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甭把卖身故事忽悠成严肃的社会主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0:52 国际在线

  网友:新华川耗子

  《南方周末》弄了一篇《平时是天使 周末是魔鬼》的报道,讲述一个 乡村女教师为了筹集3个弟弟的学费和偿还家庭的债务而瞒着家人周一到周五在乡村教书,周六和周日到城市“卖身”。记者卖力地使用很煽情的语言,好像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故事。感动的报刊和网站纷纷奔走相告,快来看。。。快来看。。。《乡村女教师平常教书周末卖身 含泪
供三个弟上学》,网民热烈讨论的,报纸配发评论,某些人同情的泪水似乎双手可掬。更有甚者,我看到本地一家报纸的“每日一评”还把这故事上升到了“先说教育”“再说医疗”和“再说就业”的高度侃侃而谈。

  如今,某些媒体的记者对“卖身救xx”之类的故事兴趣盎然,同情之心溢于言表,再由此生发引申到医疗、教育、就业、扶贫、反腐等社会大义上去,忽悠的广大网民也一起参与“卖身”现象的讨论进来,慷慨激昂地关注民生民情一番。我却认为,报道和讨论“卖身救xx”这类故事,相当恶心,更相当无聊!

  首先,这类故事即使是真实的,也是极端个别的,绝对没有普遍意义,也不能据此引申对社会大义的评判。即使是一个很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也难免存在阴暗的角落,何况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一个发展中国家。

  第二,这类故事的当事者一般都有错误。无论任何情况,“卖身”都是违法行为,都应该制止和批判,怎么能随便同情呢?就说《南方周末》讲的那个女教师卖身供三个弟弟上学的故事,就很荒唐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这么多年了,那个女教师家里却有四个子女,而且是一女三男,当然该贫困了。难道你超生专业户上学、医疗、就业有困难应该埋怨社会不公平,救济不到位吗?即使要反映当前学费过高,医疗保险不完善,就业困难等问题,也不能拿这样极端的例子讲故事。

  第三,媒体炒作“卖身救xx”之类的故事,让人隐约有一种对记者那种暧昧的闻腥逐臭的鄙视。本来是那种地摊文学的素材,值得大张旗鼓地炒作,不惜笔墨地渲染吗?值得拿出来感动吗?

  这几天,看到《南方周末》的那个“卖身”故事被各媒体、各网站纷纷转载讨论,俺就认为人们是不是太无聊了,无聊的都要把这个故事演绎成长篇连载的文学作品了。更可悲的是竟然还配发了隐隐约约的照片,勾引人们内心的联想,实在是恶心!

  来源:强国论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