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政协委员建议企业筹建蚁族基金(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9日10:09  新闻晨报
若干年后他们也可能成为这座城市的精英。晨报记者 杨眉 现场图片 若干年后他们也可能成为这座城市的精英。晨报记者 杨眉 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 韩小妮 张昱欣 谢磊 晨报首席记者 吴飞

  他们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走在大街上也是一副体面的装扮,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是家喻户晓的“出息孩子”,他们怀揣梦想来到上海、留在上海,他们也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成为这座城市的精英。

  [献计]

  卢汉龙代表:

  全社会关心“蚁族”,才能留住人才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卢汉龙在谈到“蚁族”时,首先提到了政府和企业。政府有责任加大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解决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今年,公共租赁住房是人大热议的话题之一。”卢汉龙说:“许多‘蚁族’都有比较体面的工作,对未来抱有憧憬,但在目前房价高的情况下暂时选择了较差的居住环境。对此,企业应该关心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外地来沪大学毕业生的生活。政府与企业应该联手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数量。”

  当然,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卢汉龙表示,与街头流浪者不同,“蚁族”有自己的住所,只是居住条件比较差,这一部分人群可能不在民政局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此,卢汉龙提出了对于“蚁族”的第二个观点:需要广泛发动社会网络来关注。“蚁族”所在街道、居委,以及房东等都有责任来关心他们的生活。

  此外,卢汉龙表示,青年人自身也应该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这段人生的过渡期。“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年轻时住房面积都很小,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他笑着说。

  胡苏云委员:

  企业可抱团筹建“蚁族基金”

  在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胡苏云看来,“蚁族”面临的困境似曾相识。胡苏云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她身边也有这样一批外地来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当时研究所有自己的职工宿舍,虽然条件并不好,但基本的居住仍能得到满足。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中不少人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更高的房价、更高的生活消费成本,以及更激烈的就业竞争——胡苏云坦言,与前辈相比,如今的“蚁族”面临的困难要大出许多。

  为此,胡苏云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为员工提供集体宿舍或人才公寓,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而对于处于发展期,自身条件较弱的企业,则可通过与区域内其他企业联合,抱团筹建“蚁族基金”,用以租赁、收购合适的房源,并完善相应的申请准入和退出机制。设立基金的好处在于分散了单一企业解决职工居住问题的压力,也可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利用效率。

  [回应]

  市房地局长刘海生:

  今年筹建200万平方米公租房

  列席本次人代会的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向记者表示,今年将筹建2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政府发展公租房,主要就是为了缓解本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困难。“公租房重点解决的就是‘住房夹心层’的暂时性困难。”他说:“公租房不设收入限制,新上海人等工资不低却没有什么积蓄买房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公租房来解决住房问题。”“在公租房的建设方面,我们鼓励针对年轻人的特点,在地段好的地方建一些小房型,面积在三四十平方米左右。这样上班方便、租金便宜。”刘海生透露,上海首批“市级统筹”的公租房房源已经确定,分别位于徐汇的华泾和杨浦的新江湾城,共有住房5100套。这些公租房将面向全社会供应,最快今年上半年就可开始接受申请。

  “内装修为了适应年轻人的口味,颇有宜家风格。”刘海生说。不仅如此,公租房的配套设施齐全,配有洗衣房、食堂等设施。“目前本市各单位建设的公租房面积已超700万平方米,我们鼓励在政府扶持的基础下,各个企业建设面向本单位职工的公租房。”

  市民政局长马伊里:

  开始试点公益创投项目

  天寒地冻,无疑让“蚁族”生活雪上加霜,民政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否该采取措施“扶一把”?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有着自己明确的观点:“虽然目前他们可能面临收入、居住环境等多方面的困境,但我们不应该给他们贴上弱势群体的标签。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是出类拔萃的,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生活境遇。”

  马伊里坦言,让民政部门将“蚁族”人群纳入保障范围,目前还很难从政策层面找到依据。不过,针对目前“蚁族”的生存现状,市、区两级政府部门也正在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多方面渠道给予帮助。

  马伊里建议,目前本市已开始试点“公益创投”,这对于有创业志向的优秀“蚁族”而言,也是很好的机遇。据了解,目前本市福利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以为老服务、助残服务、青少年服务和救助帮困服务等为目的的公益创投项目。通过严格筛选,获批项目最终将获得资金支持。

  [记者手记]

  不是给他们财产  而是给居住权利

  人代会开幕才三天,韩正市长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和补充发言,参加了一次人大审议、一次政协讨论,每次都会言及上海必须留住青年人才,“否则这座城市就没有未来。 ”而留住青年人才,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人才进不来。 ”

  在昨日的补充发言和前天的政协专题讨论中,韩正都说:“住房政策不是一群没有买房后顾之忧的人坐在屋子里能够讨论出来的,必须去了解,去调研,去感同身受青年人的紧迫感和渴求。 ”在《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审议中,韩正则指出,要让青年人有更好憧憬,让每一个青年人都有机会。

  韩正这般频繁地谈吸引青年人才,至少透露出管理者的两个信号,一是要给力解决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现有住房制度没有办法解决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不解决住房问题他们就没有归属感,不去解决他们‘蜗居’、‘房奴’的现实,我们这座城市就没有吸引力,也就没有未来。我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不是去给他们财产,而是给他们居住的权利。 ”

  二是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蚁族”有向上流动的机会。“让每一个青年人都拥有更多的机会,要更加注重为青年人创造创新、创业、成长的宽松环境。 ”

  希望如韩市长所说,“今天的青年人,明天在上海成长为教授、院士。 ”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上海 蚁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