得轻松。

  1986年,王秀兰从单位退养,每月有20块的收入。

  1987年,苏广明也退休了,一个月160块钱。

  王秀兰说,如今老伴每月退休金2000多块,自己800多块,“50年了,他的工资始终比我高,两个人过得挺好。”(□采写/本报记者 贾鹏 实习生 刘进 □摄影/本报记者 韩萌)

  我家事儿

  1951年 工厂实行八级工资,一个月挣50多块,比建国前每天一碗生玉米粒多很多,我挣高薪了。

  1958年 七级工资,每月挣70几块钱,岳父说,“这小子有前途”,没顾女儿怎么想,把她嫁给我了。

  1963年 老伴请病假照顾孩子,工资照拿。我说她是“坑社会主义”,让她辞职,她喝敌敌畏想自杀,没死了,辞了。

  70年代末 大儿子娶媳妇,一切从简。女儿出嫁,按乡俗操办。

  1987年 退休。老伴也退了,以后指望孩子们了。

  1989年 小儿子赶时髦,领着老婆去海南旅游结婚。

  1992年 首钢分了两居室,搬家,和小儿子一家三口同住。

  2009年 曾外孙女出生,家里四世同堂了。(苏广明口述)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