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尼罗河科考队返回北京 呼吁保护水资源(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4日02:31  新浪环保
图为尼罗河科考队员返程出发前在科考队旗上签名。新浪 英元摄 图为尼罗河科考队员返程出发前在科考队旗上签名。新浪 英元摄

图为客机穿越外高加索格鲁吉亚领空时天气晴好,在11000米高空可以俯瞰到雪山及河流等。新浪 英元摄   图为客机穿越外高加索格鲁吉亚领空时天气晴好,在11000米高空可以俯瞰到雪山及河流等。新浪 英元摄

图为12月23日,中科院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陈斯亮和综合业务部部长赵川宇等为科考队员献上献花,欢迎科考队平安凯旋归来。新浪 英元摄   图为12月23日,中科院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陈斯亮和综合业务部部长赵川宇等为科考队员献上献花,欢迎科考队平安凯旋归来。新浪 英元摄

图为部分科考队员在抵达首都国际机场时合影留念,十余天在异国他乡的团队合作和愉快相处已让大家友谊深厚依依不舍,纷纷拥抱惜别。新浪 英元摄   图为部分科考队员在抵达首都国际机场时合影留念,十余天在异国他乡的团队合作和愉快相处已让大家友谊深厚依依不舍,纷纷拥抱惜别。新浪 英元摄

  12月23日,2010尼罗河国际科考队员结束在埃及的考察,踏上回国行程。经过约9个半小时的长途飞行,平安抵达首都国际机场。

  中科院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陈斯亮和综合业务部部长赵川宇等同志为科考队员献上鲜花,欢迎科考队凯旋归来。

  在埃及12天的科学考察,行程安排紧凑,考察节点众多。科考队员详细了解了尼罗河水资源的现状与开发保护情况,与埃及科学教育界人士和主管部门官员探讨了尼罗河生态系统变化趋势与影响,以及尼罗河流域泥沙控制与治理的经验,直观感受了尼罗河流域两岸撒哈拉沙漠现状与治理,综合考察了尼罗河区域经济的现状,并在国际视野上考察和感受了尼罗河两岸人文与历史发展进程对全球发展的影响。16名科考队员横跨埃及南北千余公里,西至法尤姆绿洲,东至苏伊士运河东岸的西奈半岛,考察范围之广、内容之全、取得的水文资料和水质样品之多,开创了我国科学界在尼罗河埃及段考察的先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埃及尼罗河流域的考察成果,虽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测定,但仅就目前考察心得和直观认识而言,已足以为我国,以及世界上多数贫水国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大众具有启迪和科普效用:淡水资源不仅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也是各国工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性资源。都市中的民众已习惯了享用水厂供应的自来水以及瓶装净水等,很难设身处地去感受水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矛盾。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在不断减少。假如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管理者只看到短期经济发展的好处,就会忽视水资源的节约与可持续利用——即便绝大多数管理者并不存在浪费水资源或者危害民众的道德缺失,但短期内某个个体是很难预见水质水量变化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的。即便是尼罗河阿斯旺大坝这样研讨了上百年,造福了几十年的大型水利工程,在建立之初也很难预测到目前日益显露的弊端:水至清则无肥力,并且河沙和烂泥的减少已促使尼罗河三角洲萎缩。

  同时,科考队在考察过程中也直观感受到,尼罗河水就像一张白纸般被染上悲哀而沉重的色彩:阿斯旺帆船行驶在清澈见底的尼罗河上,清冽河水一直让人有跳下去一游的冲动,这样二类以上的洁净水质即使直饮也无碍健康;从阿斯旺大坝沿尼罗河而下水质逐渐浑浊,过滤物的颜色渐深;到了中游的卢克索,水的颜色已然变深、变黄,即使同样是乘坐帆船,心情也很难再像在阿斯旺时那样晴朗;再往下行,来到开罗和亚历山大,水质已经逐渐变为4类甚至以下,在亚历山大部分炼油厂附近,河岸附近已出现难闻的气息。当然,由于埃及政府的倾力管理,以及非洲及埃及工业发展并不发达的原因,尼罗河水质在全球大江大河中还算是偏好的。

  尼罗河不仅是埃及人的母亲河,它是全球淡水体系的重要一环,实际上也与每个地球居民的利益攸关。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工业化时代的大量废水,未经科学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湖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过度抽取地下水又使这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的的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待到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甚至城市安危受到直接影响时,管理者的醒悟和民众愤慨往往为时已晚,这不仅因为已出现农作物等植被枯死以及居民罹患水质恶化所致的疾病等难以挽回的损失,还因为相对于损害河流生态和破坏地质结构而言,消弭这些不良后果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投入。

  好在,埃及政府已经意识到水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已经开始“量水而行”,以水资源定发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优化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对尼罗河及周边湖泊的保护。在开罗至北京的航班上,科考队员邻座是一群埃及大学生,他们将由北京转机赴湖北宜昌研习水环境科学和交流大坝管理经验。

  科考队员陶宝祥、董锁成、王卷乐、杨雅萍、张路、陈宇炜、秦刚、章光新、赵文智、赵永涛、江洪、刘志民、孙丹萍、刘超、左山、蔡英元一致期待并呼吁:从我们自身做起,为子孙后代着想,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每一片海、每一条江乃至水龙头里淌出的每一滴水,实现人类与水的和谐共生。(图文 新浪特派科考队员 蔡英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尼罗河 科考 水资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