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张病历 牵出秦东陵大盗(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02:00  华商网-华商报

  

一张病历牵出秦东陵大盗(图)

  被盗的秦东陵一号墓(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漆木高足豆印证齐国孟尝君曾为秦相邦

  墓中发现国家一级文物漆木高足豆,它是一种盛器,可放食物等。这件漆木器历经2000多年,保存完好,在豆座上发现的19字铭文,破解了两大历史谜团

  ■破案经过:

  现场发现一张病历→在雁塔区找到病历女主人→在徐家湾抓获女主人的情夫、嫌疑人齐某→在洪庆抓获武某和张某、在秦东陵附近一村子抓获肖某→在江苏徐州抓获徐某、李某、杨某等3人

  ■核心提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告破,7个犯罪嫌疑人被抓获,1人在逃。追回被盗“八年造”漆木高足豆等文物11件,经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家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0件。

  案发现场:作案工具装了6麻袋

  去年10月20日,临潼分局接警后,立即赶到案发现场,经警方和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发现盗洞口被黄土掩埋,拨去黄土,盗洞口有一个装满作案工具的麻袋,和几个装满黄土的编织袋,麻袋下方是一个直径一米的盗洞,盗洞用架子支着。

  这一盗洞深30余米,是沿着墓室的墙壁打下去的。在墓室的走廊里,留下几个防毒面具、手电筒等作案工具。民警将墓室内的作案工具,以及盗洞外部的作案工具全部收集,带回勘验。仅作案工具就装了6麻袋。

  线索出现:发现一张病历

  民警对这些工具进行反复勘验,并未发现什么线索。直到最后一次勘察时,从麻袋里倒出作案工具时,滚出的一个“泥球”引起民警注意。民警打开这个“泥球”,居然是一张拍CT片的病历,上面有一个叫刘某的女子的名字,并显示刘某家住礼泉县,而拍片时间在当年9月。民警通过排查,最终确定刘某住在雁塔区。民警遂将刘某控制。

  经审查,刘某称,其情人齐某曾陪自己去医院检查拍片,片子和病历都由齐某保留,齐某住在西安市北郊徐家湾,是干盗墓的。

  顺藤摸瓜:7名疑犯相继落网

  2010年11月5日凌晨3时许,经过彻夜蹲守,民警将齐某抓获。在齐某长期居住的招待所里,民警查获电雷管、氧气瓶、防毒面具和探索仪等作案工具。

  齐某承认自己伙同他人盗掘秦东陵的犯罪事实,并交代,其他成员居住在灞桥区洪庆街办一招待所。随后,市局副局长肖西亮亲自带队,赶到洪庆街办,在一招待所内,抓获武某和张某。并于当日晨6时许,在秦东陵附近一村子内的架子车上,将熟睡的肖某抓获。

  据嫌疑人交代,他们白天睡觉,夜晚盗墓。虽知盗墓行为已引起警方重视,他们仍不愿离去,打算待民警撤离后再去盗墓。

  11月6日凌晨,民警赶往江苏徐州,将徐某、李某、杨某等3人抓获。专案组在江苏一嫌疑人家中,将“1020”秦东陵被盗出土的文物(漆木高足豆1件,高足豆底座3件,漆木简7件)悉数查获,11件珍贵文物全被追缴到案。目前仍有一疑犯在逃,警方正在全力追捕之中。

  疑犯供述:文物被连夜运往江苏

  经查,2010年7月份,临潼人肖某结识了疑犯齐某,齐某擅长电工。二人一拍即合,并多次在秦东陵进行踩点。待计划逐渐成熟后,他们又纠集了3人,作为同伙。

  2010年八九月份,他们取得武某的经济支持,购置鼓风、照明设备,于10月8日前后,两次进入墓区,盗得文物11件,并连夜运至江苏徐州,埋在了一个疑犯家里的地下室。原打算待风头过了之后再出手,没想到这么快都被抓了。

  所幸盗贼没进入主墓区

  据警方介绍,2010年11月10日,警方再次对案发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当时,在临潼分局消防大队消防官兵的协助下,民警和文物专家戴着防毒面具、背着氧气管,抓着绳子下到墓室。盗洞口有鼓风机往下面送氧气。而120急救人员也一直在盗洞外待命。

  据了解,盗洞直对的下方,位于秦东陵一号大墓的西北角,位于墓室的走廊方位,窃贼只是窃取了走廊的几件文物,并未进入主墓区。而墓室的走廊后,还有棺和椁。据文物专家讲,该墓室的棺和椁均未遭破坏,因此证明窃贼并未进入主墓区。

  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督办

  2010年10月25日西安市临潼区政府成立了专案组,陕西省及西安市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始进行协作破案。

  同时,此案引起市委、市政府和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10月26日,常务副市长董军就此案作出了批示,市委常委、市局局长杜航伟要求快速侦破此案,并成立了以市局副局长肖西亮为组长,由刑侦局、临潼分局等单位50余人组成的专案组,迅速开展侦破工作。

  案件侦查期间,省政府代省长赵正永、省委政法委书记宋洪武也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市委书记孙清云、常务副市长董军多次督促,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杜航伟每日听取专案组工作汇报。11月23日、24日,国家文物局会同公安部派员来到陕西督办此案。

  两次设下暗记 揪住盗贼踪迹

  昨日下午,秦东陵文管所所长高海锋回忆,去年10月8日大清早,他和一位工作人员赶至秦东陵一号大墓上方,发现现场有一个断了的钢锯条,他怀疑有人来过这里。但此时,还不能确定盗墓者的动静有多大,于是他便将锯条悄悄插进虚土里。直到10月19日,他发现钢锯条不见了,并有了新土出现。由于那段时间是农忙时节,土地翻动较大,他仍然不能确认东陵被盗,于是,再次踩了一个很特别的脚印。

  10月20日他在此巡视时,发现脚印不见了,现场又发现了一部对讲机。至此,他不敢怠慢,赶紧报警。

  10月21日,文物人员会同警方及文化站等工作人员再次到现场取证,采取把摄像机与强光手电放入盗洞办法,发现墓室破坏情况十分严重。临潼区文物部门遂保护现场加强夜间巡查,并上报西安市、陕西省有关部门。

  据高海锋讲,秦东陵文管所共有4名工作人员,所保护的范围是秦东陵国家文物保护区的10座陵园,面积24平方公里。每晚,他们开着所里唯一的长安牌面包车,来回巡视四次,这样天也就亮了。“能否建立一种针对田野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这是我们所期待的。”高海锋说。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杨小刚 采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