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6月17日电 (记者 申冉)“垃圾满地、杂草杂树横生,火灾后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老屋支架……”17日,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吴靖向记者确认,该市利济巷2号的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在6月初已经被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然而,在记者的现场走访中发现,这处被专家考证为亚洲现存面积最大、被“慰安妇”本人指认过的“慰安所”遗址,经过十年的风吹雨打、缺乏修缮遗弃之后,早已成为废墟,让人叹息。
位于南京市利济巷2号的7栋民国老宅,早于十多年前,就被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盛鸿考证为侵华日军在占据南京期间的最大“慰安所”。据其调查,南京现存的至少有大大小小40多处侵华日军“慰安所”遗址,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利济巷遗址。
“南京是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在中国正式推行‘慰安妇’制度的起点,利济巷‘慰安所’的证史价值尤其重大。”经盛鸿教授介绍,利济巷2号至18号,原本是民国时期一位富商扬普善建造的高级住宅区“普庆新村”的一部分,日军占据这里后,将这里改造成东云“慰安所”和故乡楼“慰安所”,东云里面关着朝鲜籍慰安妇,主要接待日本士兵;后面几幢小楼里住的则是日本慰安妇,主要接待日本军官。
2003年11月,80多岁的朝鲜老人朴永心在中、韩两国学者的陪同下来到利济巷2号,这位60多年前被迫远离家乡来到这里充当侵华日军“慰安妇”的老人在小楼内认出了自己当年待过的房间,以及种种悲惨往事,痛哭失声。
尽管有了专家学者的考证和当事者的确认,这7栋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民国建筑却并没有得到当地文物部门的认可:在04年的拆迁过程当中,居住在7栋楼里的住户悉数搬走,留下的空楼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在08年的一场大火中几乎夷为平地,只剩下了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支架。随后的四、五年间,当地政府部门几乎遗忘了这处遗址,任由其在风雨飘摇中渐渐残败,遗址处成了垃圾场,杂草杂树丛生。
2013年11月,历尽十年沧桑的利济巷“慰安所”遗址在濒临消失的时候再度被人们想起,薛冰、姚远、经盛鸿、宋震昊和王宏伟5位南京市民,依据《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向南京市政府申请将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认定为文物。
作为当事人之一、经盛鸿告诉记者,有“慰安妇”本人确认的“慰安所”遗址,还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利济巷2号是对侵华日军在南京种种罪行的铁证,真实性无可辩驳,其历史价值就是定为国家级文物都无可厚非。
不过由于这座“遗址”的尴尬“身份”,在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甚至周边市民看来,都是一处不甚光彩、不想记起的建筑。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位居住在附近的、88岁的李大爷告诉记者,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他十岁,是一位真正的“大屠杀幸存者”,虽然对日军的罪行深恶痛绝,但郭大爷对利济巷“慰安所”的遗址的保护却并不赞同,“没什么提的必要,保存下来也是中国的耻辱。”
这样的想法,在当地的政府官员中并不少见,经盛鸿也提到,从2002年他就开始呼吁要保护这处遗址,但当时不少官员都称这是中国的耻辱要拆掉它,“我反复跟他们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里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只有正视历史、正视创伤,才能够不再让历史重现。”
据了解,利济巷“慰安所”遗址被确认为文物之后,其保护规划方案已经基本确认,将在不久后向社会公布。(完)
(原标题:亚洲最大侵华日军"慰安所"成瓦砾堆 南京认定其为文物)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