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新增财力80%投入民生让弱势群体生活更有尊严(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5日05:04  华商网-华商报

  

新增财力80%投入民生让弱势群体生活更有尊严(图)

  新当选的西安市市长 董军接受媒体采访本报记者张杰摄“市政府每年都要在民生工作领域,踏踏实实办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有影响的实事好事,使广大群众都能共享西安发展的成果”

  在昨日当选为西安市市长一职后,董军与中、省、市多家媒体记者举行了简短的见面会。对于华商报记者提问的“本届政府将要从哪些细节着手让市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董军从政府财力投入、政策向民生倾斜、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予以详细解答。董军还表示:我有信心、有决心接好市长的“接力棒”、跑好西安发展的“接力赛”,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要让西安的市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

  华商报记者:您在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要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请问本届政府将要从哪些细节着手让市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

  董军: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是我们各界政府都应该身体力行的,更是政府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就西安来讲,我们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要让西安的市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做。第一,我们要加大财政投入,每年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使广大市民得到更多实惠。第二,我们要通过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举等措施,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市民收入,让广大市民钱袋子更足。第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上学、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我们都将给予政策倾斜,让广大市民没有后顾之忧。第四,我们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确保物价稳定,保证广大市民生活质量不下降。第五,我们将加大对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政府资助,让弱势群体生活更有尊严。相信通过这些工作,我们西安的民生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改善。

  到2050年西安将以国际化大都市面貌面世

  新华社记者:西安是国务院提出的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怎样定位的?这个宏伟蓝图如何实现?何时能够实现?

  董军:在前段时间召开的西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已经有了明确定位,就是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较,我们西安的国际化,追求的不是最大最强,而是最具特色。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我们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现在起到2016年,也就是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主要是搞好规划、打好基础的阶段,计划到2016年,使西安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初步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到2030年,建成一个基本符合大都市要求、特色鲜明、功能基本齐备的国际化都市。第三阶段到2050年,西安将全面实现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到那个时候,相信西安会以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也有信心、有决心在我的任期内,和班子成员一起,和全市人民一道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做出新的努力。

  每年办几件让百姓看得见的实事

  西安电视台记者:西安发展的“接力棒”传到了新一届政府手中,全市人民对您和新一届政府充满期待,请问本届政府的施政理念是什么?

  董军:坚持发展蓝图不动摇,坚持为民谋利不懈怠,坚持真抓实干不折腾,坚持清正廉洁不偏移。从市政府班子来讲,《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两块短板求突破,多措并举惠民生,创新管理促和谐。我们将努力把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蓝图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件一件地变为现实;我们将加快规划建设渭北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全市工业新的增长极;从今年开始,市政府每年都要在民生工作领域,踏踏实实办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有影响的实事好事,使广大群众都能共享西安发展的成果;我们将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努力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记者:本届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新一届政府将采取哪些举措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董军:目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所确定的一系列目标,都是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桃子”。比如:在过去五年,我们也实现了翻番。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在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要再实现翻番,我们的压力还比较大。

  如何确保实现这些目标,概括起来:一是抓产业,我们要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培育壮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强区县,在区县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县做大做强。三是促统筹,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四是惠民生,多措并举惠民生,不断提高城乡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本报记者付亚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