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大部分功能仍未恢复 洪水已退半米(组图)

2013年10月12日08:11  钱江晚报
执行救灾任务的解放军某部官兵在余姚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馆里席地而睡。 执行救灾任务的解放军某部官兵在余姚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馆里席地而睡。
在积水过膝的余姚市大黄桥南路,路边一所杂货铺的老板准备关门打烊。 在积水过膝的余姚市大黄桥南路,路边一所杂货铺的老板准备关门打烊。

  围城之夜——

  水中余姚的柴米油盐

  新华社记者 何玲玲 章苒 李亚彪 韦慧 周竟

  王政 冯源

  因为停电,太阳刚下山,整座城市就隐入黑暗之中。

  因为没有灯,头顶的天空,满天星斗倒是格外明亮。

  这是2013年10月10日,台风菲特光临之后又一个漆黑的夜晚。相当于68个西湖的降水,仍然将浙江余姚城的一百多万人围困在当中。

  一片黑暗中,我们跟随重型卡车的车灯、电筒和应急灯的方向,度过了大水围城的第四个夜晚。

  水中之城

  夜晚如此漫长

  应该说,余姚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功能还在停摆当中。

  10日,供水恢复了80%,由于担心触电事故,被积水所困的地方供电还不敢恢复。

  与最严重的时候相比,洪水已经退了半米左右,但是四明山下、姚江两岸地势低洼的城市中心,水深仍然没膝,还有很多地方水深直到胸口。

  路上,有各种交通工具。农民开着拖拉机给城里的兄弟送饭,农机局局长坐着轮式拖拉机检查工作,志愿者拖着橡皮艇或者划冲锋舟送方便面。水陆两用车、挖土机、起重机、集装箱车、工程车、大大小小的皮卡车,一律成了公共汽车——能坐人的地方都坐满了人。

  沿路还有些行人,三三两两,有的背着孩子,有的牵着手,缓慢地涉水而归。如果不是卡车前行把水分开溅出巨大的水浪,他们看起来就像寻常马路散步的人群。

  只有车灯照到的地方才可以看得清:赤脚,男人沙滩短裤还嫌不够短,两边打上结;女士穿热裤,这是台风菲特来过以后,余姚人的标准打扮。

  行至水更深的地方,上身斯文整齐,下面穿着内裤举家出行,也比比皆是。

  “家家都受灾,人人都一样,所以穿成什么样都没人笑话你。”司机说。

  入夜以后,无家可归的人用各种方式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

  在余姚滨江新村,水漫到小腿处。居民们比划说,已经退了一些,以前到大腿这。一楼被淹的一些人家,就把家什搬到二楼的过道,过起日子,吃住都在这里。一户人家的孩子只有11个月,一家人守护着一瓶煤气舍不得用,只用来煮水泡奶粉,大人就吃饼干这些干粮。

  粱晖中学的食堂,人们把纸板箱拆开铺在地上,200多人就这样席地而眠。打鼾声此起彼伏,有还个别人在聊天或打电话。一个女孩,抱着一条小土狗睡着了。

  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红色的“急诊”、蓝色的“门诊”在黑暗中十分醒目。医院一楼急诊灯火通明,二楼候诊大厅的地上睡满了人。

  零点已过,余姚市第三职校,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所在师500多名战士在学校体育馆门口席地而睡。他们一天工作十六小时以上,鞋袜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里是物资发放点,灯火通明,车辆的马达声隆隆,不过他们已经睡得很沉。

  就算大水把整座城市淹没

  我也会给你拥抱

  因为地势高,一些学校和厂房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安置点。

  一张凉席,一条毛毯,找到一个空位,疲惫的人们就躺下了。这时,校长、厂长,都成了临时的家长。

  余姚市新桥镇,一家刚装修好的两层建筑被蜡烛点得灯火辉煌,门口垃圾堆放整齐,屋内用凉席、毛毯临时搭起的床铺一字整齐排开。一家纯净水厂的企业主把刚装修好的门店和办公室腾了出来,接纳了附近1000多名无家可归的灾民。

  主人四十多岁,始终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名。“早上起来,发现他们都躺在路边睡觉。”他说,“我这里刚装修好,刚好空着,就开门让大家进来睡了。”

  在一所中学住了1100多人。晚上是做饭时间:11点钟老师们一起在食堂洗菜、切菜,凌晨2点抓紧睡一会,6点去食堂把饭菜分给大家。

  教师纪孟燕在微信日记里写道:“因为量有限,每人只一碗粥一小勺菜。有几次菜盛得少,我想再给他们加一点,谁知道他们赶紧用手把碗捂住,说,每人一勺就够了。大家像是约好了一般都这么说,弄得我心里既心疼又感动。还有一位大叔,一个人在背后默默地收了很多碗,然后搬到外头默默地洗了起来……真的,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感动会让我相信,就算大水让整座城市淹没,我也会给你拥抱。”

  在城内积水区的入口,汽车修理工小孙一天几十次开到这里,像中巴车司机那样朝人们喊:还有没有人上车?没有就走了!这些天,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其余时间,他开着公安局提供的一辆警车,从早上六点到凌晨三点,来回摆渡。

  一天开多少趟,小孙说记不清了。“这个车两箱油加满是一百升,平时可以开一千公里,现在这点油刚够我开一天。”

  “其实很多人就是出来吃个饭,买点东西,走动走动,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小孙说,“不过好像感觉有辆公交车在,想去哪里还能去,就感觉生活还算正常,日子还能过下去。”

  城区的主干道世南西路,水位仍在大腿位置。得力工具余姚有限公司的四名员工,穿着全套的防水服,拖着一皮艇的食物蹚水送货。

  他们手里拿着一张地址名单,都是微信、微博上给他们发来的求助信息,很多都是人在外地赶不回来,委托他们照顾一下家里人。

  路上,有时会遇到有人相问:“这方便面能给我吗?”

  “对不起,这是给里边被困老人和小孩的。”

  “没关系,谢谢啊,我们自己去外面拿。”

  深夜2点,记者驶离积水严重的城区时,运送物资和抢修电路的重型卡车依然来来往往。一半的余姚城已经入睡,还有一半的余姚城通宵醒着。

  太阳照常升起

  生活依然继续

  或许去不了电影院,也喝不了咖啡,不过生活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继续。

  夜色中,大黄桥西路的马路边有一丁点火光摇曳,我们走近才看清,是一家人把煤气瓶和煤气灶搬到高处正在炒菜。在只有方便面和饼干的围城里,炒菜的香气让人嗅到了生活的种种美好。“饭总是要吃的吧,日子也要过的。”他们说。

  谭家岭西路上,一位中年妇女守着一条橡皮艇。船里不是吃的,也不是喝的,是一船的书。“我在晒书,”这位妈妈笑着说,“女儿学校进水了,书被水泡了,女儿都急哭了。”

  船上有课本、作业本还有字典,都湿透了,这两天他们家的主要工作,就是爸爸去学校抢救课本,妈妈负责晒书。

  一对夫妻,丈夫拖着橡皮艇,妻子坐在船上,涉水出来。他们是出来买东西的,走到超市门口,丈夫把橡皮艇系在附近的电线杆上,自己进去买东西,妻子就在船上守望。

  家住城郊的方前进骑着小自行车,前龙头和后座上都绑着方便面、水果等食品。尽管有些路段,小自行车轮胎几乎全淹在水里了,他还努力推着前行。

  “我们住得近,就自己出门给城里的哥哥送吃的,尽可能让政府的救援物资多分给更需要的人。”这个憨厚的大汉下半身湿透了。

  城里还有十几辆公交车开通。磨刀桥公交站,因为积水还是很深,唯一的乘客站在长凳上等车。他不是回家,而是打算乘高铁去嘉兴上班。“家里淹掉了,也做不了什么事,还是去上班吧。”

  银行的自动取款机灯也亮着,三五个人排着队取钱。超市开门到很晚,虽然品种不多,但是方便面,奶粉和水是足够的。

  夜深了,余姚苏家园一处烧烤摊亮起灯光,三三两两的人们前来宵夜。三个迷彩服坐定,点了烧烤啤酒,暂时缓解一下一天的疲劳。他们喝酒、说笑。积水未退,生活继续。救灾的、被救的相聚在一方烧烤摊,生活还像是本来的样子。

 

(编辑:SN028)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调查:超八成网友不满意现行放假安排
  • 体育世预赛-英格兰4-1 西班牙2-1 德国出线
  • 娱乐李某强奸案上诉获受理 曝新律师大热人选
  • 财经清华养老方案被搁置 延长缴费或替代延退
  • 科技中移动北方首个4G试商用 套餐最低50元
  • 博客好囧:颐和园大黄鸭放气低头(组图)
  • 读书篡位还是继位:康熙遗诏能否解雍正疑案
  • 教育豪华教学楼引惊叹 堪比五星级酒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