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目前宜定位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1:15 环球时报

  ●中国的国家定位需兼顾促进周边稳定与海洋发展两大战略任务,兼顾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三大战略利益

  ●放弃“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既不利于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又会引起有冷战思维国家的警觉

  ●中国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的设计承担“责任”,而只能根据自身的实力与利益、根据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愿望及国际准则负起应负的责任,中国不应当也负不起发达国家的责任

  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在提升、国际影响在扩大、地区和全球利益在扩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如何确定在当今世界的位置、准备扮演何种国际角色,中国及时明确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定位,有利于打消外界的疑虑,回击一些势力对中国战略意图的随意解读,从国内看,也更有利于统一全民意志。

  影响国家定位的三大因素

  一、国家的综合实力。这是确定国家定位的首要依据。既包括国家的硬实力,例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等;也包括国家的软实力,例如战略运筹能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动员能力等。

  硬实力的重要性无需多说,软实力中的战略运筹能力主要指国家决策层在国际事务中运筹帷幄的能力。战略运筹能力是各项实力能否有效运用,能否不断增强的关键。如果一国领导层战略运筹能力差,缺少意志和谋略,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犯决策错误,必然导致国家实力的无谓消耗,如遇战争则有国土不保、丧权辱国的危险;反之,则可以弱胜强。

  国际动员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国力,又是国家硬、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国际动员能力强的国家一般都拥有令人敬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又拥有令人信服的文化与道德力量,后者与该国文化的亲和力、政治制度的有效性、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以及对待他国与处理国际事务的理念与风度直接相关。

  二、国家的战略利益。既包括全球利益,也包括地区利益,其构成基本都要涵盖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

  政治利益主要指国家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在确定国家定位时,必须明确国家追求什么样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以何种方式实现这种追求。

  经济利益也是一种战略利益,国家间为经济利益而合作、而争斗甚至兵戎相见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全球化时代,获取资源特别是能源、占领或保护市场、谋求投资与技术,都是旨在实现国家经济利益的行为。在确定国家定位时,不能不考虑国家在全球与地区的经济利益何在、如何为谋求经济利益而运用各种实力。

  安全利益关系到国家的主权与统一,也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安全不保,就会任人欺侮,更谈不上主权的确保、国家的发展,就连内部稳定都可能受到冲击。为确保国家安全利益,在确定国家定位时,首先应考虑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国防。

  三、国家的地缘、历史与文化。国家的地缘条件既包括国家的幅员,又包括国家的地理环境。国土辽阔通常意味着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战略纵深大、回旋余地广。地理环境优越与否主要看周边地区是否稳定、友好,国土防御条件是否有利。中国是个濒海陆国,既有广袤的陆上疆土又有辽阔的海洋空间,既要考虑陆上周边关系又要考虑海洋方向环境。中国的国家定位需兼顾促进周边稳定与海洋发展两大战略任务,兼顾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三大战略利益。

  另外,确定国家定位还必须考虑国际社会的接受程度,具有前瞻性思考。起码要保证能为世界主要国家、主要力量中心以及周边多数国家相对平静地接受,并且有助于消除已有的疑虑和敌意。

  中国现阶段宜定位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综合前述确定国家定位的各项依据,笔者认为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作为中国现实定位比较确当。

  首先,中国是大国。这完全符合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就地位与影响而言,中国虽然还称不上是“全球大国”,但无疑已成为“地区大国”。国际社会普遍把中国看作“上升中的大国”、“迅速崛起的大国”,甚至认为中国已是“全球大国”、“超级大国”。中国人固然不能因此而头脑发热,同时也不应自我矮化。不敢承认中国已成为“地区大国”的事实,与国际社会对我的评价落差太大,不利于外交的运筹和利益的扩展。中国历经几百年的衰弱与屈辱,国民目前还缺少大国意识,缺少大国民众的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家定位中确认中国是个“大国”,也有利于国民树立“大国意识”。中国要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培育大国的思维与风范,必须有更多的“大国作为”。

  其次,中国处于发展中。中国虽然崛起迅速,但底子依然很薄,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已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仍然只有1200美元、排在全球第100位之后。中国万事待兴,距发达国家的标准尚有很大距离,要成为准发达国家也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不能自我膨胀、妄自尊大。放弃“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从外交策略讲也十分不妥,既不利于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又会引起有冷战思维国家的警觉。因此,今后相当长时间里,中国要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具有“发展中国家”的意识,保持发展中国家应有的谦虚与谨慎。

  第三是要负责任。尽管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块头大、国力增强快、国际影响大,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美国等世界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及世界既有秩序出发,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所谓“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正是从这个角度提出的。当然,中国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的设计承担“责任”,而只能根据自身的实力与利益、根据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愿望及国际准则负起应负的责任,中国不应当也负不起发达国家的责任。另外,中国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也必须负起更大的国际责任。只有负起更大的国际责任,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改造国际秩序,才能更有效地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因此,国家定位中加上“负责任”一词是完全必要的。

  解决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定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以上三个方面是构成国家定位的共同要素,缺一不可。非如此,难以兼顾力量与利益、战略与策略的统一,难以顺利实现国家的崛起目标。“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定位正是上述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

  确定“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国家定位,必然触及一系列外交理论问题。例如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中国不能轻易放弃韬光养晦的方针,否则必然加重周边国家的疑虑及某些大国的敌意,并且可能助长国民的浮躁情绪。与此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强与利益的扩大,中国也需要在有所作为方面采取更富进取的姿态。有所作为不等于大事张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而是要在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有所作为。在其他利益问题上,如果说也要有所作为,则主要应表现为在谋略、策略的运用上拿出高明的办法。再如传统外交(或曰政治外交)与非传统外交之间的关系。传统外交是国家外交的主渠道,应予重点加强。与此同时必须重视经济外交、军事外交以及文化外交、民间外交、特种部门外交等非传统外交的作用。为此

  必须建立相应机制,使各类非传统外交得以快速发展,并与传统外交紧密配合。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与看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积极参与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地区与全球利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又扩展迅速,国内发展与稳定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外交运筹紧密相联。中国必须学会与世界打交道,学会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新的外交理念应对新的形势与任务。稳妥地解决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定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王海运 作者是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24日第十一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