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部电影票房赚过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1:45  华商网-华商报

  

一部电影票房赚过亿(图)

  昨日,市民从曲江大唐不夜城一巨型电影广告画下经过。如今西安的电影院数量和档次都比几年前有很大的提高 本报记者 王警摄

  “十一五”五年,陕西省文化产业提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28.43亿元,较“十一五”初增长了11.7倍。

  影视产业的发展是百姓最能直接感受的方式之一。5年间,不仅电影院数量成倍增长,影视作品本身也开始迈入国际化路线,作品不仅获奖,更收获了票房与收视率。大片中,越来越多能看到陕西投资者的身影。

  2008年,市民雷宇对一部名为《老港正传》的电影印象深刻。剧中有黄秋生、莫文蔚等香港一线演员,“他们精彩的表演,把一个普通家庭为理想、爱情和亲情的坚守与努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观影中,雷宇多次感动落泪。

  电影结束时,雷宇发现,这部影片的投资方是陕西的文化企业——西安曲江影视投资 (集团)有限公司,“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雷宇说。

  《大秦帝国》获得“金鹰奖”《窃听风云》票房赚了一个多亿

  据了解,这是“十一五”期间,曲江影视参与投资制作的第一部电影,而与以往不同,“我们就是要走国际化的战略。”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安介绍。

  2009年,一部名为《窃听风云》的电影获得了超过1亿元的票房,由古天乐等明星主演的这部电影,在当年的警匪片票房成绩中名列前茅。同样,这也是陕西影视公司投资拍摄的电影。“十一五”期间,陕西影视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限于《老港正传》和《窃听风云》。记者从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了解到,五年间,陕西电影《图雅的婚事》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隐形的翅膀》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保卫延安》、《西安事变》、《关中枪声》、《胡杨女人》和《张小五的春天》等电视剧曾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由畅销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秦帝国》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此剧更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实现了“影视陕军”新突破。

  此外,大型纪录片《大秦岭》、《望长安》、《舞动陕西》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进一步树立了人文、绿色、现代、和谐的陕西新形象。

  陕西文化产业攒劲社会资金看好影视投资

  据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具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影视机构发展到210家,“十一五”期间共生产电影69部,电视剧120部,动画片5部,产量处于西部省份前列。

  在省社科院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长寿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均基于陕西省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后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投入。

  据了解,曲江影视不仅自己投资拍摄影视剧,还建立了扶持此类企业发展的专业园区,吸引全国有创意,有能力的公司入园发展,从税收上给予支持,“入园企业的税收优惠是相当可观的。”赵安说,国内多个知名公司均在此注册。

  赵安说,除了税收优惠外,陕西省和各地市的文化宣传主管部门,都会以现金奖励的方式,对做出成绩的企业或有着良好成长空间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减轻他们在这方面的压力。

  赵安透露,“十五”期间,影视制作最缺的就是钱。而到了“十一五”在全陕西加大文化产业建设的宏观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资金注入影视剧产业的发展中。这些资金中不仅有政府的投资,还包括更多社会资金,赵安说,“甚至陕西的煤老板也投资到影视剧拍摄中,”这些都是基于全省对文化事业关注的聚集效应。

  对于未来,王长寿建议陕西影视产业仍应该从政策放宽、陕西内部的影视企业相互联合和进一步加深与资本合作等三方面展开。

  攒 劲 事 情

  看大片 不用再买黄牛票

  1998年,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在西安上映,当时可谓“一票难求”,市民赵先生说:“为了请女朋友一睹为快,我不得不买黄牛票。”

  到2005年,西安市第一家五星级影院在高新区开业,经过5年发展,“大片与全球同步上映”早已成了影迷们生活的常态。据了解,全省2010年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西安票房增长速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据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数据显示,“十一五”末,全省电影城市影剧院机构发展到155家,西安市共有8家院线,近20个影院,每个影院都有多个电影放映厅。

  2005年,《哈利波特4》在西安与全球同步上映,“观众在半夜挤满了电影院。”业内人士张尧回忆,如今,与全球同步上映已不再是吸引观众的噱头,片源的增加,影院座位数的充足让观众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观影时间。

  产业兴盛 方言短剧火爆

  雷宇爱看电影,而他的家人对电视剧情有独钟,尤其是喜欢看《都市碎戏》、《狼人虎剧》等方言短剧。这种由最基层的编剧、导演和演员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自2005年推出以来,迅速在古城西安刮起一股旋风。一名编导透露,这种剧最火爆时,其收视率甚至超过热播的电视剧。

  此类系列剧的盈利模式,是先由社会上的影视制作公司拍摄好完整的作品,一经电视台选中播出后依据收视率挣钱。据赵安透露,方言剧全国都有,“但由草根力量制作的这种形式,陕西名列前茅。”他说。

  在赵安看来,此类系列剧能在陕西长久发展,“正是因为陕西有好的影视编剧根底,大家愿意去做这个事,更有群众愿意去演,喜欢这一行。”赵安说,“这与陕西加大文化产业扶持的宏观背景是绝对分不开的。”

  赵安说,现在拍此类系列剧的各个公司,演员,就像改革开放初的万元户,他们为整个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具活力的基础和不断向上的欲望。据了解,电视剧《保卫延安》中的群众演员不少来自草根。

  “未来,一定会有好的导演和演员,从这里面走出来。”赵安肯定地说。

  攒劲地方

  文艺路未来“东方百老汇”

  文艺路,这条位于西安市城墙外,全长2280米的南北街道,在“十一五”末开始华丽转身。2009年10月,陕西省8家文化事业单位核销事业编制,共同组成陕西演艺集团,此举标志着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步伐。8家转制单位,多数位于文艺路,新的公司也在文艺路办公。

  从2010年开始,这条曾见证陕西文化辉煌和变革的街道,开始打造她的新身份——文艺路演艺基地。该项目成为现在,乃至未来五年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据了解,西安文艺路演艺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1953亩,投资规模230亿元人民币,将实现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市民文化娱乐、商业居住和旅游的城市板块。

  未来的文艺路演艺基地的功能定位是以演艺为”核心基因”,演艺区、文化区、国际文化商务区、名人SOHO区、商住区等10个功能区镶嵌其中。5年后,文艺路演艺基地将成西安的“百老汇”。

  高新区动漫创意产业摇篮

  记者从陕西省文化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陕西动漫产业迅速崛起,有动漫企业180余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2009年,综合产值达8亿元。

  为了扶持这个原创、低碳和高科技的产业,陕西省从2009年开始成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小组,省内140家企业组成的动漫行业协会在高新区挂牌,省文化厅落实了动漫产业扶持资金,5家动漫产业获得了首批国家动漫企业认定。而西安高新区每年专门拿出3000万元资金,奖励园区内的动漫企业发展。

  有了政策上的扶持,到去年4月,西安高新区内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已达2150家,聚集了西安85%的动漫、游戏等企业。2009年,园区内动漫、网络游戏总产值达6亿元,出口额1000万美元。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冯强 采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