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兰州市民哀悼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组图)

兰州市民哀悼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组图)
市民献上的菊花,组成了哀思的花墙。 本报首席记者 田蹊 摄

兰州市民哀悼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组图)
悲痛难掩。本报记者 蒋生连 摄

兰州市民哀悼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组图)
市民为遇难同胞祈福。本报记者 蒋生连 摄

兰州市民哀悼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组图)
为舟曲加油。本本报首席记者田蹊 摄

  昨日,12岁的小女孩放弃生日聚会,来到东方红广场默哀现场当起志愿者;在甘工作三十年的外地人,视逝者为亲人表达沉痛哀思……兰州东方红广场默哀仪式现场,有很多人和事让我们感动。

  昨日,从780名新生的军训第一课中,我们看到了希望;从一位残疾老人的话里,我们听出了坚强……这一刻,所有人与舟曲同在,这一刻,我们风雨同舟。

  ‘镜头①’

  兰州一中780名新生 半旗下拉开军训第一课

  昨日一大早,东方红广场就聚集了大量前来参加哀悼仪式的群众。站在默哀队伍最中央的,是来自兰州一中的950名师生代表。兰州一中党总支书记杨文章告诉记者,在永登他们还有一支特别的哀悼队伍。

  8月14日,780名兰州一中2010级新生正式入学报到,原计划8月15日要在永登某部炮兵旅举行新学期军训开营仪式。但恰逢国家哀悼日,这些新同学便一致要求军训的第一课就在半降的国旗下拉开。杨文章告诉记者:“以这样的形式拉开军训,对他们来说是最有意义的磨练,是一堂最难忘的课程。”

  本报记者 王家安

  ‘镜头②’

  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牵挂灾区重伤者 拍下会场照片给刘马姓代

  从8月7日深夜灾难发生那一刻起,全省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在救援前线。如今,有8名重症患者从灾区转到位于兰州的甘肃省人民医院。当日,带着奋战在一线同事们的嘱托,省人民医院100名医务工作者也参与到默哀队伍中来。

  该院护理部主任韩琳便是其中的一位,她从一线来到这里,就是要为舟曲来的重伤员刘马姓代带回一份礼物。

  当日在会场,韩琳和同事们用手机拍摄画面。她告诉记者:“回去后要让刘马姓代和他的家人也看看,让他们知道我们都是一家人,有这么多亲人和他们在一起,他们都不孤单!”

  本报记者 王家安

  ‘镜头③’

  山东籍兰州石化职工连夜赶制条幅为舟曲加油

  昨日在人群中,很远就能看见一位老人手捧一块一米多长的红色条幅站得很直,条幅上写着“舟曲加油”四个大字。经过询问记者得知,老人名叫王发利,是兰州石化的一名职工。早晨6时他从西固乘车赶到东方红广场。王发利今年53岁,30多年前从山东来到甘肃支援大西北。手捧着自己连夜托人赶制的条幅,王发利告诉记者:“甘肃就是我的家,舟曲人民就是我的亲人。虽然不能亲临灾区参与救援,但我还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份哀思。”

  本报记者 王家安

  ‘镜头④’

  在广场当志愿者 小女孩生日义务送白花

  默哀仪式结束后,人们纷纷走到主席台前献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小女孩打破了沉静,“阿姨,您需要鲜花吗?”手捧一袋雪白的小花,小女孩一朵一朵向路人义务发送。人群中她个头最小,但那身和白花一样清净如水的裙子却异常醒目。

  这一天对这名小女孩来说,还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小女孩叫王泽镕,刚从兰州铁路第三小学毕业,8月15日,正是她12岁的生日。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的生日恰逢国家哀悼日,懂事的她放弃和小伙伴欢聚的机会,选择来到默哀会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泽镕告诉记者,早上7时她便自己坐车来到这里,看见叔叔阿姨在给大家发送白花,她便主动过去分担这个她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的工作。虽然没有收到丰盛的生日礼物,虽然没有人为她唱起生日歌,但她用纯真的话语告诉记者:“这是我最有意义的生日!”

  本报记者 王家安

  ‘镜头⑤’

  残疾老人给灾区同胞鼓劲:越是有困难 越是要坚强

  手捧8月15日刚刚出街的《兰州晨报》悼念舟曲同胞特刊《国哀》,一位身躯瘦小的残疾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她叫王玲云,今年53岁,家住皋兰路。

  老人一大早就从家里赶来参加哀悼仪式,她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灾区同胞:“我从13岁起就重度残疾,但是自己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追求;如今,年过半百,可以说人生依旧精彩。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越是困难越是要挺起你坚强的脊梁!”

  本报记者 王家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舟曲 泥石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