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都市上班族离开热被窝起床出门的时候,通州坨堤的十多位藕农正顶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穿着只露出脑袋的皮衩走进藕塘,开始一天的工作——破冰、采藕。
一半时间泡在冰冷的水里,另一半时间则在冬日暖阳中寻思多攒点钱,这就是京郊藕农冬季的生活写照。
藕塘老板丁所山是安徽人,1992年在亚运村北面承包了20亩地试着种藕。如今,承包了千亩藕塘的老丁已是京城一顶一的种藕大户,数十位老乡随他在此安家种藕……老丁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京郊村民陆续将水稻田承包给外地人种藕,承包者九成以上来自安徽。目前,通州约有1万多名安徽藕农,在此以挖藕为生。
这里产的优等鲜藕每斤两块二,品质一般的则卖一块四,等运到市场后,零售价一般会涨至三到五块。南方藕由于运输、上冻等多方面问题,在北京的零售价会更高,新鲜的本地北京藕自然在市面更受欢迎。
因本地藕价钱不错,藕农们的收入自然相对可观,但在冰碴里一干七八个小时绝非易事。这些天市里最低温度零下十几摄氏度,在广阔的农田里,几乎接近了零下二十摄氏度。凿开一尺多厚的冰层,深一脚浅一脚地摸藕,安徽老家的同行们决然无法想象采藕会如此困难。夏天采藕相对轻松,一人每天采一千多斤不是问题,可到了冬季,八小时800斤顶天儿了。但为了随时都有鲜藕上市,留下三百多亩在冬季破冰采藕是必须的选择。
受这次罕见大雪影响,京城市场里的菜价涨了不少,大白菜从上月初的两毛一斤涨到了现在的一块多,但老丁这里鲜藕的批发价基本没变。他说,虽说今年冰层比往年厚、天气比往年冷,但京城多半批发市场都有他这里产的藕,稳定的市场和客源远比眼前多挣个块八毛要重要得多。
白继开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