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新浪首页

图文:88岁的陈老先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12:46 嘉兴日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88岁的陈伟炎老先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九旬艺翁传“非遗” 一片冰心在“玉壶”

  硖石灯彩,源于钱塘江北岸海宁硖石镇。硖石灯彩始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的《生查子》对唐宋时期海宁硖石灯彩的繁荣景象中有过这样描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早在唐僖宗乾符年间,硖石灯彩已誉满江南,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清代自康熙至宣统年间乃至民国初期,民间制灯、迎灯盛行。其制作工艺和形态造型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宣统二年和民国二年,硖石灯彩两次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上获奖。民国二十三年的硖石元宵节灯会曾轰动江浙沪。灯会结束后,硖石灯彩在上海黄金大戏院展出,后将部分精品运至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奖。

  1955年,周恩来总理将一对硖石灯彩作为国礼赠给斯里兰卡贵宾。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硖石灯彩多次在北京、南京、沈阳、淄博、香港、台北等地和喀麦隆、新西兰、希腊等国家展出,均受到高度赞誉,还被北京、南京、自贡、高雄博物馆以及新西兰奥克兰市国家博物馆作为珍品收藏。

  家住海宁市由拳里今年已经88岁的陈伟炎老先生,是一位依然执著于硖石灯彩制作的老艺人。陈老早年在银楼做学徒,从事银饰行业数十年。1940年开始接触灯彩艺术,那年他刚好19岁。但由于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海宁,陈伟炎对灯彩艺术的梦想夭折了。直到1986年从银行退休后,老人才重新找回了他喜爱的硖石灯彩艺术。

  据陈老先生介绍,硖石灯彩一般分座灯、提灯、壁灯、挂灯和礼灯五大类。主要采用竹篾、铅丝、宣纸、绵纸等材料。硖石灯彩以独特的针刺工艺见长,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刺绣等艺术门类之大成,寓诗情画意于灯中,其工艺有八大技法,分别为:针、拗、结、扎、刻、绘、糊、裱。硖石灯彩不但制作工艺复杂,各种特殊的制作工具也非常繁多。

  1997年,陈老先生受到爱好收藏名壶的朋友启发,把茶壶和灯彩结合,创作出独特的茶壶灯。这也成了陈伟炎灯彩事业的重要转折点。香港回归时,陈老先生赶制出了一对主题鲜明的茶壶灯,视觉效果特别好。于是他又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制作99盏茶壶灯,寓意九九归一,庆祝两年后的澳门回归。经历了800天的赶制,99盏形态各异的茶壶灯终于完成了,这一创举引起了国内工艺美术界的瞩目。如今这99件作品全部被博物馆收藏。99盏茶壶灯小可盈握,大如米斗,99种造型,99种神态,营造出不同的情趣和意境,令人叫绝。2002年陈老先生还为西湖博览会制作了66盏茶壶灯。

  现在陈老已是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作品受到了社会和艺术界的广泛好评。

  如今陈老二十多岁的孙女陈寒黎,多年在她爷爷身边耳濡目染下,开始继承这一文化艺术瑰宝,成为海宁硖石灯彩和陈老先生手艺的传承人。摄影记者 袁培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幻灯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