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高铁车头常血迹斑斑 “鸟击”频繁目前无解(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08:54  中国台湾网

  

台高铁车头常血迹斑斑“鸟击”频繁目前无解(图)

  高铁列车一趟走下来,车头经常会发现不少“鸟击”痕迹,目前尚无有效解决办法。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中国台湾网1月11日消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高速公路管理局”为白鼻心(因爱吃水果,被称为果子狸,一般生活在灌木、森林中)设置通道,成功降低死亡率。然而要面对动物穿(飞)越问题的不只高速公路,还包括速度更快的高速铁路。台湾高铁通车4年来,也面临“鸟击”的困扰,高铁车头常血迹斑斑,引发岛内很多爱鸟人士的高度关注,但高铁除持续进行监测外,目前对“鸟击”问题暂时“无解”。

  据报道,高铁速度快,鸟类常因闪避不及而撞上,2006年底台湾高铁试车阶段,就发现鸟击的情况,多发生在清晨台中以南的嘉南平原,以麻雀、红鸠最多,也发现过较大型的黄头鹭。台湾高铁发言人贾先德曾为此拜访岛内鸟类权威、退休的台“中研院研究员”刘小如。刘小如认为高铁的问题在于速度太快,加上全线很长,“鸟击” 是没办法的事,建议高铁先进行监测。

  为此,台湾高铁通车前就展开 “行车鸟击观察作业”,持续迄今。根据高铁调查,通车前,平均一列车有5次鸟击,通车初期,1天仅38班,但每一列车“鸟击”次数倍增到10次。后来逐步增班,高铁发现,他们在调整,鸟类也在调整,列车增加到62班,“鸟击”从10次降为5次,增至91班,再降到只剩1.5次。贾先德表示,或许鸟类建立了自己的“通报系统”,知道趋吉避凶。

  贾先德指出,高铁曾请教过日本新干线,但他们认为这是自然现象,没特别防范,也询问过高铁德法籍驾驶,得到相近答案,认为物种会通过学习自行调整。从上述数据中看“鸟击”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不论是从营运或生态的角度,高铁很希望能找到防治之道。

  对此,彰化环保联盟理事长蔡嘉阳建议,高铁可仿效机场做法,在沿线易撞击点的轨道两旁20米至30米处设置高音频的驱鸟装置。也有人建议,高铁可在车头贴“眼点”,让鸟类远远以为是猛禽而避开。(中国台湾网 吴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