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轮渡13年来首次引进新船 外形似游轮(图)

船舱四周通透适合观景。 记者 朱熙勇 摄 船舱四周通透适合观景。 记者 朱熙勇 摄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 胡勇谋 首席时政记者 杨磊 通讯员 王明贵 刘军 实习生 夏豫沂

  外形似豪华游轮,四周通透,温暖如春。昨日,两艘新轮渡在中华路—武汉关航线上营运。这是13年来武汉轮渡首次打造新船,也是20年来轮渡设备首次升级。

  10时30分,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一行,从中华路码头踏上新船,和首批尝鲜乘客一起,驶向对岸的武汉关码头。

  阮成发说,将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明年将再造10艘新船,让市民上下班过江更加便捷,同时,要让旅游者“来武汉必坐轮渡”。

  设施:四周通透适合观景

  “哇,好暖和啊,有暖气!”特地赶来尝鲜的老乘客王晓敏一进船舱就开心地看这看那。

  更多人踏进船舱的第一感觉就是眼前好亮!长江大桥、滔滔江水、过往船只,整个江景都生动地映入眼帘来。原来,新船一二层船体几乎全部采用通透玻璃构造,视线没有障碍。“这大的船,中间一根柱子都没有!像个大的宴会厅啊!”推着电动车上船的刘师傅发现,新船加装了电动脚缆,靠上趸船后对接更加一致,电动车上下船如履平地。

  一楼船舱内,沿着船体设置了一圈漂亮的不锈钢座椅,中间空间大到能一次性停放自行车、电动车近百台,淡蓝色的地板,乳白色的吊顶,放在前厅的42英寸液晶电视,两侧各一的足有近1.5米宽的上下台阶通向二楼……多名乘客说,轮渡好时尚啊。

  船舱为全封闭式,内设中央空调,温暖如春。乘客上下船通道由原来的3米拓宽到4米左右。“江城一号”船长称,新船最高时速24公里,单程渡江时间缩短3—4分钟,10分钟可过江。

  另外,船内同时设有雷达应急助航设备,防雾和防风等级均有提高。

  票价:普客依旧为1.5元

  武汉市轮渡公司昨表示,票价不变,普客票价为1.5元、刷卡优惠0.2元为1.3元/人次。

  目前,两艘新船被配置在中华路至武汉关航线上,分别为江城一号和江城二号。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码头设施也进行了同步改造,更加便民。如武汉关闸口此前是台阶式的,电动车要翻过半米高的坎,现在,改造后成为平地与沿河大道对接,车主上下船可直接骑行。

  同样的,在月亮湾轮渡码头入口为20级台阶。现在,这里竖起了指示牌,“前行30米,借道5号闸口,坡道平缓不需推”。

  期待:外来游客必坐轮渡

  武汉市公交管理办主任金文胜告诉记者,如今,公司19条轮渡船舶,半数船龄已达到或接近20年,老化严重。其中,轮渡5号趸船,已是30岁“高龄”。

  交通专家胡润州为武汉制定了水上交通规划。他说,武汉新城、新区、六湖连通,都将开发水上观光巴士,旅游是轮渡未来的方向。

  他说,目前轮渡的公交分担率只有5%,但其水上交通的价值不可小看。奥运火炬传递、重大节假日,轮渡在输运旅客上都功不可没。建立空中、地面、地下、水上的立体交通体系,轮渡不可或缺。“老汉口的风情,都在这条线上。”昨日,广东游客小江说,徜徉十里江滩后,到沿江大道酒吧坐坐,再到武汉关坐轮渡看江景,到户部巷吃碗热干面,这才算真的到过了武汉。

  武汉市轮渡公司统计称,今年4月以来,轮渡乘客数量明显增加至每天3万余,其中多是外地客人。如画两江景,正在走向东西南北。

  辉煌时,日均载客40万人次

  “老武汉”都有一段轮渡不了情

  昨日,88岁的何中秋老先生专程来看新船。何老家住武昌积玉桥。他说,老武汉人几乎都有一段不了的轮渡情。

  市民陈华林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每天都要坐轮渡过江。千军万马赶7:30那班船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连当时武汉关73级“江踏子”,他还记得清清楚楚:“每天要将自行车推上推下,尤其是枯水期,冬天穿上袄子也会冒汗,最后10级最难爬,我就在心里默念着‘倒计时’。上船后,冷风如刀割,常常一片喷嚏声。”

  轮渡一直是武汉过江的主要交通方式。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轮渡压力相应缓解。

  1981年起,江城公交出行难闻名全国。市政府紧急改汉口粤汉码头为直达青山红钢城(原名蒋家墩)的车船联运线。武汉轮渡开始了鼎盛期,1985年最高日客运量达15.83万人次,到1990年日平均客运量43.6万人次。

  老轮渡人张德正曾说:“原来是怕人多,现在是盼着人多。”泥泞不堪的码头,从中华路码头排队排出三四百米,直到司门口天桥下,是那时最常见的景象。

  1995年,长江二桥通车,水上客流锐减90%。陆路公交迅速取代轮渡。

  今天,武汉轮渡的日平均客流量在2万人次左右,亏损严重。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武汉 轮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