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汶川灾后重建产业结构升级(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2日11:18  南方日报
一位羌族老太太正在教汉族妇女跳锅庄舞,广场上洋溢着欢乐。 一位羌族老太太正在教汉族妇女跳锅庄舞,广场上洋溢着欢乐。

课堂里,孩子们露出幸福的笑容。 课堂里,孩子们露出幸福的笑容。

重建后的水磨镇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 重建后的水磨镇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

乡村旅游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乡村旅游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重建档案

    ○广东对口援建汶川的产业恢复项目共28项,援建投资约6.74亿元,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扶持汶川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和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业。

  ○2008年9月26日,四川在广东开展感恩致谢、重建招商活动,川粤两省70个合作项目签约,投资总额357.85亿元。

  ○2008年9月26日至12月1日,四川党政领导分别率团赴18个对口支援省市和港澳地区开展感恩致谢、重建招商活动,取得巨大成功:与18个对口支援省市签约项目464个,投资总额2039亿元;赴港澳招商活动签约项目71个,投资总额93.1亿美元。

  ○2010年4月1日,“广东—汶川工业园开园暨首批企业入园仪式”在成都·阿坝工业园区举行“广东—汶川工业园”,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投入4亿元援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3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

  3年,1000多个日夜。

  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劫后余生到忘却悲痛,从“活下去”到“更好活着”。与这片经历磨难的土地一起,灾区老百姓见证了“重生”,对于未来,他们信心满满,踌躇满志。

  没有人否认,灾区产业重建,是一场强筋健骨的恢复重建,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

  没有人怀疑,灾区产业恢复重建最大变化,是产业空间布局的大调整,是产业结构的大升级。

  3年过去了,回首灾区经历的一切,我们欣喜发现,这不仅是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果,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

  震后的广元,支持和争取中石油、中石化启动年产50亿立方米的气田开发方案,投资10亿元的“气化广元”项目开工建设。36户小炼焦、小水泥、小炼钢等高耗能企业关闭转产,251户产能落后企业实施煤改气。

  在德阳市高速公路旁,一大片长方型、白墙蓝顶的巨大厂房引人注目:厂外车流滚滚,厂内机声隆鸣。这就是东方汽轮机厂投资50亿元建设的占地2600多亩的新基地。工业重镇德阳,打造出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大型铸锻钢制造基地。

  灾后恢复重建给重灾市绵阳带来7300多个重建项目、2200多亿元重建资金,这相当于绵阳建市20多年来固定资产投入总额的两倍。绵阳震后实施的“企业倍增计划”、“园区倍增计划”,大力推进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新三城”建设,绵阳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军工与民用光电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激光及核技术应用“五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路线图日渐清晰。

  绵竹,金花镇玄郎村人重拾画笔,还办起了年画传习所,搞起年画游。龙门山下,这样的年画村鳞次栉比,与新近种植的万亩玫瑰园、葡萄园、茶园一起,共同构成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沿山产业带。在当地人眼中,这就是未来的“东方阿尔卑斯”。

  目光转向世人瞩目的汶川,产业重建亮点纷呈———

  汶川地处高原,震后,广东援建者与当地人一起,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特色农业规模化已见雏形;三江乡、水磨镇从一片废墟变成国家4A景区,其中水磨镇还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理事会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震中映秀镇、县城威州镇正在努力打造国家5A景区;绵虒镇成为名符其实的大禹故里;草坡乡建成一条“文化走廊”……

  一个个“特色”的背后,是对产业转型和百姓增收致富的深层次考量。

  今天的灾区,内生的重建力量越聚越大。产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振兴,为灾区当前和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0年,汶川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6.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1%、农民收入同比增长14.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4%……对口援建使灾区成功走上跨越发展之路。

  2009年、2010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8.7%、10.3%,同期四川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比全国高5.8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促进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显现。2010年,四川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升至第八位,较震前提升一位。

  打量脚下土地,面对喜人成绩,灾区产业腾飞指日可待,我们有理由相信,灾区未来,充满希望。

  震后新生

  锅庄广场歌舞尽欢

  地震前,汶川龙溪乡村民于清和一直经营农家乐生意。

  “生意好得很!每周五预订电话爆满”,于清和回忆,当时来的游客很多,停留时间却不长。很多人和他说,“来一趟只能光吃你做的饭,没别的好耍”。

  生意红火,于清和并没有放在心上,但说同样话的人越来越多,他才意识到“龙溪旅游缺了点什么”。直到他在广东湛江援建工作组规划图纸上看到“羌人谷文化旅游中心”的规划时,于清和拍着大腿说“原来旅游可以这样搞!”

  汶川龙溪,有着“小九寨沟”的美誉,每年有数千人到当地旅游,当地羌族妇女靠向游客出售刺绣赚钱养家。但以前进来的路全是石子,时常塞车,10多公里路开车要两三个小时。

  广东湛江援建组驻汶川龙溪乡后,公共设施建设得以“翻身”——— 工作组投资近4000万元修建总里程48.09公里硬底化公路,进村的公路全铺上水泥。

  不过,修路解决的只是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龙溪乡产业结构单一,如何在援建中“造血”更为关键——— 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援建组与当地干部充分挖掘当地羌族文化,将龙溪打造成独特的羌文化旅游村。

  充满羌族特色的羌寨旁,吊桥跨越潺潺流水,羌碉高高耸立山冈,水磨坊讲述羌寨神奇。新建的羌人谷文俗展示厅中,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介绍“释比”的各式图片,一件件文物将当地久远的民族历史文化展示在游人面前。

  龙溪乡的深处阿尔沟,树木千姿百态、飞瀑流泉、奇岩怪石,援建工作组将这里开发成为生态旅游区,建设以古羌释比文化崇拜为主题的阿尔释比文化博物馆和展示广场等旅游景点,为龙溪未来发展构筑了诱人的魅力……

  旅游有了新内容,进村游客日渐增多。于清和说,现在来的人都愿意“多耍几天”,他们说除了有得吃,还“有得看,有得玩”。

  援建组修建的锅庄广场,现在每天从下午开始就挤满了人,当地人自编自排节目,欢声笑语不断。“随便拿出一台晚会没有问题”,村副女主任唐学华说,房子不愁了,生活不愁了,锅庄舞就成了妇女们最大的伙伴“如果没有援助,我们吃饭都难,现在日子好过了”。

  一个新的漂流项目即将上马,而羌文化博物馆也正在扩建当中,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到时游客肯定都住不下,要提前预订”,唐学华说。

  见证不屈

  汶川县副县长王蕾:

  迷茫时我们就到广东取经

  王蕾,汶川县政府副县长,分管经商局(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是广-汶工业园建设的亲历者,也是汶川灾后工业重建的主导者之一。

  谈创新:飞地工业园“广东创造”

  南方日报:广-汶工业园是一个飞地工业园,并不在汶川,当时为何有这个创意?

  王蕾:因为地震后,土地灭失非常厉害,加上汶川是阿坝州的工业基地,阿坝州70%的财政收入靠汶川境内的水电工业及水电工业园衍生的加工工业贡献,所以它不光关系到汶川县的财政收入,也关系到阿坝州的财政收入。所以才想到建立一个飞地工业园区,异地恢复和整修我们的工业。

  南方日报:当时这个想法是由广东还是汶川提出来的?

  王蕾:应该是共同提出来的,但是广东援建工作组对这个想法的实现起关键和决定作用。正如钱锺书小说《围城》里的“城内城外”的说法,别人可能会觉得我们汶川是站在城里有这个想法,会不客观,而广东省援建工作组支持我们这个想法,也就意味着他们作为对口援建单位,来了以后了解了我们的情况,站在城外非常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这个设想。所以广东省工作组就向广东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汇报相关情况,经过沟通,才做成了这件事。

  谈思路:具体工作还需解放思想

  南方日报:建飞地工业园是“摸着石头过河”,当中遇到什么困难?

  王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当时我们都比较迷茫,后来去了广东多个城市如茂名、肇庆、阳江、中山、佛山等学习,也走访了成梁工业园区、眉山工业园区,发现具体的工作还是需要解放思想,体现属地管理。也就是说,假如园区权力相对独立,那么就没必要衍生出太多大小不同的利益主体,这是给自己的发展设立门槛和阻碍。阿坝州和成都市只约定投入和分成的比例,不要插手太多具体事务,也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南方日报:以往有报道说,工业园区一定要避免重走老路,避免污染,在选择企业上一定要高标准、高要求,选择已经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具体工作是怎样呢?

  王蕾:我们这个园区现在还不成熟,目前是在企业的产业特征、投资规模上有严格的要求,保证环境不被污染,先吸收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进驻,再借由他们做“风向标”,吸引更多企业过来。这批先入驻的企业,排污必须达标,但可能在规模上达不到当初产业规划的要求。

  谈发展:没有一窝蜂搞旅游

  南方日报:在与广东人的接触中,你觉得汶川获得了什么?

  王蕾:飞地工业园是一个新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工业应该如何与国际接轨。比方说,在广东的帮助下,我们与香港食品大王四洲集团有了接洽,他们计划将生产薯片、火腿肠的原料和销售两方面交给我们的企业去做,但是生产和加工环节还是在广东和香港的基地。在跟香港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国际惯例。

  南方日报:汶川很多乡镇都把旅游作为发展重点,会不会因此一窝蜂搞旅游?

  王蕾:我感觉汶川县委、县政府的思路是比较清楚的,在保持第二产业作为大头的情况下,必须走“一三产业互动”的路子,即发展“三高”农业、“三金”旅游、“三新”工业,不会一窝蜂地搞旅游。

  谈转变:企业不用请官员吃饭

  南方日报:广东援建对汶川发展理念有什么影响?

  王蕾:不论是老百姓还是干部,思想都发生了变化。广东工业园区的管委会为企业服务,只要求企业缴纳税收,不需要企业的特殊招待,比如请吃饭等。但是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可能就不太能接受,觉得自己工作非常辛苦,而且企业要依靠政府、拉拢政府。也许是受广东感染,我们现在的定位就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顺利入驻。

  南方日报:你对汶川工业未来有什么展望?

  王蕾:前景非常光明。汶川地震前的产值是30多个亿。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汶川加上广-汶工业园区是400亿元产值,汶川本土200亿元。总的来说,广东省对汶川第一二三产业都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徐 滔

  本版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汶川 产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