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伤口出血 你会包扎吗(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5:03  华商网-华商报

  

伤口出血你会包扎吗(图)

  手腕部静脉出血,正确的包扎方式应为,在出血上部先行加压包扎,并对出血处交叉包扎

  

伤口出血你会包扎吗(图)

  错误的包扎方法

  

伤口出血你会包扎吗(图)

  医生演示脚部静动脉出血正确的包扎方法:先要在出血上部进行加压捆扎

  

伤口出血你会包扎吗(图)

  错误的包扎方法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宁峰摄受伤流血,捂一件衣服就到医院了。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见到过。

  若失血不多,到医院再包扎自然没事。但若伤情严重、流血不止,身边的人是否懂得急救包扎并第一时间进行正确有效处理,往往会对抢救的成功与否带来直接影响。

  送医救治前最起码的止血方法,你懂得吗?作为生活常识,其实每个人都有必要掌握。本期生活实验室就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组实验。

  ■典型事例

  胳膊受伤衣服一捂就送医

  因出血太多险休克

  2月15日中午,两名年轻人搀着一个小伙急急火火来到了唐城医院急诊室。小伙左胳膊上捂着的衣服已被血水浸湿,搀扶的人手上也全是血……

  医生拿开衣服后,发现小伙肘关节上方10厘米处有一个1厘米长的伤口,出血很厉害。由于出血严重,且小伙已出现烦燥、口渴等症状,而这已是休克早期的症状了,医生判断已伤及动脉。

  医护人员赶紧为他包扎,并进行输血抢救。好在小伙体质不错,恢复得很快。经询问,原来小伙的胳膊是被朋友不慎用刀弄伤的。短短20分钟内失血量如此大,主要是因为身边的人都不懂得及时止血造成。

  ■记者调查

  不少市民对紧急止血一知半解

  一般市民对紧急止血和伤口包扎究竟知道多少?

  近日,记者对30多名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

  市民张先生说,如果流血多就送医院了,流血少的话自己就可以处理。要么用纸先擦下伤口,要么就找个衣服或什么带子,把伤口上方系紧。

  一名30岁左右的女士说,若是手上出现伤口,她会先用水冲一冲,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把水沾一沾,然后用创可贴贴上。

  46岁的邹女士说,要看什么伤口,如果出血不严重甚至可以不用包扎,直接送到医院让医生处理;如果出血严重首先要止血,最好是在伤口与心脏之间的位置扎个带子,以防止血液流得过快。

  那么这些方法是否正确呢?

  ■常识预热

  失血超40%随时有生命危险

  西安唐城医院急诊科主任陆将介绍,人体血管分三种: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破损是有自愈功能的,而静、动脉血管破了就很危险,尤以动脉血管破裂最危险。静脉血管破裂,血会缓缓流出;而动脉血管破裂,则是喷射式出血,若止血不及时或止血不当,十几分钟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流光,导致出现生命危险。

  成年人血液总量一般是体重的8%左右,如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20%,就会出现休克症状,也称为休克早期;超过20%至40%则为休克期,需紧急抢救;而超过40%,抢救不及时随时有生命危险。

  本期实验顾问

  西安唐城医院急诊科主任陆将1969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2011年2月任唐城医院急诊科主任。多次参与重大危重急症及突发灾害事故的抢救,对急诊常见的各型休克,各种中毒,急性脑血管意外等的抢救有丰富临床经验。

  实验时间

  2012年2月16日

  实验地点

  唐城医院急诊科

  实验人员

  急诊科医护人员及3名热心市民:韩先生、李女士、张女士

  考虑到实验人员的感受和实际问题,本次实验只能用模拟的方法来进行。实验人员中,3名热心市民中的韩先生扮作伤者,李女士、张女士各自凭生活经验对小伙的“伤口”进行包扎。

  在医生指导下,实验人员特别制作了模具:在一块橡胶上划出一道长约3厘米的口子模拟伤口,然后将一根细软管埋进橡胶里,连在划开的口子处。软管的另一头连着一个输液瓶,瓶中是800毫升(按照体重50公斤的小伙子计算,其血液总量应为4000毫升左右,总量的20%即800毫升)兑了红墨水的自来水,以此来模拟血液。若瓶内“血液”流完,病人就会出现休克症状,对应的包扎方法即宣告失败。

  实验中,用秒表来记录处理伤口所用的时间,用液体瓶流出的模拟血液量来作为失血量的参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是模拟实验,无法完全与真实状况等同。

  实验1

  手背静脉出血绷带不能缠太紧

  伤情设定:手背处静脉血管划伤,伤口3厘米长

  规则设定:用居家急救包包扎(内有绷带、纱布、伤口外用药)

  市民包扎过程

  热心市民李女士看过伤口后,转身取来急救箱,拿出一卷绷带朝伤口处缠绕,每缠一圈都很用劲,以至于绷带都被拉成了窄条条。当她还在一圈一圈地缠绕时,韩先生已皱起了眉头,喊了一声:“我快受不了了,勒得手臂疼……”只见被缠绷带的上下两处皮肤发青发紫,明显供血不畅。

  用时:55秒

  失血量:180毫升

  效果:“血”还在流,绷带全被浸湿,止血失败。

  误区:包扎得犹如手套,却并不牢靠。由于伤口处未用东西局部覆盖,血管未受到阻力,血并未被止住。

  医生包扎过程

  查看伤情并询问致伤原因,同时取来急救包,拿出一块纱布折叠成长条,用力覆盖在伤口处,另一只手拿绷带缠绕施压,缠几圈后绕着大拇指斜着缠绕,这样绷带不易脱落。医护人员提醒,局部覆盖一定要高过周围皮肤。

  用时:25秒

  失血量:60毫升

  效果:出血处有一个红色印迹,周围的纱布仍然是纯白色,止血效果明显。

  实验2

  腕内侧静脉破裂止血应注意局部施压

  伤情设定:手臂磕破,静脉血管破裂,伤口呈三角状

  规则设定:用居家急救包包扎(内有绷带、纱布、伤口外用药)

  市民包扎过程

  此次伤口在手腕上方的手臂内侧。李女士取来急救箱,先拿出毛巾和绷带,将毛巾放在出血口处,紧张地用绷带朝毛巾上缠裹。缠了很多圈后,她表示包扎完毕。

  用时:40秒

  失血量:130毫升

  效果:模拟血液仍在外流,浸湿了毛巾和绷带,止血失败

  误区:局部按压方法不对,毛巾虽然足以把伤口覆盖,但对伤口出血处没有施压,因而止血效果很差。

  医生包扎过程

  按照伤口形状,将纱布折成一个三角状,进行局部覆盖,再用绷带进行缠绕施压。

  用时:23秒

  失血量:50毫升

  效果:只在绷带中间有一块血红色印迹,周围仍是白色。止血有效

  实验 3

  脚部动静脉破裂要压住腿根处脉搏

  伤情设定:在户外运动或探险时脚部受伤,动静脉血管均破裂

  规则设定:户外一般没有急救箱,实验用绷带模拟户外常用的丝巾、围巾、纸巾。

  市民包扎过程

  热心市民张女士先查看伤口后,开始在伤口上方用丝巾进行捆扎。然后用纸巾放在伤口处,用衣服布条(用绷带替代)进行缠绕。但血流速度依然很快。她赶紧拿起手机打了急救电话,伤者始终坐着。

  用时:3分20秒

  失血量:390毫升

  效果:模拟血液仍在外流,止血失败

  误区:不应该先捆扎,应该先对伤口局部进行按压以缓解出血速度。此外捆扎位置骨头多,很难有效压迫到动脉血管。

  医生包扎过程

  查看伤口后,让伤者摸自己伤腿的根部,找到正面中间位置跳动的脉搏后,以手掌用力按压,帮助止血。自己对受伤部位进行局部施压包扎。

  用时:1分02秒

  失血量:120毫升

  效果:绷带染红了,但绷带周围再无模拟血液外流,止血有效

  注意:动脉血流速度非常快,若止血方法不对很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相当危险。

  ■特别提醒

  紧急止血常见误区

  1用衣服捂伤口是自欺欺人

  伤口出血厉害,送到医院来的人很多都是拿件衣服捂着伤口。虽然看不见血,也不能起到止血作用,这样包扎只是自欺欺人。

  2捆扎止血要注意松绑

  有人在处理伤口时,常在伤口上方绑绳子或布条,绑得很紧,不见医生不松绑。虽然确有止血效果,却未能顾及伤口下方的组织,使伤口下方组织发青发紫、甚至坏死。用绳子捆绑,应注意每隔15分钟松绑一次,然后再次捆扎。若是有弹性的橡胶绳、松紧带,则不需二次松绑,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静脉出血较慢,不需要用绳子捆扎,只需局部施压包扎即可。

  这些情况 不用包扎

  开放性伤口只要流血不多不需包扎,送医前用干净的纱布或布块遮住,减少污染就行。开放性伤口,指身体某部位的肌肉软组织等出现创伤面,看上去伤口血肉模糊,但动脉静脉并未破裂,实际出血不多,完全可直接送到医院处理。

  被动物咬伤后,不能包扎伤口,反而是要暴露伤口,这样可抑制厌氧菌繁殖。被蛇咬伤后,用捆扎办法阻止毒素扩散,需要注意松绑。

  三种伤口处 理有区别

  手指割伤怎么办

  若手指割伤,将手指勾回来,能起到自动压迫止血的作用。如继续出血,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掐住手指两侧。因为手指的血管在手指的两侧,这样可进一步止血。用清水冲洗干净,周围用酒精擦拭消毒,用创可贴包扎。伤口较大、较深,身边没有消毒用品时,要速到医院就诊,并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头磕破了怎么办

  头皮血管特别多,受伤后出血多,不易止血。应立即用毛巾或其他布料压在伤口上,至少持续压15分钟。如果受伤时身边没有方便的物品,可脱掉一只衣袖压在伤口上止血,然后尽快到医院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头破了处理要以压迫止血为主,不要试图用水冲洗。

  脚扎伤了怎么办

  若玻璃、铁钉等在外,可立即拔出,因为刚受伤时伤口处于麻痹期,立即拔出时疼痛是最轻的。但被木屑扎伤不要自行拔出,因木屑带很多毛刺,不易拔出。应送到医院,由医生来处理。拔出铁钉或碎玻璃后,要让伤口适当出血,将伤口内的污物冲出。可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清洁的毛巾或其他物品压在伤口上,到医院做彻底清创消毒,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本报记者苗颖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