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早报记者 李伟 李萌等
上海,此刻有你和血脉相通的爱
致哀每一位遇难者 致敬每一位爱心人
第七日:数万市民自发 前往胶州路献花寄哀思
早报记者 李伟 李萌 李燕
顾文剑 毛家蔚 刘哲瑜 陈辉楠
这7天,你们在天堂过得好不好?
昨日是“11·15”特大火灾后的第7天,照中国的习俗,逝者会在“头七”这天暂别天堂,回家看一眼亲人。
昨日,数万名上海市民自发来到余姚路胶州路的火灾现场,将一份祝福,送给我们的亲人。
看一眼
给遇难者送上一朵花
轨交车厢里,很多人都携着白花,缠着黑纱,他们都静静等着列车驶向同一个方向。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往日车水马龙的余姚路上,没有一辆车,前来献花参加吊唁的人们表情肃穆。7天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这里化作瓦砾;7天后,互不相识的人们早早来到这里,向天堂的亲人们,说一声保重。
“我打算周日那天去胶州路看看,给逝者送一束花。”11月16日,火灾发生一天后,在漕河泾开发区工作的陈烨就打定了主意。每每看到报纸电视中的新闻,她总会忍不住掉下眼泪,尤其是读到火灾中有人逝去的惨剧,她总为逝者的家属揪心:他们能坚强渡过难关吗?
在上海学习工作近3年,陈烨说,这次流的眼泪最多。
按中国习俗,逝者会在去世后的第7天,返回生前的家屋。清早,陈烨提着一束白菊花,出门坐轨交。轨交车厢里,很多人都携着白花,缠着黑纱,他们都静静等着列车驶向同一个方向。
胶州路728号1号楼前,人山人海。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轮椅上,左手紧紧攥着一束白菊。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右手牵着不足一米高的小孙儿,小孩问奶奶还有多久到?奶奶说,快了。一对中年夫妻,丈夫疾步走在前面,妻子左手拿着菊花,右手不停去抓丈夫的胳膊,不让他离自己太远。
因为人太多,昌平路、常德路部分实行了交通管制。自发前来的人们没有一句怨言,安静地绕道附近的延平路上,再折返回余姚路。这多出来的两公里路程上,只听见走路声,没有喧哗,没有吵闹。
路上,不断有人免费将一束束白菊发放给前来追思的人们。“给遇难者送朵花,让他们安息吧。”一名女孩拿着菊花和黄丝带免费递给路人。像这位女孩一样,昨日有不少市民自费购买了大量的鲜花,在失火大楼前免费向市民发放。“我和一些朋友凑钱批发了2万朵,从上午9点起到中午已经发了1万多朵。”一位手持大束菊花的市民说,自己清晨便到真北路花卉市场采购花束。他说,想为不幸遇难的亡者做些事情。
拿着花的人,还在继续走。还没走到728号,在法院工作的刘佳就把眼睛给哭红了。“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刘佳问身边的人,谁也没法回答她。刘佳说,她以前的一个老师也住在728号,火灾发生后,同窗们都牵挂着多年没有联系的恩师。因为遇难者名单尚未公布,火灾过去7天,刘佳仍然不知道那位昔日老师是生是死。
前几天夜里,她梦见了那位老师,老师批评她学习不够认真,她想去抱老师,结果就醒了。“我们同学还在努力联系,肯定能联系上的。”刘佳说,手里的花不是送给老师的,是送给那些不曾谋面的“亲人们”的。
终于走到了728号前。断肠哭声传来,火灾中失去亲人的人们跪倒在余姚路口,围栏外,自发前来的人们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鞠一躬
和亲人再说句话道个别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现场立起了围栏:让家人先和逝者说句话、道个别。
1号楼依然挺拔地矗立在余姚路口,却满身斑驳和破败。7天前,这里浓烟滚滚,火光中的大楼像一头野兽,吞噬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为了让遇难者的亲人更好地追思逝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现场立起了围栏:让家人先和逝者说句话、道个别。
“你还那么年轻啊……”围栏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跪倒在一幅遗像前。照片里是一个国字脸的男子,英俊阳刚。老人摩挲着冰冷的镜框,没有说太多话语,身边的几个家人互相搀扶,不停轻拍老人的背脊。
白发人送黑发人。围栏外,人们的眼眶里尽是泪珠在打滚,从普陀骑自行车赶来的张顾喆合住双掌,两手举过头顶,朝着1号楼深深一拜。“我也不知道能做点什么,就想拜一拜,希望他们一切都好。”张顾喆说。
早晨9点,围栏放开一个口子,自发前来的人们依次走进围栏,默默送行。
刚才跪倒在遗像前的老人,已经站在围栏边,双眼不曾离开过那幅照片,久久不肯离开。人们将一束束白菊放在1号楼下,双手合在胸前,鞠上一躬。
“我谢谢大家,大家素不相识,来了这么多人,真的谢谢大家。”老人边抹眼泪边说,眼角的褶皱处,深深夹着一汪泪水。
不远处的一幅遗照中,一个孩子嘴角含笑、大大的眼睛充满了灵气。“他就是那个叫雨辰的小孩,只有16个月大,住在22楼。”走过遗像的人们能清楚说出孩子的名字和年纪,仿佛根本就认识孩子一般。
知情者称,火灾前一天,小雨辰父亲的好友夫妇将可爱的小雨辰接到家中做客。不料第二天发生大火,当时,好友夫妇抱着小雨辰一面打电话向亲友求助,一面往楼下转移。但跑到19层时,因火势太大无法脱身,此后便与外界失去联络。
在雨辰的遗像边,有小老虎、机器猫、小绒熊玩具,也有亲手折的千纸鹤。不一会儿,小雨辰的遗像就淹没在菊花和玩具中,仿佛不愿意让他可爱的面庞,出现在这样的沉痛中。
和小雨辰一样,有太多的人曾经鲜活地走在余姚路上,在这里上班下班,长大成熟……然而今天,他们却变成一幅幅黑白色的照片,静静地摆放在街道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送一程
交响乐团街头义演
余姚路街角的一家美发店,与往常播放流行乐吸引顾客不同,昨日店内传来的是一曲悲悯的《大悲咒》。
自发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中,来自安徽的赵育特别显眼。赵育在上海七宝附近的工地工作,昨日下午,赵育和另外4名工友抽空前来追思,他们甚至还穿着一身白灰的外套,手里都提着红色的安全帽。“戴着帽子不尊重,不是要脱帽吗?”赵育说。
张育听说,火灾中遇难的几名工人中,有来自安徽的老乡。他有些感伤地说:“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老乡,他是在上海走的,按照老家的风俗,他也就算是半个上海人了。”
围栏内,一个花圈上写着悼念逝者的语句,落款处则写着:一个在上海打工的湖南人。
赵育对这个花圈感同身受,虽然未来他注定要离开上海,返回老家,但此刻,他说他也是一名上海人,与上海同悲痛。
昨天中午11点15分,在胶州路昌平路路口,为了表达对“11·15”特别重大火灾遇难者的哀思,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街头义演。义演结束后,乐团成员还集体为“11·15”特大火灾中的遇难者默哀。
昨日在余姚路街角的一家美发店,也与往常播放流行乐吸引顾客不同,店内传来的是一曲悲悯的《大悲咒》。音乐声中,人们继续向前走,向逝者献上白菊花圈。
帮一把
慈善基金会善款超600万
还有更多人解囊相助,为受灾者捐款。双目失明的老人、在上海居住的外国人士……不少以“无名氏”署名的人慷慨解囊。
与沪上其他知名佛寺一样,静安寺也于昨日下午2点,为“11·15”火灾遇难者举行了一场超度法会。
法会现场,有包括静安寺僧职人员、上海佛学院师生和社会信众在内的千余人参与。超度法会后,静安寺举行向火灾受灾居民募捐活动。当场捐款数额达31万元人民币。
还有更多人解囊相助,为受灾者捐款。近日来,静安区“白领驿家”、慈善基金会静安分会等机构,收到了社会各界的众多善款。双目失明的老人、在上海居住的外国人士……不少以“无名氏”署名的人慷慨解囊。
截至昨日,市慈善基金会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援助胶州路火灾善款已经超过600万元。
记者获悉,为了让有亲人遇难的家庭渡过难关,静安区还为每个家庭指定了一位对口的区内处级干部。如有任何生活上的问题,这些家庭都可与对口干部进行联络,干部会尽力解决。
若他们无力解决,则将上报给区领导,予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