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西抚州3.36万受灾民众全部返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5日15:06  大江网-信息日报
江西抚州3.36万受灾民众全部返乡(组图)
要回家了,女孩打出“胜利”手势。记者周文平摄

江西抚州3.36万受灾民众全部返乡(组图)
送老人回家 记者周文平摄

江西抚州3.36万受灾民众全部返乡(组图)
回家了真开心

江西抚州3.36万受灾民众全部返乡(组图)
防疫人员进行消杀

  本报抚州讯 记者周文平报道:“谢谢,谢谢……”道不尽感谢,说不尽深情。4日7时,随着一声令下,贴着统一“欢送灾民返乡重建美好家园”标识的车队马达轰鸣,同时在抚州市区16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启动,车上的返乡乘客欢呼着向两旁的欢送人群挥手告别,随着最后一辆公交车缓缓离开,所有安置点上的受灾群众全部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6·21”抚河唱凯堤决口发生后,从第二天开始至6月25日,抚州市进行了历史上短时间的最大搬迁,将3.36万名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安置在该市区20个安置点,50多个单位,几千名工作人员、3000多名志愿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无言大爱慰抚灾区群众的心灵。

  临川区罗针镇何粟村陈细梅和老伴何胜良昨日6时30分带着5个小孩在东华理工大学第一食堂吃完丰盛的早餐后,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他们在安置点生活了11天,“终于,要回到自己的家!”当初他们是含泪挥别亲爱的土地,现在离开安置点也是含泪,却有更多的高兴及希望,将开始他们重建家园的新生活。

  为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该市卫生防疫部门144名专业防疫消杀人员,分56个组对416个需要防疫消杀的村小组全部完成了外环境消毒工作。3日下午,抚州市、临川区民政部门灾民安置点工作人员还与受灾群众分片区见面,详细告知了返乡时间、车辆安排、运行路线以及注意事项。4日早上,该市公交公司抽调的74辆公交车按时到达各安置点(该市交通运输局共安排了140辆公交车的运力,另外还抽调20辆客车作为应急机动运力)。

  运送受灾群众的公交车沿途有罗湖、唱凯、罗针、云山4个停靠点。返乡群众在停靠点下车,再转乘当地政府统一安排的客车回到所住的村庄,一路都有人员负责安排,维护交通秩序,整个受灾群众返乡运输顺利。4日上午,所有在该市区16个安置点上的受灾群众全部安全回到家中。

  故事1

  离开安置点想念解放军

  “哎!记者,我在这里!”6时50分,罗针镇鹏坊村的陈清云从第一辆返家大巴上探出头叫住了我们,一脸灿烂的笑容,三个孩子在她身边向我们招手。一上车,陈清云就招呼记者在她后面的座位坐下,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说:“你还真的来了啊!”“那是,咱们说好了的!”

  陈清云的小儿子周光卓平时是7时许起床,可这天5时就嚷着要上路,6时30分就拎着行李在东华理工大学宿舍楼外等,瞧见接送的大巴一来,立即跑了上去。汽车开动前,周光卓和妈妈、两个姐姐又想起了把他们从洪水中接出来的年轻解放军,他们不知道那个解放军叫什么,就亲切地喊他“小兵张嘎”,周光卓记得:“他连续地背我们几个出来,还说一点都不累。”现在要回家了,一家人还是很想跟救出他们的解放军说声“谢谢”。

  7时整,第一辆返乡大巴开动了,车上的老人和孩子都探出头向送别他们的志愿者和所有工作人员告别:“谢谢,谢谢你们!”那时,校园广播里传来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陈清云也是这么想的,她甚至说:“我们虽然遭灾了,但我们还有房子,还有家。”(记者李薇、骆岩岩)

  故事2

  没有房子,我有家

  连续几天,记者在东华理工大学灾民安置点的医疗站门口总能见到一个身影。他蜷曲地坐在医疗点的门口,苍老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这个人叫顾良生,今年62岁,是罗针镇顾家村第六生产队的一员。因小时腿部化脓,没有钱诊治,他患下了终身残疾。如今已是村里五保户的他,每个月靠着政府的补贴,和家里的五分地过活。“这次,我那土房肯定守不住了。水退了,我该回哪去?”

  4日6时30分,记者赶到东华理工大学。此时,受灾群众已经吃完早点,正在陆续登上返家的车子。在人群中,记者一眼便看到顾良生。

  “我没睡过头,终于可以回家了。”顾良生拉着记者,请记者跟他回家坐坐。于是,记者跟随顾良生登上车子。伴随着车窗外一声声的“再见”,返家的车辆终于在7时整驶出东华理工大学的大门。一路上,顾良生一直看着车外,不发一言。车窗外,已有一些受灾群众在自家的农田中犁地。

  4日9时许,记者跟随顾良生来到了罗针镇顾家村。在穿过几间砖瓦房后,记者来到了顾良生的家。因为他的土房建于解放前,经过洪水的洗礼,屋内满是淤泥。有关部门已经在他的房门前用红纸注明“此房屋暂不可居住”。4日晚上,记者采访了抚州市民政局的有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凡是鉴定为危房的,政府将出资进行重建。随后,记者将这个信息转达给了顾良生,他说从明天起,他们将开始新的生活。(记者李薇、骆岩岩)

  防疫

  灾后防病首要重视饮水卫生

  本报抚州讯 记者李薇、骆岩岩报道:连日来的晴热高温和受灾群众返乡,灾区防病、防疫形势严峻。日前,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分别跟随江西省疾控中心和南昌市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员前往唱凯镇和罗针镇,全程记录了场所消毒和杀灭传染源的过程。

  每小时拖一次垃圾

  3日8时30分许,记者跟随南昌市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员从抚州出发前往罗针镇鹏坊村。沿途,受灾群众正在对室内外进行灾后环境卫生清理。记者在前往鹏坊村的马路上看到,成堆的垃圾堆放在马路两侧,影响了道路的通行。一位前来拖垃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基本上1个小时就要来回一次。

  灾后防疫的重点主要是针对校舍、垃圾临时存放点和厕所进行消杀。在鹏坊村的水渠旁,工作人员将装有消杀药品的喷枪拿了出来,南昌市疾控中心应急办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景文告诉记者,蚊虫喜欢把虫卵生产在水源附近,因此,水源的消杀极为重要,此次带来的消杀药品可持续半个月药效,蚊虫只要沾上一点药水,就会立即死亡。

  要重视饮水卫生

  省疾控中心的防疫人员告诉记者,水灾后可能出现痢疾、伤寒、霍乱等传染病。因此,受灾群众在返回家乡后,首先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搞好饮水卫生。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不要吃病死或淹死的禽畜肉;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要吃煮熟煮透的食品;喝开水,不喝生水等。

  特写

  志愿者医务人员站好最后一班岗

  记者直击抚州最大安置点最后一夜

  本报抚州讯 记者骆岩岩、李薇报道:3日晚上,是受灾群众在安置点的最后一夜,记者来到了东华理工大学。志愿者告诉记者,最后这一晚,安置点只剩下200余名受灾群众了,大多数人都已自行返乡。可即便如此,安置点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依旧顶住炎热,坚持站完最后一班岗。

  志愿者:全天候服务

  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一天,受灾群众就将全部返乡。而在东华理工大学灾民安置点指挥部,记者看到志愿者们依旧忙碌着。“接到命令后,同学们立即把宿舍腾了出来,一部分同学成为志愿者,居住在指挥部里。”东华理工大学数学系一位志愿者带着记者来到了志愿者的“宿舍”里,“我们是全天候为受灾群众服务的,在任何时间都有人接待他们。”

  医务人员:按计划值班

  “老人家,天气热,你多注意别中暑,这些你都拿着。”江西省人民医院的值班医生章俊给孤寡老人顾良生量完体温之后,医疗队队长张维新将一盒藿香正气水塞到了老人手里,老人握着他们的手不住地感谢。

  “值班医生章俊的妻子已经过了预产期,现在特别需要他在身边,可原本就定了他今天值班,他没有因此而提前返回,一切都是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的。”张维新告诉记者,值班医生的夜班要上到凌晨一两点,最后一晚已经没有几个患者了,但还得像平时一样,“不管怎样都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链接

  高考第一名当起搬运工

  本报抚州讯 记者骆岩岩、李薇报道:2日下午,记者在临川一中灾民安置点见到我省今年的理科状元徐师昌。他每天都要为受灾群众送去矿泉水、蚊香片。“我从小就喜欢看古龙的小说,看到里面的侠客打抱不平时,特有快感。这次,看到抚州的群众受灾,我想帮助他们,就像侠客一样。”说起自己成为志愿者的动机,这个年仅16岁的孩子言谈中,还带着些许稚嫩。

  “别看我这么瘦小,我一次能扛两箱矿泉水上下楼呢!”采访中,徐师昌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8时来到安置点,开始干活。直到晚饭时间才会回到学校安排的住处休息。“这里有多少名受灾群众,我就要把多少瓶矿泉水送到他们手中。”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李薇、骆岩岩拍摄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