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清远全市仅10%精神病人就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10:50  南方日报
广东清远全市仅10%精神病人就医(组图)
病人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包容。

广东清远全市仅10%精神病人就医(组图)
病人如何摆脱社会对自己的孤立是最大的问题。

  ■目前全市精神病人的患病率约在15.28‰,但只有其中的10%患者通过正规的医疗卫生系统接受治疗。

  ■社会的偏见、误解,病人家属的讳疾忌医,成了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

  ■精神病防治工作没能引起整个社会环境的关注,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多伤害,给社会遗留了很大的负担。

  ■截至2009年底,清远市登记在册的精神病人约一万多,整个地区专门接收精神病人的医院并不多,帮助治愈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的问题则更为严峻。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频频上演精神病人伤人的案件,让人毛骨悚然,学生家长更是提心吊胆。精神病人犯罪再次给人民敲响警钟。

  目前,精神病的发病率以每年3%的幅度增长,成为10年来发病率增速最快的病症。全国约有2000多万精神病人,但即使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每4人中也仅有1人接受过正常的精神科医疗服务。

  清远的情况并不乐观,真正得到规范性治疗的精神病人只占了小部分,教育、宣传等方面的不到位让这个特殊的群体置于尴尬处境。怎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融入社会?精神病学专家和律师均认为:人文关怀非常重要。

  全市仅10%精神病人就医

  据清远市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育红介绍,目前全市精神病人的患病率约在15.28‰,其中重症病人,主要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疾病的人占了6‰,但其中只有10%的患者通过正规的医疗卫生系统接受治疗。

  “社会的偏见、误解,病人家属的讳疾忌医,成了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王育红主任解释,这部分患者多来自农村,由于农村居民思想比较闭塞,害怕家里有精神病人会被嘲笑,因此久久不敢带病人接受治疗。有的病人家属甚至认为家里出现精神病人是上辈子的孽债,于是请来“高人”设坛驱魔。

  “只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精神病是可以治好的。”曾在市人医精神科工作过的医生黄伟波对全市的精神病人治疗情况做过调查,发现接近六成病人及其家属是“逼得没有办法才来医院求救的”,有的病人家属感觉短期的治疗无果后,要求医院停止治疗,把病人带回家用捆绑反锁、禁锢等方式限制其活动。据了解,由于各种原因中途停止治疗的病人不在少数,“帮助精神病人康复需要药物和关怀双管齐下,这些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耐性和金钱的缺乏往往让他们的家人无计可施。”

  “不到最严重绝不来医院”

  2010年3月21日,一则《买摩托遭拒逆子锄死老母》的报道引起清远人的关注。案件的“主角”朱耀恒因母亲不肯卖地帮其买摩托车,用菜刀和锄头将母亲活活砍死。后经鉴定,朱耀恒患有精神病,曾因精神异常到医院治疗,目前朱耀恒已在清远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住院治疗。

  在精神卫生中心,记者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朱耀恒,这位不过32岁的年轻人双眼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他的双手被一个类似绷带的条索牢牢地“铐”在床边,看见有人靠近他,刚开始显得异常躁动,后来就喃喃自语。

  朱耀恒杀母后被警方拘捕,后因被检查出患有较严重的精神病而被司法机关无罪释放。他知道自己杀了母亲,但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有杀人的想法,心里很难过。

  但住院不久,一场梦改变了他的“想法”,“我妈说原谅我杀了她,不责怪我了,她还拉着我的手呢!”朱耀恒突然笑起来,深深地吸了口气,而后迸出一句话:“活着就是等待,因为很多人要死了。”

  据朱耀恒的主治医生王育红称,朱耀恒患的是精神分裂症,相对其他重症精神病患者而言,朱耀恒算是能开口说话的“活跃分子”,平时也非常积极地配合治疗。

  在清远市的精神病人中,类似朱耀恒这种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在少数,他们都是被家人强行带过来接受治疗,“而且来到医院的患者几乎病情都比较严重,有的甚至是出现悲剧后才知道病情的严重性,就像朱耀恒的案子一样。”

  有着多年精神病人研究经验的黄伟波医生告诉记者,市精神病院每年会接收到20多名由救助站转移过来的“无名氏”,基本都是受到家人的抛弃而流浪街头。

  黄伟波称,目前全市积极主动接受治疗的精神病人不到10%,其余病患都是不到最严重的地步绝不来医院。

  一面“墙”隔成两个世界

  清远市精神卫生中心有两层楼是男患者病区,一层是女患者病区,每层楼的结构和布局大致相同。走进6楼的男患者病区,浓重呛鼻的尿臊味直逼而来。这层楼的病区跟治疗区仅一“墙”之隔,所谓的“墙”是用不锈钢柱子砌成的,宛如一个小笼子,墙里住着十几个精神病患者,墙外则有两名护士守候着。

  进入病区必须经过三重门,每重门上都有一把结实的锁。一层楼大概有8-9个病房,病房有的有门,有的没有门,每个病房里摆满了床,床与床之间仅能容下一人走过。按照国家对《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专科医院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的活动空间至少在33平方米以上,其中包括娱乐空间和治疗空间。

  由于目前病人人数过多,用房紧缺,每间病房不得不尽量多铺设床以安置病人,但仍然满足不了病人的要求。王育红说,这里的病人流动性比较大,每位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是2—3周,“实在是没有更多床位和人员配额。”

  “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没有一个是正常上下班,所以平常只能尽量抽时间多跟病人聊天,让他们尽快接受肢体和言语上的康复治疗。”目前,清远市精神卫生中心共有5名精神科主治医生、20多位护理人员,分摊到每位医护人员身上的工作量非常多。按照国家卫生部要求,临床护士与床位比例应达到0.43:1的标准,精神卫生中心目前共有159名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这个比例明显与卫生部要求相差甚远。

  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已启动

  “目前最困难的还是怎样帮助患者走出阴影,融入社会。”王育红主任不无担忧地说,在珠三角一些地区,当地相关部门会安排一些精神病人到农场或者工厂,接受简单的劳动训练,以便他们能掌握生存技能,更快融入社会。但在清远,这部分的工作还是空白,而民间也没有这方面的机构或组织提供帮助。

  截至2009年底,清远市登记在册的精神病人约1万多,整个地区专门接收精神病人的医院并不多,帮助治愈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的问题则更为严峻。

  “别人知道你进过精神病院,肯定不敢要你的。”李小宁(化名)去年在精神病院完成一年的治疗后,重新回到社会,但他发现,在精神病院的一年里,整个社会的变化让他竟无所适从,“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去哪里找工作?”李小宁当时非常茫然,一年中,他试过很多份工作,可最后都因为“手脚不灵活”、“工作效率低”而被辞退。现在他只能跟着外地来的表姨,背起一套简单的擦鞋工具,每天游离在食肆酒楼外,见穿皮鞋的人就凑过去帮表姨拉客。

  目前,国家已经出资帮助建立精神病人管理系统,对治愈后的患者进行追踪回访。幸运的是,近年来,清远市也有意识开始建立医院、社区二体化的防控系统,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清远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启动了“解链行动”。据参与该活动的医护人员介绍,这个活动主要是医护人员进社区、下乡镇、农村,对一些曾经接受过治疗的病人进行回访和跟踪调查,以便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同时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的宣传,改变一些人的看法,让病人家属走出观念的怪圈,解开病人身上的铁链,让他们接受正规途径的治疗。今年社区精神病的防治工作试点选在了连州。

  另外,清远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已经启动,该项目地址选在开发区,属于三级防治网络。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拨款800万元建设该项目,省卫生厅也给予了100万元的支持。项目主要是收治精神病患者,向他们提供治疗、康复和重新走进社会的帮助等一条龙的服务,建成后将提供400多个床位。

  人文关怀有助预防精神病人犯罪

  在精神病人闯进校园杀害学生的案件频频发生后,不少网络帖子甚至要求修改《刑法》,规定精神病犯罪与普通人平等对待,严惩精神病人犯罪。而得知朱耀恒杀害自己的母亲后,村里人也都希望朱不要再回村。

  “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犯罪表现出来的愤慨和恐惧超过我想象。”清远市平正律师事务所的朱延红律师认为:“法律是惩戒那些有意识、有目的、有动机去犯罪的人,而精神病人犯罪时处于无意识和无能力状态,他们同样是弱势群体,因此犯罪时不能与普通人同等对待。”

  如果要预防精神病人犯罪,首要工作是要提高全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关注。朱律师认为,应给予精神病足够的人文关怀,从政府、社会和法律的层面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关爱和善待,消除歧视,使更多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和康复,从根本上消除其社会危害性。

  其次是加强监护人的责任,“如果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保证精神病患者接受正常治疗,社会和政府应该给予一定帮助。”朱律师认为政府有义务建立一套完整的救援机制,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全市精神病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备案,跟踪和帮助患者接受治疗,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据统计,全国现有精神病人约2000万,其中具有暴力倾向者为1—2‰,也就是说,全国约有2万到4万精神病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以一个病人一个疗程的治疗费用3500元计算,全部由政府买单,一年所有病人的费用约1亿元,分摊到30余个省2000多个县,每个县仅数万元,却能为社会解除数万个不定时炸弹。

  □记者手记

  解除“魔咒”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精神卫生中心,六楼,男病区,透过这个偌大的不锈钢“墙”,十几双模糊的眼睛盯着“墙”外连走带奔的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一位病人躺在乒乓球台上喃喃自语。

  “你好,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现在是这里的队长,”当我们在王育红医生的带领下走进病区时,一位高大的病人截住了我们的去路,他伸出右手,希望跟我们握手,我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确实,非常害怕。走在我前面的摄影记者也懵住了,后来还是缓缓地伸出了手,并向他挥手致意,“没关系,他是善意的。”王主任在一旁镇定自如地笑了。随后,这位病人让开了路,面带微笑不停地重复着“欢迎”这两个字。

  这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得用特殊的方式跟他们交流,采访期间,我们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尽管做好困难重重的准备,但面对朱耀恒以及几位一直闭口不说话的病人,我们除了无奈和焦躁,真的毫无办法,以致失去交流的欲望。

  第二天,我们打算在女病区蹲点观察,突然,一个无名氏通过“墙”的缝隙,递给我一条类似珠链的首饰,还不停地冲我笑,瞬间我内心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觉得她的笑声那么可爱,想起王主任说过的一句话:“每个病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很美好的,只是身上的诅咒需要我们帮忙解除。”

  我们可以把流浪的小动物领回家养、可以接受维纳斯的残缺美,为何难以包容和理解这些需要关怀的病人呢?其实,如果全社会的目光能多注意他们,如果我们的问候能分多一些给他们,也许不会如此频繁出现精神病人杀人案件,更不会有无辜的市民受到伤害。

  南方日报记者 邓薇 实习生 胡蕾斯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精神病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