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来宾6月27日消息(记者白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新闻纵横》报道了这样一件事,2010年的6月3日,广西来宾吉利村、山背村发生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地面塌陷灾害,大部分房屋成了不能居住的危房,随后,两个村的几百户村民搬进了临时搭建的板房,而来宾市政府也承诺,确保到去年的1月28日,所有村民都住进新建的安置小区。
建设方:安置小区建设资金多为借款 公司经营困难
安置小区建设方——来宾市万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融资部主任邓孝民说,部分房子不卖给受灾户,是公司另有打算。
邓孝民:我们是运作(土地)增减挂钩的,政府要做这个项目的话,就要成立一个公司来运作。按照现在的状况,公司是国有,来宾市兴宾区政府成立的,但是现在正在转股当中,现在如果转股,新来的老板是民营的,是私人的,如果接手,他马上就要亏三千多万,所以说他不愿意把这个卖掉。以后他能够处理再处理,该开发该怎么做他再怎么做。
邓孝民说,之所以接手就会亏损,是因为安置小区项目目前已经投入的四千多万资金中大部分都是借来的,现在,公司经营困难。
记者:你们整个启动项目的资金从哪儿来?
邓孝民:从来宾市兴宾区财政局,借款,借了3200万,是借钱,是打欠条给他,是借的。现在我们做那个安置小区用去的费用是四千多万,农民交上来的钱才是七八百万,所以有很大的一个大缺口是政府来买单的。因为现在政府没钱,想找老板来融资,然后再由老板来运作。
政府投入配套资金三千余万 建设方称未得到一分钱
据2010年11月25日来宾日报头版报道:来宾市主要领导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做好安置小区工作,要确保建设资金到位”,2011年广西日报曾报道:“受灾安置小区项目估算总投资4909.9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819万元,自治区、来宾市及兴宾区配套资金3090.9万元。”那么,万和公司为什么要借钱经营,而最终又陷入困局呢?来宾市万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融资部主任邓孝民称没有得到钱。
邓孝民:没有得到这方面的钱,一分都没有。多方面筹措资金什么,投入多少什么的,说五千多万,但是现在没有。
记者:一分钱都没有?
邓孝民:我们没看见,没有。
在吉利村民生活的临时安置板房中,村组长张令胜说抱怨说居住地方太小了。
张令胜:这个板房住,地方又窄,一家的人口有四个到五个,有些七八个,就刚刚得一个板房,二十多平米,怎么够住啊。
记者:不够住怎么办呢?
张令胜:不够住现在有些人就跑回到老家。
记者:回老房子去住?
张令胜:恩。
记者:老房子危险吗?
张令胜:肯定危险呀,那些房子倒的,歪的在那里。
临时板房停水停电破烂不堪 村民无奈返回危房居住
记者又来到山背村的临时安置点,这里的板房已经破败不堪,板房间的过道长满了荒草,房顶和墙壁露着窟窿,大部分玻璃已经破碎,板房里没有人居住。村民们说,这里已经断水断电了。
记者:断电以后,村民的生活怎么保证?有没有跟你们协商过?
黄新求:没有。所以灾民就没办法了,就搬回家了,那陷下去就陷下去了,灾民的心理就是说首先要住呀,没办法啊,不然你去哪里?
在山背村一户人家的墙上,来宾市国土局张贴的警示牌提醒着人们:“此处为山背屯地面塌陷危险区”。2010年底,来宾市领导承诺春节前让受灾群众住进新家, 2011年10月自治区领导就此事做出批示。但至今,地陷灾害发生已经两年,受灾群众依然无处安居。
那么,自治区、来宾市和兴宾区的配套资金究竟去了哪?上级领导高度关注的事情为何至今难以落实?村民们居住的临时板房还能支撑多久?蜗居在板房中的受灾群众何时才能有个安心的家?谁又该为这个迟到的工程负责?有关事件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