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部分毕业生“上山下乡”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9:01 四川在线

  今年,河南普通高招计划招生31万人。同时,连续3年就业率不足30%的专业将减少甚至暂停招生。(《中国青年报》2月27日)

  这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高校大幅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急剧增长,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
人数年年增长:2001 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413万,真不知道这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各高校对此不敢有丝毫的含糊,可谓使尽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努力争取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各级政府也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但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显得太脆弱,就业困难的现实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部分大学生更是打出了“零工资”的口号,为的只是换取一个暂时可以安身之地,前不久有媒体对大学生薪金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期望值已经很低了,与靠出卖体力的农民工相差无几了,于是发出了“大学生等同甚至不如农民工”的感叹。现在,农民工兄弟找个工作似乎就比大学毕业生容易的多,东部一些城市出现了“

民工荒”,企业开出各种诱人的条件却依然难以招到“兵马”,天之娇子似乎正在“失宠”,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农民工“得宠”。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很多毕业生的眼光只看大公司、大城市,对中小企业与中小城市缺乏兴趣与信心,不愿意到艰苦地区或农村施展自己的才华,觉得自己堂堂一个大学生去农村是“丢面子”的事,而即使暂时去了,也是“身在农村心在城市”,心里依然是想着城市,关注着城市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逃离大山”,只不过是农村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平时,我们在一些媒体上似乎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留在农村的报道,看了的确感人,肃然起敬,但那毕竟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太多的人是“宁做城里的一根草,也不愿做农村的一颗宝”,即使失业也坚决留在城市流浪。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而新农村的建设自然是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对于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时机,与其在城市流浪,不如“上山下乡”,到广大农村去大显身手,大展宏图,是金子到那里都会发光,何必单恋城市这一棵草呢?都挤在城市,城市能消化、吸收如此多的“人才”吗,社会主义新农村又靠谁来建设呢,没有人才,如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