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昨天凌晨1时30分,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首次变轨。此后它进行四次变轨,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变轨时间是今天早晨5时前后。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按照飞行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按照计划,神九于6月18日17时到17时30分之间,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于6月24日12时40分到13时10分之间进行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
与地面通话刘洋笑得很开心
这次神九追赶天宫的方式和神八完全相同,即经过5次变轨使飞船进入天宫一号正后方,直线距离52公里、垂直距离50公里轨道的位置,目前天宫一号正在343公里交会对接轨道上等待着神舟九号的到来。
按照飞行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前天飞船入轨后进行到第二圈时,景海鹏打开了返回舱和轨道舱的舱门,随后地面人员和三位航天员进行了第一次通话。据地面工作人员介绍,地面人员很高兴听到女航天员状态很好,也看到她笑得也很开心。
航天员换装“白领”变“蓝领”
昨天凌晨,“神九”在完成首次变轨后,航天员也都换了“行头”,脱下白色舱内压力服换上蓝色舱内工作服。
据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潭秋介绍,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航天员标志性服饰,当数蓝白相间的航天服。
按以往情况,航天员舱内压力服主要在发射和返回地球时穿,但这次在交会对接阶段也要穿上,主要为了压力应急用。不过,“神九”没有出舱活动任务,因此航天员不会穿舱外航天服。
飞天第一晚景海鹏值班
飞天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在平静中度过,这一晚由景海鹏值班,刘旺和刘洋休息。按照天地同步的原则,在昼夜更替频繁的太空,航天员的作息时间也要大致和地面上同步,白天进行工作,晚上以休息为主。三位航天员实行轮流值班,始终保持有一个人值班,另外两个人休息的状态。
据了解,在飞船发射后,18日和天宫一号对接之前,没有给航天员安排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操作题目。这两天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是尽快适应天空环境,为之后和天宫一号对接做相关的准备。
对接最怕“追尾”手动易成功
对接时需要注意什么?欧洲宇航局专家卡尔·伯格奎斯特说,把飞上天的航天器和天空中的航天站对接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必须计算出航天器的速度,以使其能够“遇见”太空站。伯格奎斯特说,对接系统必须得保证密闭,当接近太空站时,又必须得保证有足够的速度,以确保准确对接,还不撞到太空站。
“最重要的是,你的计算必须得精确。航天器和太空站得在太空中走在一条线上,这样在到达某个地方的时候,才会适时对接。”他说。
英国航天局空间推进专家、英国反应发动机公司技术指导马克·汉普赛尔表示,手动对接相对更加凸显宇航员的作用,更为灵活。
马克说,手动引导对接最大的风险要数两个航天器出现碰撞追尾,手动对接比起自动对接更能凸显宇航员的作用,因为他们能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撞车。
整流罩残骸
在榆林找到了
在神九成功发射25分钟后,其整流罩残骸坠落到榆林市榆阳区和神木县境内,未造成任何伤亡和财产损失。
16日,神舟九号18时3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于飞船的整流罩预计会坠落在榆林境内,在发射前,榆阳区和神木县近10万人提前撤离。
在火箭升空约25分钟后,神九整流罩残骸坠落到榆阳区麻黄梁镇东清水河村。16日19时20分许,长约2米、重约200公斤的首片整流罩残骸被当地村民找到。
逃逸塔内蒙找到
现场炸出大坑
16日9点10分,在神舟九号飞船发射2个半小时之后,飞船主要组件逃逸塔在阿拉善盟边防支队干警和警民联防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找到,残骸将地面炸出大坑。目前残骸已被看护起来,等待送回到酒泉发射中心。
16日6时37分,“神九”飞船成功发射升空,160秒后,逃逸塔成功与火箭分离。联合搜寻组分成4个小组开始搜寻工作。9时10分,搜寻小组找到了逃逸塔残骸,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到有关部门,并保护现场待命将残骸运送回酒泉发射中心。
航天员面部浮肿属正常
昨天下午1点半左右,女航天员刘洋接替了景海鹏进入了返回舱值班,成为昨天第三位在返回舱里值班的航天员。整个值班过程中,刘洋都在专注地盯着监视屏幕,翻阅安全手册,偶尔是动一下嘴巴,应该是默记动作指令。
还有一个细节是,景海鹏的安全手册看起来比其他两位航天员的手册稍微厚一些。手册上许多页码都折了角,从这个侧面也能看出,作为指令长景海鹏所担负的任务比较重。
昨天三位宇航员的面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浮肿,因为是初到太空,航天员的体液是要重新分布,会向上半身转移。工作人员说这些都属于一个正常情况。这两天航天员没有被安排科学实验或者是操作题目,他们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尽快地来适应太空的环境,为之后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做好准备。
直播时航天员拿着的是什么
飞行手册 参考电器说明
在神九发射前的电视直播中,人们看到三位航天员手里分别拿着一本大册子在翻阅,这是什么册子?有什么作用?
分6类8册 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总体室副主任陈欣介绍,飞行手册可以说是航天员的行动指南,其间融汇了工程总体以及航天员系统、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测控通信、发射场和着陆场等各大系统对飞行乘组的需求。
神九任务飞行手册共计6类8册,包括正常飞行手册、交会对接手册、飞船应急与故障处理手册、目标飞行器应急与故障处置手册、飞船操作指南(上、下)、目标飞行器操作指南(上、下),神九任务航天员飞行手册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总体室负责研制。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飞行状况,包括正常飞行、应急处置以及故障处置,在13天的飞行中,航天员需要充分高效运用近千页的飞行手册。为了便于航天员迅速辨识,手册采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块,将正常飞行程序、注意事项和重要步骤等环节区分开来。
制作借鉴电器说明书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大大小小的故障,特别是处在测控区外,没有地面专家支持的时候,如何迅速、准确地处理故障,对故障预案的编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陈欣介绍,在编辑手册的过程中间,编辑小组要求大家去看家用电器的操作说明书,大家就把家里买的洗衣机、电冰箱、豆浆机说明书找出来仔细研究,借鉴它里面故障处置的描述方法,便于航天员查询和使用,当发生异常现象,就会对症下药,促进飞行任务的顺利进行。
航天药箱装了些什么药
神九药箱 带中医保健药
按计划,航天员要在太空工作生活13天。面对太空复杂环境,航天员突发疾病怎么办?在太空中会用到哪些药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介绍,这次任务共为航天员准备了航天药箱、航天小药包和个人急救小药包三类药物,其中航天药箱是负责飞船和组合体在轨飞行时航天员疾病防治的用药保障,航天小药包是航天员在返回舱(不能进入轨道舱工作)时的用药保障,能够满足3名航天员1天的用药,个人急救小药包主要用于航天员在着陆后的疾病防治,同样能够满足3名航天员1天的用药。
据了解,神九任务的药物按照利用的几率分为两类,配备数量的原则也相应调整。
第一类药物
按计划必定要用的药物,主要是抗运动病药物、睡眠干预药物、维生素补充类和中医药保健类。这类药物的配备严格按照既定的服用方案配备,主要包括抗运动病、睡眠调节、维生素类等。
第二类药物
根据国际空间站的经验和临床实践高发病需要应用的药物。这类药物的配备首先需要与发病率相适应,而且还要考虑病情的多种情况,使得药物尽可能涵盖大多数病情。药物包括:止痛类、抗菌消炎、抗感冒药、消化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药物、五官科药物、外用软膏类、止咳平喘类、兴奋神经系统、抗过敏、外伤处理类、激素类、妇科用药等。
刘洋五爷:已接待约500记者
16日,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发射升天,3名航天员也备受媒体关注。女航天员刘洋的老家在河南林州市五龙镇泽下村。刘天才是刘洋爷爷的五弟,他的一家也是刘洋在老家唯一的近亲。刘天才称自刘洋备选神九航天员的消息传出,他至今已经接待了约500名各路媒体记者了。
发射当晚,100多位乡亲、记者和刘洋的五爷爷刘天才聚在一起,在不断的掌声中欢呼雀跃地观看了神九顺利发射升天的直播。
父亲节 “神女”爸爸寄牵挂
昨天是父亲节,不少家庭会相聚一堂享受天伦。不过,开创历史的中国第一女太空人刘洋的父亲就只能在家守着电视,搜寻着有关女儿在太空的点点滴滴。
在刘洋爸爸刘石林说刘洋已经三年没回过家。女儿的电话成为两位老人每周最大的盼望。
刘石林说听到女儿的声音就激动,好像心里得到了一种安慰,暖暖的,听了她的话以后好像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马上精神也好了,什么都好,如果不来的话,总觉得少个什么东西。
台湾媒体赞
大陆航天“大跨步”
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受到台湾社会普遍关注,台湾主要媒体进行了充分报道,舆论认为这“代表大陆航天发展再往前跨大步”。
17日出版的台湾主要报章在显著位置刊发了有关神舟九号发射升空的报道。台湾《中国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神舟九号升空》的新闻,并配发了大幅照片。
同日出版的台湾《联合报》也在头版头条位置刊载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大篇幅报道。
该报头版报道在引文中谈及“神九”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时说:“这将是大陆航天史上首次达成太空人手控对接任务,代表大陆航天发展再往前跨大步。”
3名航天员承担15项实验
长江商报消息 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除了要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外,还将承担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航天员承担的空间实验中最主要的有5项。
飞行对心血管的影响
神舟九号任务飞行前、中、后同步检测动脉脉搏波、静脉脉搏、脑电和眼动。这是我国在微重力环境下首次进行的系统(人体)生理学研究实验。这项试验将促进对失重生理效应机理的系统认识,其研究结果将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失重时细胞的调节作用
成骨细胞功能下降是空间骨丢失的重要原因,而成骨细胞功能受到包括细胞因子在内的各种因素调控。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失重条件下整合素与细胞因子对成骨细胞的调节作用。这次研究将解决细胞培养回路中多种试剂时序加注难题,聚焦成骨细胞对成骨因子的响应性变化,为针对关键细胞信号分子开发相关的靶标药物以及制定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研究对抗“太空骨丢失”
在神九任务目标飞行器组合体飞行阶段,航天员将采用对人体无损、高效、耗能低,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的力刺激仪进行力刺激防护,增加骨间隙液流增强骨细胞活性,从而达到对抗空间骨丢失的效果。李莹辉表示,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开展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不仅可积累我国航天员中期空间飞行的骨代谢数据,而且可验证基于力刺激原理的骨丢失对抗仪的空间适用性,为中长期空间飞行导致的骨丢失防护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采集舱内有害气体
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有害气体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在轨飞行中舱内的微量挥发性气体,返回地面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目标飞行器舱内的空气质量,可以对目标飞行器内的微量有害气体进行评估,了解飞行器内污染水平。
太空中测人体质量
神九任务中,3名航天员将使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的质量测量仪对人体质量进行测量,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线性加速度方法,结合光学、工效、机械和材料学等先进的技术应用,精度可达到被测物体质量的±1%。质量测量仪的成功运用,填补了我国在轨质量测量技术的空白。本组稿件据新华社、中新社等
这是一次非常完美、令人激动的发射。中国未来的空间站是理想的国际合作平台,世界期待中国的太空计划稳步前行。整个世界都在看着中国。
——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办公室负责人马日兰·奥斯曼
又一次进步
发射神舟九号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又一次进步。这次是完成两个航天器的手动对接,这项任务的完成使中国向建立长期轨道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俄罗斯航天专家、《航天新闻》杂志观察家伊格尔·利索夫
了不起的一步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将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是中国在载人航天科技发展之路上迈出的又一巨大、重要和了不起的一步”。
——美国行星协会首席执行官比尔·奈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